1、下列全部含有名词作动词用的一项是( )
A. 槌床便大怒 自名秦罗敷 谢家事夫婿
B. 孔雀东南飞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C. 逆以煎我怀 足以荣汝身 便利此月内
D. 交广市鲑珍 千万不复全 红罗复斗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使快弹数曲 快:畅快
B.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迁谪:贬官
C. 秋月春风等闲度 闲度:轻闲度过
D. 梦涕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3、下列各组中,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 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 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 他有善良的动机, 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B.由于 因此 即使 也
C.不但 而且 虽然 但 D.如果 而 即使 也
4、下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沸反盈天:形容人声暄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②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③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一点也不精湛。
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⑥泛泛之交:普通肤浅的交情。近义词有点头之交、一面之交。反义词有莫逆之交、患难知己。
⑦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近义词有水中捞月、竹篮打水。反义词有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⑧小心翼翼和一丝不苟的不同之处:前者是指小心做事情,后者是指认真做事情。
⑨萍水相逢和不期而遇的不同之处:前者突出偶遇之人本素不相识,后者突出没有约定时间、地点等。
A.①③④⑥有一词语解释不正确
B.①②⑥⑦词语解释正确
C.③⑥⑦⑧词语解释正确
D.④⑤⑧⑨词语解释正确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某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名列全国第一,当记者问到原因时,负责人说:“主要是对游客的意见洗耳恭听,从而强化了对景区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②“山寨”的东西是否应该鼓励或支持,不能一视同仁。对于那些侵权或有质量问题的“山寨”产品,应该严厉打击;对于那些不侵害权利和市场秩序的模仿行为,则应鼓励。
③唐纳德·特朗普战胜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赢得总统选举,成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对此“屌丝”逆袭“精英”的选举结果,众人拍手称快。
④从桃红柳绿到层林尽染,半年多的时光过去了,李秋君不仅成了张大千艺术上的知音,亦是生活上的知己,对他的衣食住行关怀备至。
⑤针对目前国产谍战剧越来越注重“颜值”的趋势。有制片人认为,选用有粉丝基础的演员只是使电视剧如鱼得水,而不是成功的保障,同时也不是一种向市场的妥协。
⑥北大学者认为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对此,有高三学生撰文驳斥: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因其负面影响而放弃对四大名著的阅读有因噎废食之嫌。
A. ②③④
B. ①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官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统治者,一直都把官吏的选拔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并十分注意积累经验,完善制度。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当时的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中国古代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
夏商以来,开始了“家天下”。《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即官位世代相传)以为礼”。《尚书·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出于争霸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唯功唯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
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东汉末年,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九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政府据此授以官职。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隋唐之后,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点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科举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学校储才以应科举,而科举必由学校。
这种“学校一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但由于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加上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所以科举制也开始走向没落。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宣告终结。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的不同需要,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B.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唯功唯贤的新选官制度,宣告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
C.秦汉以来建立的以个人德行才能为衡量标准的察举制,使古代的选官制度渐趋规范,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D.“家天下”时期开始的任人唯亲的世袭制与“天下为公”时期任人唯贤的禅让制相比,是一种明显的历史倒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按时间顺序详细说明了不同时期的特点。
B.文章开篇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相当重视人才的选拔,并积极探索不同选拔方式。
C.文章引用《礼记·礼运》《尚书·盘庚》中记载的内容论证了夏商实行的是明贤制。
D.文章论证了九品中正制就是察举制的发展,但后来这一制度背离了选贤任能的初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唐以后的依据考试成绩而不论出身来取士的科举制,是对以往门阀势力限制人才的一种有效突破。
B.从最初的禅让制到最后的科举制,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都是统治者极为看重并着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C.选官制度的改变与更替,体现了时代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但对个人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的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
D.科举制虽然形成时间最晚,但持续时间最长,其人才选拔机制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初名臣马周对唐太宗说过:“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议论与其一脉相承。
(2)《六国论》中,作者之所以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写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毫不吝啬的赞美的两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进行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做铺垫。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很快又变为五彩缤纷。
9、名句名篇默写
(1)重湖叠?清嘉,__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2)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3)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6)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9)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
(10)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琵琶女梦到“少年事”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_。
(2)《锦瑟》中用比兴手法,引出对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借酒消愁,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戍边将士借酒浇愁,却无可奈何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6)《离骚》中通过写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8)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概括了曹操能文能武的英雄气概。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开篇就写自己叹息掩涕,是因为“______”,接着说自己怨恨楚怀王荒唐,是因为楚怀王“______”。
(2)《短歌行》中以明月作比,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建功立业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4)《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样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①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②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③,留教视草④,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⑤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这首词是乾道九年秋天,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范倅:即范昂。倅,副职。②《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莱、莼羹、鲈鱼脍……遂命驾便归。③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④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⑤殢(tì)酒:沉溺于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三句,写词人面对别酒,感慨流年,直抒胸臆,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B.本词善于通过联想表达情感,如由“别酒”想到“中秋”“好月”“西风”“归船”。
C.词中“秋晚”二句,词人通过想象,描述范昂人朝前返乡,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景。
D.词的下片,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在承明庐草拟诏书、奉命筹划边事的情景,感慨万千。
【2】辛弃疾的诗词多为感时抚事之作。本词表达了词人哪些人生感慨?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解说。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心术》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不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又怒,可与百战。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且夫天下之变,常伏于安,田文所谓“子少国危,大臣未附”,当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为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遗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遗孝昭、孝宣。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宰相韩琦见其书善之,奏于朝,召试舍人院,辞疾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卒。赐其家缣、银二百,子轼辞所赐,求赠官,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蜀。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选自《宋史·苏洵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B.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C.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D.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即《诗》《书》(《尚书》《礼》《易》(《周易》)《论语》《春秋》。
B.泰山,又名岱宗等,如杜甫诗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是五岳之首,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帝王告祭的神山。
C.高祖,古代帝王庙号。文中的“高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其他著名的高祖还有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秘书省,官署名。东汉时期设置,不同朝代管理事项有所不同,北宋前期掌常祭祀祝版,置判省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闭门苦读。苏洵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后来几次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将家中的书全部焚烧,关门闭户勤奋苦读。
B.苏洵受人赞赏。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他的二十二篇著述得到了翰林学土欧阳修的推荐。
C.苏洵熟悉兵道。苏洵认为:用兵崇尚正义,不正义的,虽有利也不应发兵;善于用兵的将领,要使士兵无所顾忌,却要有所依恃。
D.苏洵著作颇丰。苏洵著有《权书》《衡论》《机策》等文;与姚辟一起修礼书,编《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竟效苏氏为文章。
(2)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
【5】苏洵去世后,皇帝为他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
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一刹那,它摔了下来—一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是那么自信而执著。我是人,难道还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
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班级就此要组织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为“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反方观点为“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请你任选一方参加辩论,写一篇辩论稿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