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遂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是很困难的。

    变换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不是很容易的。

    B.原句:这东西价钱便宜,质量也不错。

    变换句:这东西价钱不贵,质量太好了。

    C.原句:不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

    变换句:怎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呢?

    D.原句:这个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

    变换句:我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击沛公于坐

    B.既东                   又欲肆其西

    C.庖丁文惠君解牛           击破沛公军

    D.以乱                   移风

  • 3、选出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

    A. 何为其然也

    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而又何羡乎?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积土成山,风雨兴于其身也,则耻师

    C.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事之 夜缒出。

    D. 不知东方既白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 5、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              莫春者

    B.砉然向然            批大郤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要项伯

    D.素善留侯张良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

    C.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揭示主旨,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

    (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螃蟹空有强健的身体,却只能“____”;蚯蚓身体柔软却能在地下来去自如,源于它“____”,以此说明在学习上切忌心浮气躁的道理。

    (2)《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呼应,用“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和他的《西江月》一词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 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叙写景物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巫山巫峡”,即诗人所在。用“凋伤”“萧森”给全诗笼罩着败落气象,阴沉气氛,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C.颈联紧承上联,由秋天景物触动诗人情思,自然而然由景物描写转入抒情,运用拟人等手法直接抒发作者的羁旅之思,忧国之情。

    D.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沉郁顿挫,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本诗与《登高》都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与结构安排上较为相似,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范哗《后汉书·张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逾侈:过度奢侈

    B. 迁为太史令   再:两次

    C. 中有柱   都:首都

    D.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疾恶: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三辅/虽才高   B. 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十年

    C. 大将军邓鹭奇才/皆出于此乎   D. 以讽谏/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员径八尺   B. 虽有槁暴

    C.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 所守或匪亲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和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三个方面来写。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文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B.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在记叙、说明的同时,穿插对张衡为人品格的评价,作者态度鲜明。

    C.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

    D. 本文在介绍张衡政治上的才干时,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人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

    (2)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微写作。

    《乡土中国》这本书中,你认识到中国人或中国社会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你的认识加以分析举例。(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