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西取由余于戎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百姓乐用
D.以其无礼于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篇文章,颠来倒去,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zèng),像个瘪三吗?
B.尼采就自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jǐ)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C.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chóng)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治疗,对美好事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D.“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zhè)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戴望舒,现代著名诗人,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诗集有《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此诗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作“雨巷诗人”。
B.“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起于唐代,词牌名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与内容无多大关系。《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提示了词的内容。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战国策》又称《国策》,是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共33编。
D.《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A. 它昂首挺胸地站在城楼之上,俨然一位身扼重关、力敌千军的武士,叱咤风云的英雄。
B. 他们两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生活情趣也迥乎不同。
C. 她总是用切实的行动竭力证明自己是一个精明果断、不同凡响的人。
D. 聂卫平与日本棋手鏖战7小时,他临危不惧,殒身不恤,凭着顽强的意志力战胜了对手。
5、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 举匏尊以相属
B. 或师焉,或不焉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 凌万顷之茫然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D.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嘱咐
孙犁
太阳落到西边远远的树林里去了,远处的村庄迅速地变化着颜色。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家近了,就要进家了!家对他不是吸引,却是一阵心烦意乱。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的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
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一天价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不成声音。那孩子从睡梦中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还睡去吧。”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
女人说:“你想过家吗?”
“想过。”
“在什么时候?”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爹是挺不容易的一个人,他不能看见你回来……”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水生想起父亲,胡乱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里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的升起,又幸福的降落。女人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是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一家团聚。”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
“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
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我们想你,我们可没有想叫你回。那时候日本人,就在咱村边儿。可是在黑夜,一觉醒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够吗?”
从窗户上那块儿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冰花,夜深了。水生说:“明早就要去参加保卫晋中平原的战斗。”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的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面,撑起了杆。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看你爹没出息,当了8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杆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面前打起团团的旋花。
太阳从冰面上生出来,冲开了雾,形成一条红色的胡同,铺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咱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8年过去了,时间不算太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
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得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人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一句,说明女人面对归来的丈夫从心里充满了怨恨之情。
B.水生之所以猜不出妻子和孩子想他的那段苦情,主要是因为他忙于抗战,顾不上思念家人,缺少思念家人的体验。
C.在听到水生说第二天早上就要去参加战斗后,“女人呆了”,这表现了女人对丈夫只想革命而不顾家庭的绝望。
D.小说借助女人的叙述,巧妙地点出水生爹生前的嘱咐,塑造了一个理解革命、支持革命、盼望胜利的老人形象。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水生即将到家时的复杂心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水生为抗战所做出的牺牲。
B.“女人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不是她生的”,通过神情描写,表现了女人长期在生活重压之下产生的错觉。
C.小说以妻子与水生分别前“嘱附”做结尾,既照应了题目,又表现了水生妻的深明大义,同时也深化了小说主题。
D.小说中的人物平凡而又高尚,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最美好的心灵,这体现了孙犁小说创作独特的审美追求。
【3】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小说以对话作为主要叙事方式,这样叙事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名句默写。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让王羲之可以借此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游褒禅山记》中,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明蜀国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4)《氓》中以斑鸠起兴,比喻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以桑叶起兴,类比描绘女主人公人老珠黄、容颜不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5)《离骚》(节选)中表现诗人内心极度苦闷、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雨霖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柳永用“杨柳”“残月”等意象,景中有情,表达离别后的凄凉、冷落之情。
(2)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抱负不能实现,知音难求,得不到同情与慰藉,并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汤显祖《游园·皂罗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难并”的句意,写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琵琶女年轻时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对比阅读辛弃疾同时、同地写下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称它为甲词)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下面称它为乙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对比分析甲、乙两首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词的上阕由景生情,下阕重点写人,借古喻今,讽刺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B.乙词上阕末句巧妙地化用了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C.两首词都写登上北固亭悼念古代英雄,以讽喻南宋统治者,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D.乙词写法多样,有用典,有设问,可见辛词艺术特点之一斑。
【2】甲词下阕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有什么作用?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顷之,帝因晚朝,与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朕非卿等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朕终夕未敢安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此位谁不欲为!”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复有异心!”帝曰:“卿等固不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乞罢典兵,帝从之。久之,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谕意,即前奏曰:“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帝从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B.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C.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D.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晚朝,古代朝会之一,与早朝相对,指皇帝晚上登朝与群臣处理政事。
B.节度使,古代军事长官,原只设在边境,后内地遍设,造成割据局面。
C.麾下,文中指部下,与“八百里分麾下炙”句中的“麾下”意思相同。
D.丘园,古代指隐居的地方,也指家园。文中指后者,与“桑梓”意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守信等和太祖是旧交,但太祖经赵普提醒后,担心他们的属下可能重演“黄袍加身”的历史。
B.赵普向太祖进言,想要天下太平,就需要逐渐削夺节度使的权力,防止他们权力大而拥兵自重。
C.太祖因天下纷争,生民涂炭,于是在后苑设宴款待石守信、王彦超等人,趁机收回他们的兵权。
D.王彦超等人长时间掌管重镇,从太祖的话语中,意识到太祖对他们存有顾虑,便提出辞去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脚何忧之深邪?”
(2)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
【5】宋太祖为石守信等指出了怎样的“可生之途”?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始终重视“家国”文化建设,把优良的家训家规、家教家风,作为励志勉学的精神食粮、修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为官从政的坚挺脊梁。孟母择邻,三迁其居;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更是最好的注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教家风的有序传承。
某市开展村、镇、市三个层级的“好家风”家庭评选,通过群众自荐、相互推荐和无记名投票等多种方式,让群众海选出信得过的“好家风”家庭,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更多熏陶、感染和教育,“来年我家要争做‘好家风’家庭”成为群众新期盼。
对于以上的材料,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