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员抱持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投鼠忌器,看了佛面看僧面。
②数十年来,每闻有古籍文物流往国外,叔老总是叹然心伤,不胜感喟,而且不惜重金,辗转搜求,唯恐失之眉睫。
③纽约、东京等大都市都树立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因此尽管这些城市人口以千万计,但都可以在出行高峰时期得心应手,极少出现国内常见的“大堵车”现象。
④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元旦期间,学校团委举办首届校园书画展,师生舞文弄墨,共度美好时光。
⑤蚌埠市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1253.1亿元,增速8.85%。在安徽省2015年各地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前三甲”中,蚌埠市忝列门墙。
⑥校园足球蓬勃发展,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中国足球已不可同日而语,可以预见,中国足球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只是时间的问题。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⑥
2、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苟以天下之大
A.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 而又何羡乎
C.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 斯用兵之效也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把荆卿刺秦当做计策,才加快祸患的到来。
B. 鼎铛玉石,金块珠硕——把保定看做铁锅,把美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
C.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退却。
D.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逝去的人如同东去的江水,再也不能平常过往(的人生)了。
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劝学(鼓励)中规(圆规)槁暴(晒干)
B.中绳(合乎)挺者(挺直)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C.就砺(接近)就砺(磨刀石)博见(见得广)
D.参省(多次)加疾(劲疾)须臾(片刻)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多平方,少圜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磴几不可登
6、阅读文段(一)(二),完成下面小题。
(一)
套 袖
铁凝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绍孙犁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
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了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 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侧面,就猜出了那是谁。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 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写作、工作情况。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再次见到孙犁老师,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还刮着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老师迎过来说:“铁凝, 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您是见老。”我说。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颜色是凝重的,但人却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子,也没糊窗缝,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还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说不清。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
正月已近。“正月里来是新春”,春天是开拓、创造的季节。春天永远属于勤劳、质朴、潜心创造着的人。春天离珍惜它的人最近。
(二)
截 击
孙犁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吴召儿出去了,不久,她抱回一捆湿木棍:
“我一个人送一把拐杖,黑夜里,它就是我们的眼睛!”
她用一把锋利明亮的小刀,给我们修着棍子。这是一种山桃木,包皮是紫红色,好像上了油漆;这木头硬得像铁一样,打在石头上,发出铜的声音。
这半天,我们过得很有趣,差不多忘记了反“扫荡”。
当我们正要做下午饭,一个披着破旧黑山羊长毛皮袄,手里提着一根粗铁棍的老汉进来了:吴召儿赶着他叫声姑父,老汉说:“昨天,我就看见你们上山来了。”
“你在哪儿看见我们上来呀?”吴召儿笑着问。
“在羊圈里,我喊你来着,你没听见!” 老汉望着内侄女笑,“我来给你们报信,山下有了鬼子,听说要搜山哩!”
吴召儿说:“这么高的山,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
老汉说:“这几年,这个地方目标大了,鬼子真要上来了,我们就不好走动。”
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吴召儿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睛的,你害怕吗?”
“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
“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她的话,像她那天在识字班里念书一样认真,她的话同雷雨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看见老汉仓惶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节选自《吴召儿》)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塑造吴召儿及姑父这样一群支持革命的群众形象。
B.文中描写夜里狂风暴雨,凸显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塑造主人公吴召儿的形象做铺垫。
C.文中划线句子运用借代、比喻、象征的手法,写出女孩为革命事业的火红纯洁的心。
D.“我”不仅是叙述者,也是小说中的角色,参与事件的过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2】本文以战争为主题,写得却不那么血腥残酷,而是洋溢着诗意与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3】上面两篇文章,都展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章,分别概括《套袖》中的孙犁和《截击》中吴召儿的形象特点。
【4】两篇文章文体不同,但为表现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其异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表明要使自己的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绘乡村动静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中,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国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重视教化百姓知孝悌之义,这样的话,老者就会得到尊敬和帮助,具体句子是: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色艺双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悲凉的诗句是(使蛟龙听了跳舞,使寡妇听了哭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怅寥廓, ________________ ,谁主沉浮?
(2)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 __________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_所作。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___”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
(2)《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种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雪蓬姚希声①使君 其二
戴复古②
有感中来不自禁,短长亭下短长吟。梅花差可强人意,竹叶安能醉我心。
世事无凭多改变,仕途相识半升沉。摩挲老眼从头看,只有青山无古今。
【注】①姚希声,戴复古好友姚镛,字希声,号雪丝。②戴复古,南宋江湖诗派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对友人姚希声的思念不能自己,不由得想起当年分别时在亭中吟诗送别的场景。
B.颈联写世事变化无常,让人无法捉摸,自己与友人境遇相似,都在经历人生的沉浮。
C.戴诗中的“青山”与李白“青山横北郭”中的“青山”都表达了离别时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D.本诗语言平易流畅,融怀友、感遇于一体,体现了南宋时期的文人风骨,颇为耐人寻味。
【2】本诗表达了诗人许多复杂的心绪,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白居易传》(元)辛文房)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B.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C.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D.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贵有嫌其出位/出位:言行出格。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尚:崇尚,追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几十年潜心研究中医药的屠呦呦,“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在悬崖绝壁上书写传奇的“当代愚公”黄大发,一辈子深藏功名而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
以上材料对于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