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长余佩之陆离 B. 客有吹洞箫者
C. 渐见愁煎迫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的一组是( )
杏花,春雨,江南。 。 , 。 。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①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②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及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
④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⑤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A. ⑤③①④② B. ⑤④②③①
C. ②④⑤③① D. ②③①④⑤
3、下列各组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垝垣(huán) 煤屑(xiè) 夙兴夜寐 攘垢
B.葳蕤(ruǐ) 嫉(jí)妒 名门旺族 侘傺
C.伫立(zhù) 潜(qiǎn)意识 神彩飞扬 伶俜
D.嗟(jiē)叹 凝(nínɡ)碧 大笔如椽 嬉戏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散文家白居易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B.“锲而不舍”现常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出自《劝学》。作者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C.韩愈在《师说》中评价学生李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其中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杜甫称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B.读者理解《雷雨》剧中人物可以围绕“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中到底有几分真情”“鲁侍萍侍坚强还是软弱”等问题进行探讨。
C.哈姆雷特被称为:忧郁的王子,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常被深沉的无力感和幻灭感笼罩。
D.王国维曾说,《窦娥冤》“即列入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宋元戏曲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
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
“有!”“有!”台下齐声揭露。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
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
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全团将士丢人现眼!”
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齐竞转身向当值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
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做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安静!现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二十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
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向话了。而要成年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
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的军民同乐晚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涵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难以置信。
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挺进杀入支队”,企图对太行区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讲”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迫敌回援,变被动为主动。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过那张炽热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
齐竞接到指挥部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全场宣布:“全体起立!出发!”
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一号”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团民运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绍信,要去太行二中,你半路把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跟跑过来,他指头戳着民运科科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听清楚了,甩掉地!”
齐竞一抖缰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信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暗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慰问演出的演员人数少,都是老面孔,加上没有女演员,导致战士对节目失去兴致,又是起哄又是狂呼乱喊。
B.团长齐竞的出场让慰问现场乱糟糟的局面迅速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见齐竞在九团战士中的影响力。
C.老人们对于晚会上汪可逾的演奏记忆犹新,而对当年战斗中的细节记忆模糊,说明演奏效果的不同寻常。
D.齐竞对民运科科长的喝令简短而有力,既体现其军人身份,又暗示出军情紧急,包含着对汪可逾安全的担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士的发难,团长的训斥,老乡们的感叹,为后面女主人公汪可逾的出场并演奏蓄势,情节上跌宕起伏。
B.小说对团长齐竞的语言描写精彩传神,特别是队前训话和吟诵诗句两处,前后形象判若两人,对比鲜明。
C.文中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如“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等句,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D.画横线的句子一方面概括小说的写作背景,另一方面开启下文,由军民同乐的晚会写到严峻的战争局势。
【3】小说节选部分可看出汪可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牵风记》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何要对女主人公汪可逾的演奏进行详细描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两句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动态地写出了大好秋景。
(2)惨象,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3)《荆轲剌秦王》“易水送别”时,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名篇默写
(1)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场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旨句,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此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侠士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慷慨赴秦。(《荆轲刺秦王》)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自《诗经·郑风》,《短歌行》中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房前屋后的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的复杂感情融入诗句中。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
1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完成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释: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了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表面闲适,内心却渴望有所作为却暂不能施展才华的无奈和悲叹。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铺,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lǎn)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遂命酒
C.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D.泣孤舟之嫠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明年,令狐绹作相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B.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C.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D.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以及课本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天台和方丈。
B.弱冠,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C.辟,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制度,皇帝征召称为“征”,官府征召称为“辟”。
D.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自幼便才华出众,20岁就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让他和自己的读书的儿子们交游,并让他做了随行的巡官,每年给他衣食。
B.李商隐身处政治夹缝之中而遭人嫉恨,因为替王茂元做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令狐楚的儿子也认为他忘恩负义而憎恶他。
C.李商隐仕途不顺,一生坎坷。追随郑亚,因李德裕的事情牵连而僻处岭南多年,后又因河南尹柳仲郢牵连而罢职。
D.李商隐才华横溢。奏章、诔奠之辞尤其擅长,文思清丽胜过了和他齐名的温庭筠。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赤壁赋》中的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有些流行的东西如纸片,一些过时的东西如黄金;有人认为,凡是流行的,必定有其独特之处;凡是过时的,必定有其不合时宜之处;也有人对上述两种说法不置可否。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流行与过时”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