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 素善(善于)留侯张良
B.厚遗(留下)秦王宠臣 距(把守)关,毋内诸侯
C.断其左股,荆轲废(倒下) 张良出,要(邀请)项伯
D.前为谢(致谢)曰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月出于东山之上
A. 不拘于时
B. 固一世之雄也
C. 而耻学于师
D. 故为之文以志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强调,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责任,深化检查,认真吸取教训,做到一叶知秋,杜绝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②当下置身危机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已如竭泽而渔,是否能够东山再起,值得打上一个问号。
③教育者都知道揠苗助长的危害,可是,很多父母顾不了这些,望子成龙心切,恨不能让孩子一日之内“七窍皆开”。
④“80年代”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⑤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只要有一颗传播中国文化之心,都可以去做关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事情,不必等到自己金玉满堂,满腹经纶才去做。
⑥ 这个黑帮团伙在几个劳教释放人员加入之后,如虎添翼,更加嚣张。
A. ③⑤⑥ B. ①④⑥ C. ①②④ D. ②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欧洲2015年迎来了超过一百多万的难民,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为逃避战乱而背井离乡。
B.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定赌博行为的依据是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之间逢年过节时打牌娱乐,不按赌博查处。
C. 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认为,韩剧能够在亚洲地区走红,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深度发掘功不可没。
D. 如今,使用微信聊天已成为手机族进行交流的又一便捷方式,微信交流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已由最初的青年人逐渐扩大至老年人。
5、小方同学想搜集一些古人名言来指导自己待人接物,以下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德不孤,必有邻。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D.敬人者人恒敬之,恶人者人恒恶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潘光旦的人文情怀
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他的一生“是旧时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潘光旦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他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他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观。
“仁者爱人”。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人。突出的是在1921年6月北京教育界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中,清华学生出于义愤,举行“同情罢考”,遭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潘光旦所在的“壬戌(1922)级最为坚决,当局要求罢考学生必须写“悔过书”。壬戌级有八人拒悔,被开除“级籍”,潘光旦是其一。潘光旦宁肯牺牲出洋机会,也要据理力争。闻一多对他十分敬佩,在家信中写道“圣哉光旦,令我五体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状!”次年7月,时过境迁,学校才让他出洋。
1946年1月,闻一多、李公朴被暗杀后,他成了暗杀的对象,不得不与费孝通等进步人士借昆明美领事馆避难。未几,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
作为教育家的潘光旦,他爱校如家。1935年他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想让其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他坚决维护清华的制度,不怕得罪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不识时务”者!
对于学生运动,当时有人传谣,说潘光旦向宪警提供抓捕学生名单,以致激怒学生围攻他,有人抢走他的双拐,让他“独立”。当事人钱伟长的回忆最为可信:“他做教务长,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有时不得不为当局讲几句话,可是他是很有分寸的,不是迫害学生的。这一点很重要。”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军警包围清华园时,戴中(黄葳)曾带别的学生一起藏在他家的天花板上。
在与众多朋友的关系上,潘光旦与费孝通之间有点特别,他们亦师亦友。费孝通自己说“我应当是他学生中受益最深的一个”。费称赞他的性格是“牛皮筋”,“屈不折,拉不断,柔中有刚;力不懈,工不竭,平易中出硕果。”费视他为活词典,说凡不知道的事情,不查词典,去问问潘光旦,一问就明白。
潘光旦的最爱是藏书。1936年住清华园新南院11号时,门前藤萝架上结出一对并蒂的葫芦,他十分喜欢,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
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认为一切生命的目的在求位育。“而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在教人得到位育,位的注解是‘安其所’,育的注解是‘遂其生’安所遂生,是一切生命的大欲。”费孝通说潘光旦“他的人格就是位育概念的标本。”
1957年的反右,潘光旦获“罪名”是所谓“破坏民族关系”、“鼓动土家族知识分子和群众找中央要求自治”。这实在是不白之冤、是笑话。他是社会学者,民族学家,他只不过是根据自己所作的科学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向上级作如实反映,提出建议供政府参考而已,岂有他哉?他虽被打为右派,但他不多做解释,不怨不尤。
这期间潘光旦的家被抄、被封,他只能蜷曲在小披屋的水泥地上,没有被子,还是费孝通把自家没被封存的被子送来御寒。6月10日病情恶化,老保姆找来费孝通。费孝通将他拥入怀中,潘光旦就这样在老朋友的怀中告别了人世。
1999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出版了纪念文集。他的皇皇十四卷本《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关于潘光旦的研究正在升温。
口衔烟斗的潘光旦,一脸的微笑,拄着双拐,穿过雾霭,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摘自《人物》杂志,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1999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关于潘光旦的研究已经掀起了热潮。
B.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为我们再现了一代学者的风范。
C.潘光旦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说明他很有生活情趣又不乏文人雅士的情调
D.为支持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潘光旦参加了“同情罢考”,并拒绝写悔过书,甚至牺牲出洋机会也据理力争。
E.他拒绝请托维护清华制度与后文在处理学生运动时“为当局说话”的行为表明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作为学者,其思想有困惑与矛盾的一面。
【2】文中提到潘光旦“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他的“人文情怀”的,请简要分析。
【3】本文在介绍潘光旦的同时,多次引用闻一多、费孝通、钱伟长等人的话,试分析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2) 《离骚》中表明诗人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诗经·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用一个反问句来说明百姓如果挣扎在死亡线上,将没有空闲讲求礼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杜甫面对国家动荡不安而报国无门的哀伤。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_________”“桑之落矣,_________”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2)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画面。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举行婚礼前往往都会占卜吉凶,这在《诗经·氓》中有体现:“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行。
(3)《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鸟、鱼来自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景物描写是古典诗文中的重要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表现了谢灵运居住过的地方的景物特点;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描写宅地周围植物缭绕丛生来表明谪居地环境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人物不可不饰”,人物形象的刻画在诗文中也颇具匠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用战船烧成灰烬来侧面烘托周瑜战功赫赫的形象;《归园田居》(其)中“______________”来表明陶渊明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
(4)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写乐声使得“江娥啼竹素女愁”,通过侧面描写将音乐具象化。与此相似,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哀怨的洞箫声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
1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 夜宿临洺驿
陈维崧①
晴髻离离②,太行山势如蝌蚪。稗③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注]①陈维崧(1625-1682),清代文学家,其性豪迈,尤擅填词。初家道兴旺,少年得意。后家门中落,又值明清之交,颠沛流离,生活坎坷。②离离:排列密集貌。③稗:杂草。
上阕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山体的密集和山势的绵延,下阕寄寓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怆心绪。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那个人
B.于是约车治装 备好车马
C.孟尝君怪其疾也 责备
D.今君有区区之薛 小小的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B.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C.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D.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生活贫困,他托人向孟尝君请求,希望到他门下做食客。所托之人称冯谖没什么才能,但孟尝君还是收留了冯谖。
B.冯谖以无法养家为由要回去,孟尝君亲自到他家里了解情况,知道他家中有老母,就供养他的母亲,使其不感到短缺。
C.看到薛地的百姓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自己,孟尝君这时才领会到冯谖所作所为的价值和意义。
D.冯谖西入大梁,游说梁王的真正目的是借梁王的赏识来抬高孟尝君的身价,以使齐国后悔逐孟尝君出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人在逆境,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迎来峰回路转。
有人说:“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输的自己。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
有人说:“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智慧。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写成诗歌;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