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如请下列古代名人撰写当代职场应用书籍,不合适的一项是
A.请孟子写《如何说服你的主管》
B.请贾谊写《撰写政论文的方法》
C.请韩愈写《我们今天怎样当老师》
D.请庄子写《21世纪积极处世法则》
2、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匪来贸丝 ②交广市鲑珍 ③箱帘六七十 ④徐徐更谓之 ⑤悟言一室之内 ⑥络绎如浮云 ⑦否泰如天地 ⑧何方圜之能周兮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⑥⑦ C. ①③⑤⑧ D. ⑤⑥⑦⑧
3、下面这首律诗的颔联、颈联最恰当的排序应是( )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①远梦归侵晓 ②家书到隔年 ③断雁警愁眠 ④寒灯思旧事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出自( )
A.《诗经》 B.《楚辞》 C.《乐章集》 D.《漱玉集》
5、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政坚期,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要用坚如磐石的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
②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它告诉世人: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
③肝脏的健康与日常生活休戚与共,爱护肝脏应从预防开始。生活中最常见的伤肝行为有常常悲观、经常发怒,过度劳系或经常熬夜。
④湖北是饮食大省,饮食文化丰富多彩,《舌尖3》对湖北美食十分推崇,但是湖北的美食博大精深,纪录片中介绍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⑤溶洞顶上这棵生命力顽强的古树叫古檀树,它在这里历经了几世沧桑仍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冠盖如云。
⑥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三坊七巷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游览者不绝如缕。
A. ③⑤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与传统教育不同,“互联网+教育”代表着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最新的教育理念。“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互联网+”加快了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参与其中的师生既可以是教育的生产者,又可以是教育的消费者,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传统教育相比,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正所谓“【甲】”。因此,近年来,它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互联网+”开放式的教育生态中,师生之间更多是网络上的知识、信息层面的交互,而传统教育中通过集体生活进行德、智、体、美熏陶感染的育人过程往往会被大量的个人上网替代,因此传统教育的育人功能有被弱化的危险。互联网虽然降低了学习的门槛,给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也因此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这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忽视对知识做系统加工的坏习惯。对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识和信息,【乙】,不加思考,学习到的是很多零散的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如此下来,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下的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在不断融合,不断更新拓展,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学习大量新知识,如何应对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如何选择自己需求的资源……这些问题,对于传统学习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习者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在【材料一】的【甲】处填入一句古诗,在【材料三】的【乙】处填入一个成语,下面选择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蹴而就
B. 病树前头万木春 走马观花
C. 雏凤清于老凤声 一蹴而就
D. 雏凤清于老凤声 走马观花
【2】在上述活动中,如果要参加有关的主题研讨,除了上述三则材料之外,你还需要查阅哪些其他方面的资料?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两项,将序号填在答题卡上。
A. “互联网+教育”面临的挑战
B. “互联网+教育”获得的机遇
C. “互联网+教育”所遇问题的应对策略
D. “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E. “互联网+教育”的准确定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3)《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8、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3)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时旋律的变化,用“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曲调的婉转流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乐声的激越雄壮。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表现了其向往美德,坚持真理,为自己的理想现身而不后悔的意志。
(2)在《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直接赞扬“猛士”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
(2)《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写到人生各有乐趣,而自己爱美习以为常,接着以“_____,______”两句表明要坚定人生志向,即使被肢解也绝不改变。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为男子“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行为埋下伏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运用比喻手法写屈原德行高尚却遭到嫉妒和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军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的景象。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皎洁的月光照到床帏,引发诗人对相隔遥远的亲人的思念。
B.诗人内心忧愁,难以入眠,于是披衣起床,往复徘徊,以排解忧愁。
C.诗歌先写优愁难寐的情状,再交代缘由,由浅入深,耐人寻味。
D.诗人从房内走到房外,徘徊终夜,但是内心的愁绪丝毫未减。
【2】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1)子良笃好释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体。
(2)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
(3)缜又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
(4)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5)子良使王融谓之曰:“以卿才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刺为此论,甚可惜也。宜急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耶!”
《资治通鉴》
【1】本文的编撰者是 ,第(1)段中“江左”指的是 。
【2】赏析第(2)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概括第(3)段范缜的观点。(用自己的话)
【4】下列对第(4)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琰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B.王琰借不孝来批驳范缜。
C.范缜以其之道还施彼身。 D.范缜认为王琰不敬祖先。
【5】概括范缜的形象特点,并对此进行评价。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它启发我们思考: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请以“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