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泰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B. 沙门,是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C.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

    D. 《春秋公羊》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本山的小品作为一种讽喻艺术,天生就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一种代表下层民众情趣和社会正义感的艺术表达形式。

    ②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在山水田园中资托自己的性情,在昔日庞德公的栖息地,享受着晨钟暮鼓的幽静和寂寥。

    ③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力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崖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④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⑤齐鲁石化储运厂对大功率机车实施人性化管理,一进入冬季,他们具体而微的御寒“关怀”,使机车始终处于良性的运转状态。

    ⑥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京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 4、下列有关《红楼梦》前五十回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挨打后,黛玉、宝钗二人态度各异。黛玉送来药丸,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说了半句又忙咽住;宝钗抽抽噎噎地说,“你可都改了吧。”

    B.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C.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D. 一日,黛玉在梨香院听《西厢记》,感慨缠绵,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眼中落泪。

  •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

    C. 《六国论》的作者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章著名,父子三人被后世并称为“三苏”,均属“唐宋八大家”。

    D.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10岁时就对建筑产生浓厚兴趣。1935年他到美国留学,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48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并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他对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的赏识。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图书馆在当时的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卢浮宫内标志不清,仿佛迷宫。每年370万名游客大多都会迷失在224间昏暗的屋子里,试图找寻赫赫有名的3件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和透过防弹玻璃对着参观者微笑的蒙娜丽莎。密特朗总统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随即,总统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评选征集的改建方案,结果有13位馆长同时选中了同一个方案——在拿破仑广场上建一个金字塔入口,从地下通入卢浮宫内。方案的设计者便是贝聿铭。

    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1983年,贝聿铭参观了卢浮宫4次,在他眼中卢浮宫正处于一种可怜的境地。8个世纪的不同用途和多次外貌改动使它成为一个杂乱无章的建筑。贝聿铭的构想是建造一座约23高的金字塔,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吸纳15万名参观者。在得知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时,法国人不分昼夜地表达他们的不满。人们认为这一方案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11的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并投票。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态度,同意了这个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方案。有人回忆,金字塔落成那天,记者采访贝聿铭时,他的脸亮得像金字塔。他说,等这一刻等了很久了。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

    20世纪70年代,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大陆。他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以贝聿铭的世界级名望来说,香山饭店只是一个小小的单子,但他却看重这个报效祖国的机会。他的步履遍及江南一带的大小城市,他参观了无数的园林和庭院,要为自己设计的建筑风格注入新的生机。最终,贝聿铭确立了香山饭店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理念。香山饭店设计的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

    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中银大厦。他强调说,香港在1997年要交还中国,这幢建筑必须使福斯特的银行大楼和其他殖民统治的标志相形见绌,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香港会继续繁荣昌盛。它应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

    贝聿铭有三子一女。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三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字,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贝聿铭原本不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诉儿子们:建筑师是一种老年人的职业,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才能取得成绩。但三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1990年,他和儿子贝礼中还因合作设计洛衫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获得洛衫矶美化奖   (有删改)

    相关链接

    贝聿铭是在多重文化架构下孕育而成的建筑艺术家。他的衣着等择取了西方的范式——现代建筑、几何学等,他的血脉和基因却是东方华夏民族的自然融通、刚柔相济。

    (《拥有两个世界的精华贝聿铭》)

    卢浮宫改建时,贝聿铭深知法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不信任,他没有立即表示对这一计划的热情,而是礼貌又决绝地回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我放弃。密特朗当机立断把这个项目单独交给贝聿铭。

    (《贝聿铭:建筑界的外交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肯尼迪的家族最后采用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贝聿铭能够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理念,并且受到肯尼迪遗孀的特别赏识。

    B贝聿铭虽然身在外国,但仍心系祖国,骨子里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念情怀,同时对祖国的发展与未来充满信心。

    C作为一个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身上的多重文化性,使他能够同时拥有东西文化的精华,并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D年少对建筑的浓厚兴趣,加上留学时的刻苦学习,特别是柴根道夫独具的慧眼和大胆的聘用,让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

    E由于法国人的反对,迫于压力的贝聿铭对卢浮宫的改造既要考虑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又要做到两种建筑艺术的对接。

    2)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贝聿铭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中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本篇传记在选材、人物塑造、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涉江采芙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彼处写起,通过视角的转化,强化了思念之情。

    (3)在《兰亭集序》中,王義之对当时在士大夫阶层盛行的庄子虚无主义思想的批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默写。

    (1)请依次补充完整下列名句。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__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③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琵琶行并序》)

    (2)请根据给出的情景,补充完整下列句子。

    ①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抒写自己毕生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10、默写

    (1)韩愈在《师说》明确地指出了老师的职责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直接描写过去游橘子洲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曾皙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即“____________”。

    (2)韩愈的《师说》语言凝练简洁,其中从地位、官职角度高度概括“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句是:“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多用对比,其中词人借东风表达自然永恒,借明月抒发故国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

    (5)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有着相同的命运而互相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苏轼《赤壁赋》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况:“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这首律诗,完成各题。

    琴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注:①白居易的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这一年他五十五岁,因为久患眼疾,请求朝廷免去了他的苏州刺史职务,开始过着闲散的退居生活。②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③陶陶:和乐貌。④渌水:琴曲名。⑤蒙山:茶名,即蒙山茶,四川邛崃山脉中蒙山顶上出产的茶。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一生任性而为,与官场相悖,故寄身其间屡受排挤,流露了落寞之情。

    B.中间两联写自己抛官以后无官事烦扰,不用为功名读书的清闲,以琴茶为友的惬意。

    C.尾联说自己虽家境贫寒,但现在与琴书为伴,谁能说自己不和人交往呢?

    D.本诗语言通俗易懂,表达了作者退居生活的怡然自得,也蕴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

    2本诗的颈联“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联的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下面小题。

    (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人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倚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汝浆。”执子曰:“‘真’字也。”老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老父,父如前示。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①艾子: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 ②通、执: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人。③浆:解渴的薄酒。④老父:老年的男子。⑤达:通达事理。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 鸡豚狗彘之畜:牲畜

    B. 王无岁 罪:归罪

    C. 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却,竟

    D. 识此字,汝浆 馈:赠送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欲人之无也难矣   则耻师焉,

    B. 人也远矣   家酿之美者与之

    C. 百亩田,勿夺其时   父如前示

    D.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非我也,兵也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记忆中的乡愁,是苍翠竹林中的驻足流连,是玩伴嬉戏的愉悦,是父母倚门唤儿的温暖,是邻里守望互助的温情……点点滴滴,融入骨血,伴我成长,难以忘怀。

    材料二:杭侃先生在《永远的三峡》中写道:“多年以后回到我们家乡的时候,都希望能够看到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还遗留着什么东西,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有一种失落感,我们和原来的故乡就缺少了沟通的纽带。”

    请从以下两个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

    (1)你记忆中的乡愁是一份怎样的情愫,有怎样的故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与同学分享你的美丽乡愁。

    (2)历史潮流无可阻挡。一边是匆匆从乡村撤退、全力融入城市的年轻一代,一边是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不禁试问:处在“十字路口”的故园,未来将何去何从?请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