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沁园春·长沙》在开篇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
B.求学英国时,徐志摩与罗素、狄更生、威尔斯结为好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
C.他闲来无事,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16年前,成都七中与美国金克斯高中结为秦晋之好,两校的友谊在年复一年的师生互访活动中不断增进。
2、选出对《咏怀古迹(其三)》理解不当的一项(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气势不凡的自然环境,衬托人杰地灵,并点出题意。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两句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前往北方大漠异域,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颈联既写出王昭君美貌不被昏庸的君王所识,也写出昭君不忘故土,但也只有魂魄月夜而归,生容和死魂的反差震撼人心。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只是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凝重 隐秘 折磨 阳光明眉
B. 嬉笑 凋谢 绞刑 终身难忘
C. 残状 接载 颠倒 心智健全
D. 废墟 噩梦 复原 蒙蒙细雨
4、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是饮酒乐甚
B.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哀吾生之须臾
5、“悯农馆”需要张贴表现古代农人农事的诗句的书法作品,下列诗句与要求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C.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D.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探索与美
冼鼎昌
①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与艺术是很不相干的,二者南辕北辙。其实艺术创作和科学创造是有共性的,有共性就可以来比较。比较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就是科学和艺术的比较美学。科学和艺术都需要探索,探索与美也有密切关系。
②在科学领域里,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了大爆炸、混沌等新的词句。直到不久前,讨论宇宙的起源和大小似乎还只是哲学家的专利,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到了六十年代,科学家直接得到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观察证据。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大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大混乱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实在。二十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美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③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④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经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
⑤在回顾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有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展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无怪乎在深入研究宇宙的起源之后,对于眼前的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温伯格这样写道:“很难理解这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敌意的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更无法想象到现在的宇宙是从一个难以言传的陌生的早期状态演化而来,而又面临着无限冰冷的,或是炽热难耐的末日。宇宙越可理解,也就越索然无味。”
⑥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选自《门外谈美》,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引用物理学大师劳厄的话,有何作用?
【3】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末画线句的内涵。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常借“水”这一意象抒发情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_______”句慨叹世事如水一去不返;杜甫《登高》“_______”句以汹涌奔腾的江水渲染大气磅礴的悲壮情怀;苏轼《赤壁赋》“_______”句以长江水反衬人生短促无常;李煜《虞美人》“_______”句,化抽象为具体,将蕴蓄的悲愁曲折倾泻。
(2)颂扬英杰、渴望贤才是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________,_________”句颂扬同学少年劈波斩浪的豪迈之气,以此回答“谁主沉浮”的历史之问;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__”句,以月喻贤才,用问句凸显渴慕之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才是国家竞争的重要指标,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的国君必须团结重用各方面的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有可能抗拒秦国。
(3)《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历代帝王在艰苦创业时都竭尽诚心对待百姓,而志向实现后,就会“______________”,果然唐后期大起宫室,广声色;杜牧作《阿房宫赋》警示统治者要引以为鉴,否则只为它哀叹,也只会陷入“______________”的怪圈。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一生漂泊,命运坎坷,饱受磨难,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将读者带入一个奔马轰雷的奇险境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②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 ,_____”。
③《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④《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 ______。
⑤《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劝学》中点明有道德学问的人之所以超越一般人,能取得成功,并非他们和一般人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就像雕刻打磨,只要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可以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6)《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日观亭等待日出时看到的天边云彩出现的奇异变化。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1)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2)。
(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不得不闲居在江西上饶,时年42岁。(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的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未弥月,河决内黄 弥:满
B.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望:望着
C.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 卒:士兵
D.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 劳:慰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飞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本文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
B. 岳飞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他虽然以国家利益为重,但是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C. 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 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1年5月22日中午,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去世。长沙群众涌上街头,夹道送别袁老,齐喊“一路走好”。23日,全国各地有近十万群众自发前往长沙悼念袁老。网上悼念厅开放后,短短几天,悼念人数就达到上千万。
材料二:
2021年5月上海科技节上,一场科学红毯秀在场内外引起阵阵欢呼。多位科学“明星”走上红毯,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有张文宏带领的抗疫与科普团队,还有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等。
校团委要求各班就“谁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追的星?”这个问题,举办一次“我的青春,我的榜样”主题班会。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在班会上交流,说说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