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彼尔维何  ②悟言一室之内 ③渐车帷裳  ④偭规矩而改错

    ⑤及尔偕老 ⑥匪来贸丝  ⑦谣诼谓余以善淫 ⑧岁亦莫止

    A.①②④⑧

    B.②⑤⑥⑦

    C.①②③④

    D.④⑥⑦⑧

  • 2、下列选项中,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1)邱明是小有名气的画家,朋友郭东迁新居后,请他为客厅背景画一幅画,邱明画好后,在画上落款:“……郭东先生 。”(①惠存②指教③雅正)

    (2)高三16班蒋同学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蒋同学受年级邀请,在大会上为全年级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在发言结束时,蒋同学致谢说:“谢谢大家 。”(④倾听⑤垂听⑥聆听)

    (3)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者向人询问时,最恰当的表达是 。(⑦借光⑧沾光⑨赏光)

    A. ①⑤⑦   B. ③⑤⑨   C. ②⑥⑧   D. ③④⑦

  • 3、下列各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不知日

    A. 师道不传也久矣

    B. 无禁

    C. 蚓无爪牙

    D. 月出于东山

  • 4、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B.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以地秦,犹抱薪救火

    C.议法度而之于朝廷/邹忌八尺有余

    D.视止,行为迟/之四顾

  • 5、下列句子,说法得体的一句是(   

    A.“老太婆,老太婆,能不能到旁边让让我们呀,我们都快要迟到了!”

    B.“好啦,我一定会抽空光临寒舍的,等着我哟。”

    C.“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看他画的这马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谢谢老师的辅导,您能为我辅导,一定感到很荣幸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然亭的雪

    俞平伯

    那天是雪后的下午。我其时住在东华门侧一条曲折的小胡同里,而G君所居更偏东一些。我们雇了两辆胶皮,向着陶然亭去,但车只雇到前门外大外郎营(从东城至陶然亭路很远,冒雪雇车很不便)。车轮咯咯吱吱地切碾着白雪,留下凹纹的平行线,我们遂由南池子而往天安门东,渐逼近车马纷填、兀然在目的地前门了。街衢上已是一半儿泥泞、一半儿雪了。幸而北风还时时吹下一阵雪珠,蒙络那一切,正如疏朗冥蒙的银雾。亦幸而雪在北京,似乎是白面捏的,又似乎是白泥塑的(往往到初春时,人家庭院里还堆着与土同色的雪,结果是成筐地挑了出去完事)。若移在江南,檐漏的滴答,不终朝而消尽了。

    言归正传。我们下了车,踏着雪,穿粉房琉璃街而南,眩眼的雪光愈白,栉比的人家渐寥落了。不久就远远望见清旷莹明的原野,这正是在城圈里耽腻了的我们所期待的。累累的荒冢,白着头的,地名叫做窑台。我不禁联想那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所谓瑶台。这本是比拟不伦,但我总不住地那么想。

    那时江亭之北似尚未有通衢。我们踯躅于白蓑衣广覆着的田野之间,望望这里,望望那里,都很像江亭似的。商量着,偏西南方较高大的屋,或者就是了。但为什么不见一个亭子呢?藏在里边吧?

    到拾级而登时,已确信所测不误了。然踏穿了内外竟不见有什么亭子。幸而上面挂着的一方匾,否则那天到的是不是陶然亭,若至今还是疑问,岂非是个笑话?江亭无亭,这样的名实乖违,总使我们怅然若失。我来时是这样预期的,一座四望极目的危亭,无碍无遮,在雪海中沐浴而嬉,宛如回旋的灯塔在银涛万沸之中,浅礁之上,亭亭矗立一般。而今竟只见拙钝的几间老屋,为城圈之中以习见而不一见的,则以往的名流觞味,想起来真不免黯然寡色了。

    然其时雪又纷纷扬扬而下来,跳舞在灰空里的雪羽,任意地飞集到我们的粗呢氅衣上。趁它们未及融为明珠的时候,我即用手那么一拍,大半掉在地上,小半已渗进衣襟去。下马先寻题壁字,来来回回地循墙而走,咱们也大有古人之风呢。看看咱们能拾得什么?至少也当有如白丁香折玉亭亭一样的句子被传诵着罢。然而竟终于不见!可证一蟹不如一蟹这句老话真是有一点意思的。后来幸而觅得略可解嘲的断句,所谓卅年戎马尽秋尘者,从此就在咱们嘴里咕噜着了。

    在曲折廓落的游廊间,当北风卷雪渺无片响的时分,忽近处递来琅琅的书声。谛听,分明得很,是小孩子的。它对于我们十分亲密,因为和从前我们在书屋里所唱出的正是一个样子的。这尽可以使我重温热久未曾尝的儿时的甜酒,使我俯拾眠歌声里的温馨梦痕,并可以减轻北风的尖冷,抚慰素雪的飘零。换一句干脆点的话,就是在清冷双绝的况味中,它恰好给喝了一点热热酽酽的东西,使一切已凝的,一切凝着的,一切将凝的,都软洋洋亸着腰肢不自支持了。

    书声还正琅琅然呢。我们寻诗的闲趣被窥人的热念给岔开了。从回廊下踅过去,两明一暗的三间屋,玻璃窗上帷子亦未下。天色其时尚未近黄昏,唯云天密吻,酿雪意的浓酣,阡陌明胸,积雪痕的寒皎,似全与迟暮合缘;催着黄昏快些来吧。至屋内的陈设,人物的须眉,已尽随年月日时的迁移,送进茫茫昧昧的乡土,在此也只好从缺。几个较鲜明的印象,尚可片片掇拾以告诸君的,是厚的棉门帘一个;肥短的旱烟袋一支;老黄色的《孟子》一册,上有银朱圈点,正翻到《离娄》篇首;照例还有白灰泥炉一个,高高的火苗窜着。

    我只记得青汪汪的一炉火,温煦最先散在人的双颊上。那户外的尖风呜呜地独自去响。倚着北窗,恰好鸟瞰那南郊的旷莽积雪。玻璃上偶沾了几片鹅毛碎雪,更显得它的莹明不滓。雪固白得可爱,但它干净得尤好。酿雪的云,融雪的泥,各有各的意思;但总不如一半留着的雪痕,一半飘着的雪花,上上下下,迷眩难分得尤为美满。脚步声听不到,门帘也不动,屋里没有第三个人。我们手都插在衣袋里,悄对着那排向北的窗。窗外有几方妙绝的素雪装成的册页。累累的坟,弯弯的路,枝枝丫丫的树,高高低低的屋顶,都秃着白头,耸着白肩膀,危立在卷雪的北风之中。

    我们绕坡北去时,G君抬头而望,对我说,来年春归时,种些红杜鹃花在上面。我点点头。路上还商量着买杜鹃花的价钱。……现在呢,然而现在呢?我惆怅着夙愿的虚设。区区的愿原不妨辜负;然区区的愿亦未免辜负,则以外的岂不又可知了。——北京冬间早又见了三两寸的雪,而上海至今只是黯然的同云,说是酿雪,说是酿雪,而终于不来。这令我由不得追忆那年江亭玩雪的故事。

    1924112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介绍去往陶然亭的时间、行踪以及沿途景象,其间连用两个“幸而”,表达出作者对风雪严寒的期待。

    B.文章题为“陶然亭的雪”,但作者出游目的并不只在观赏雪景,从“下马先寻题壁字”的雅兴即可见一斑。

    C.“闲趣”是行文的重要意脉,寻诗、窥人充满闲趣,所忆棉门帘、旱烟袋、书册、炉火等,无一不透着闲趣。

    D.末段写G君和我商量在北坡种杜鹃花一事,引发自己对美好愿望被辜负的感慨,暗含着对言而无信者的批判。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前的窑台与古诗中的瑶台除同音外没有可比性,但诗句的联想却让清旷莹明的原野、积雪覆盖的荒冢平添了几分审美意趣。

    B.作者对陶然亭怀着十分美好的预期,但想象却被江亭无亭的现实粉碎,心情不免怅然若失,但这其实是欲扬先抑的高明手法。

    C.文章长于虚实结合的描写,如写书声一段,随着时空的切换,过去与现在、真实与想象交织重叠,营造出清静而温馨的意境。

    D.倒数第二段采用定点观察法描绘雪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特写有全景,景物层次分明,共同构成纯净梦幻的冰雪世界。

    【3】文章花了不少笔墨叙写前往陶然亭的经过以及到达以后的寻找,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结尾处跳转到写上海的“同云”,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门宴》中樊哙用别人掌握生死,自己处于被宰割地位劝刘邦逃离项羽军营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荆轲蹈死不顾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青年志士搏击时代风雨、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

  • 9、诗句默写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______________

    2)在《归去来兮辞》中,当我们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花作对比,指出莲花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菊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蚯蚓因为用心专一,所以即使没有爪牙也可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曾说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其实,在学习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荀子在《劝学》中也用“______________”来表达相似的道理。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5)《赤壁赋》中慨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8)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诉说平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任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作者触景生情,由成都的萧瑟的秋景触发了作者的凄凉的情感。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各题。

    材料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材料二: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象《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象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的。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2请结合材料二,说说这一语段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学习观。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1231日,中国青年网新年献词《2023年,陪着你慢慢变好》,其中提到:2022年,每个人都不容易。我们叩问生命。因为,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永远地停留在了2022。我们是悲伤的,是无力的,但我们追寻信仰。虽然,信仰战胜不了死亡。但是,信仰可以给予我们向上生长的力量我们渴望真实。真实很简单……可以是面对各种不确定,保持沉默不说谎我们仰望梦想。我们坚信,世上一切伟大的梦想,都是由一个个平凡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最终生成磅礴的力量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在这个不可阻挡无法限量的年岁里,我们愿意陪着你,也愿意世界陪着我们,慢慢变好2023年,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重塑未来。新年之际,当你回首往事,或展望未来时,你认为是什么会让我们慢慢变好呢?

    请以“慢慢变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感情真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