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山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A.yǔn)身不恤   )荷   喋血   流斛曲水

    B.)争流     嘻戏   旁征博引

    C.zhú)舻千里   qīn)渍   漫溯   游目骋怀

    D.敷衍)责   误(miù   寥廊   揠苗助长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短歌行》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赤壁赋》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惠州时期。

    C.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后期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百合花》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D.沈从文,小说家、散文家,湖南凤凰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4、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是先播种后浇水,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吸水软化后,种子能放进去,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A

    通常

    /

    只要

    因此

    B

    通常

    只有

    因此

    C

    一般

    只有

    所以

    D

    一般

    /

    只要

    所以

    A.A

    B.B

    C.C

    D.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是传统工匠古国。古代工匠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传承技艺的同时,形成了悠久的工匠文化,并在中华悠久历史中不断流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财富。当下,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营养,有助于涵养和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尊重工匠、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尊重工匠、崇尚劳动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基础。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珍视工匠职业。尊重工匠劳动。在我国古代,工匠被称之为“百工”,被认为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职业阶层。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地位的重视,一些能工巧匠才被社会所认可赞同,被时代流传与推崇。比如,鲁班、李冰父子、张衡、祖冲之等,都是令后人传颂的“能工巧匠"。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社会中尚且存在不尊重工匠、轻视劳动的观念和心态,认为工匠只是体力劳动者,这严重阻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因此,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尊重工匠、崇尚劳动的精神营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珍视工匠、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精益求精、臻于完美的工匠品格。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所内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品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益求精是古代工匠们的至高追求。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也推演至其他领域,如“庖丁解牛,技进乎道”、贾岛“推敲”二字的斟酌,逐渐形成了治学立德的哲学态度。《考工记解》中“周人尚文采,古虽有车,至周而愈精,故一器而工聚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日积月累不断追求技艺精进的精神品格。

    当前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过于追求速度和效率,产生敷衍了事、急功近利、焦虑不安、浮躁气盛等不良心态,缺少了追求极致和臻于完美的执着和专注,严重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培育和弘扬断时代工匠精神,要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大力倡导“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品格,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量到质的提升。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建立产品追潮和质量监督的工匠制度。“物勒工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运用最早的质量监管方式,主要用于手工业生产过程中。就是在我国古代,官府要求器物制造者将工匠名字、监造者、生产机构,甚至制造日期、数量、器物编号等信息铭刻在器物之上,以便官府对官员和工匠的绩效进行考核。“物勒工名”作为我国古代相对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古代社会手工业的产品质量,加强了古代官府对手工业生产和工程建筑质量的监管。

    当今社会,针对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时常出现的问题,要建立健全严控质量的工匠制度体系,不断改进质量监督管理,完善对产品质量、性能、安全等方面的硬性规范,形成一种督促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倒逼机制。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物勒工名”的做法,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集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产品追溯和质量监督,形成全方位的职业道德约束,助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摘编自王敏《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工匠文化历史悠久,既是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B.工匠是我国古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阶层,深受人们重视,因而被称为“百工”。

    C.精益求精是对工匠最高要求,甚至被推演至其他领域,成为治学立德的哲学态度。

    D.“物勒工名”指在器物上铭刻工匠名字、监造者、生产机构等信息,以便于考核绩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指出“我国是传统工匠古国”,再从古代说到当下,自然引出观点。

    B.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

    C.文章运用例证、引证、喻证和对比论证,将道理阐述得清楚明白,令人信服。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十分注意联系当前社会现实,体现出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班、李冰父子、张衡、祖冲之等“能工巧匠”被后人传颂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地位的重视。

    B.当今社会仍存在不尊重工匠、轻视劳动的错误观念,以及敷衍了事、急功近利、浮躁气盛等不良心态。

    C.由《考工记解》中相关记载可知,我国古代能工巧匠们不断追求技艺精进,这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

    D.如今,要杜绝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有必要采用“物勒工名”的做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雨巷》)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直接表现真猛士、真英雄不惧黑暗,不畏暴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环境特征与个人行为相结合,渲染了苍凉、悲壮的气氛。

    (4)有子曰:“____________,而好犯上者,鲜矣。”(《论语·克己复礼》)

    (5)子曰:“笃信好学,____________。”(《论语·待贾而沽》)

    (6)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

  •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层林尽染;漫江碧透,___

    (2)携来百侣曾游,____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

    (4)采采芣苢,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

    (5)田夫抛秧田妇接,____

    (6)唤渠朝餐歇半霎,___

    (7)____,食野之苹。

    (8)绕树三匝,__________

    (9)____,池鱼思故渊。

    (10)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

    (11)____,复得返自然。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为国捐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这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琵琶行》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⑵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会情不自禁的洒酒祭奠。

    ⑶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____”。

    ⑷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进,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②东坡,在湖北黄州古城东,苏轼在此筑雪堂五间。③縠(hú)纹,比喻水波细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他回家时仿佛已是三更时分。

    B.家童早已睡熟,鼾声如雷,苏轼反复敲门而无回应,他只好独自倾听江声。

    C.苏轼感慨身在宦途,身不由己,但他依然想要忘却烦恼,专心于建功立业。

    D.苏轼静夜沉思,豁然有悟,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大自然中。

    【2】这首词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             如:到,往

    B.破荆州,江陵        下:攻下,攻占

    C.侣鱼虾而麋鹿        友:伴侣,朋友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

    【2】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蚓无爪牙之利

    A.客有吹洞箫者

    B.而今安在哉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渺渺兮予怀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作者感到心旷神怡,无拘无束,恍惚间仿佛要离开尘世,升入仙境,泛舟畅游之乐自笔下泉涌而出。

    B.《赤壁赋》中作者歌中的“美人”与屈原笔下的“美人”意象类似,都是个人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作者放歌所抒发的是自己思“美人”而不得见的失意与怅惘,表现的是一种政治上失意的感慨。

    C.第三段写了当年曹操军队沿江而下,战船相连,旌旗蔽空,夺荆州江陵的盛况,客用“而今安在哉”一句表明了自己对曹操的鄙薄,对“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生活的满足。

    D.全文运用整散结合的语言,主客问答的结构,把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宇宙的思考,表现了他身处逆境却豁达超脱、随缘自适的人生境界。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箫声起,悲意生,苏子问客“何为其然也”。请简要概括客“悲”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1岁的史铁生,正值青春年华,命运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失去了双腿,从此再也站不起来.只能与轮椅终生相伴。在那些饱受折磨的日子里,他自嘲道“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史铁生一边思考生命的意义,一边写下《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著作,被誉为“一座文学的高峰”。

    ②“在这个处处充满变数的时代,逆境无处不在,只要你还在前进,就一定会经历起落和失败。”

    (保罗·史托兹《逆商》)

    班级拟举办“逆风飞扬,直面挫折”主题班会,请你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在主题班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