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D.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  ,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  。但是,李商隐的诗,  ,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他在诗中运用典故,    ,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①诗意也就明白了

    ②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③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

    ④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

    ⑤不过偶尔用一二处

    A. ③②④①⑤   B. ③①②④⑤   C. ⑤①④③②   D. ⑤①②④③

  • 3、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收入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B.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作品。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C.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影响最大。

    D.“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其中“五经”是《诗经》、《尚书》、《礼仪》、《易经》、《春秋》的合称,其中《春秋》指的就是《左氏春秋》,也就是《左传》。

  •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摘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A.使我们自己与大自然和泥土发生了基本的联系

    B.它使泥土和大自然与我们自己发生基本的联系

    C.使大自然和泥土与我们自己发生了基本的联系

    D.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 5、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赤壁赋》中,作者通过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客人的话实际上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

    B.《赤壁赋》的结尾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写苏轼听了客人的话之后,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C.《登泰山记》中,在作者登泰山之前,就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

    D.《登泰山记》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展开,生动地再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橘颂

    张炜

    老文公等待儿子一家从海外归来,独自住了很久。陪伴他的是一只叫橘颂的猫。

    冬日将尽,大洋那边的人仍难确定归期。春天就要到了,他看着窗外说:让我们去山里住一段吧,那里有我们的一座石屋。

    橘颂睁大眼睛看着他。

    老文公抚弄它的额头:哦,咱们去吧,那里的春天比这里大。

    橘颂第一次出城。三月的早晨,风很凉。它贴紧老文公的腿,忍住颠簸。一辆旧货车,驾驶室里有烟味儿。①车子爬过几个大坡,司机要抽烟。老文公指指橘颂。司机把烟放到一边。

    山越来越高。松树很多,远处一层层墨绿。传来鸟鸣,橘颂站起,两爪按住车窗。山里有很多鸟儿,还有许多你没见过的东西。他的手放在它的背上,看着外面。

    车子爬坡,转弯。一道深壑,一个陡坡。坡下的一条小河快要干涸,露出大小卵石,像一堆彩蛋。三只小鸟飞过河,一只大鸟在山中呼唤。

    橘颂挨紧老文公的膝盖,看着车外。

    山更深了。啊,出现了一条宽河,对岸是幢幢相连的房屋:从河边到山腰,高高低低好大一片,全由石头砌成。真像一座老城堡。

    车子沿河行驶,几次接近那片石屋,却不想进入。老文公伸手指点,车子一直绕行。它最终没有过河,驶向了北岸的一个高坡。

    坡上有一座石屋,与南岸那片石屋隔河相望。

    车门打开,立刻听到了哗哗的河水。

    老文公抱起橘颂。下车时他弓一下腰,它伏到背上。他揪住肩上的两只前爪,踏向地面。

    卸车。多少纸箱,杂七杂八。书可真多。

    司机帮忙把一堆东西搬进屋里,就离开了。

    橘颂四处嗅着,清点携来的物品,探究原有的物品。老文公站起,找出它在城里用的一只青釉碗,加水,放了一些吃的东西。它喝了一点水,穿过散放的杂物,走向另一间。

    橘颂走开一会儿就转回来,蹭他的膝盖,仰起脸。你想知道更多。嗯,这是我老爷爷盖的,是一座比我年纪大得多又有趣的房子。②天气好的时候,咱们再一起捉迷藏。

    还记得第一次来这里的情景。那时他一边走,一边对老伴儿介绍逝去的先人:他是这片大山里最富裕的人,在河的南岸建起一处很大的院落。老人大概想清静一下吧,又到河的北岸盖了这座石屋。

    这里真静。马上要做的,是扫去炕上灰尘,把窗户擦亮,摆上卧具。蓬松的被子,被面是木槿花图案。荞麦皮枕头。这是个睡觉的好地方。他仰躺了片刻,看看太阳,想着要做的第一餐饭。

    米饭和炒白菜,还蒸了山药。好香的米。

    咱们饱饱地吃上一顿,午睡一小时,然后干活儿。第一天总是忙的。你急于熟悉这里,这得慢慢来,这里比较复杂。

    一张老柳木做成的椭圆形餐桌,很结实。桌上摆了两个大碟、三个小碟。我会找机会喝一杯的。他咕哝着,坐下来。

    睡了一会儿,很香。老文公醒来,橘颂还蜷在窝里。累了,走了这么远的路。他看着柳条筐里的大圆球,欣赏了一会儿它的睡姿。

    整个下午都在忙。需要打扫的地方实在太多,这要一点一点来。他干得不急,不像是擦拭,而是抚摸。这座石屋的年纪太大了,是真正的山里老人。③而我,刚刚才八十六岁。他这样说着,看了看仍在蜷睡的橘颂。

    太阳西斜。大半个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老文公站在门前,看着河对岸那片高高低低的石屋。它们依河谷走势而建,好有气势。这会儿,它们红红的,害羞似的。这么大一座古堡似的村落,没有一丝人声,也看不到炊烟。

    他怔住了,这才想起:从踏上河岸到现在,它一直都是静静的。是的,连一声狗吠都没有听到。这里的人喜欢安静,包括动物们。他看着对岸,摇摇头,不过还是太静了。

    太阳落山前,他开始准备第二餐。除了米饭和白菜,桌上加了两个小碟:小鱼干和酱瓜。没有电,一盏老式油灯的罩子被他擦拭得锃亮。旁边,是一只闪亮的高脚酒杯。他为自己斟上浅浅的红酒。

    橘颂的尾巴弄痒了他的脸。颂,我们真该庆祝一下了。多好的夜晚。从今天开始,每晚入睡前我都会讲一个故事。

    窗上有了一片繁星。他围上围巾走出屋子。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清晰的银河了。这儿的夜空不是黑色,而是紫罗兰色。一只大鸟的叫声把目光吸引到河对岸。看不到高高低低的石屋了,浑浑的,黑黑的,包裹在隐约的山廓中。没有灯光,没有一个发亮的窗口。

    橘颂不知什么时候倚在他的腿上,也在看对岸。颂,你的眼神好,你能看到灯光吗?他指着远处。

    他和它一齐看着。后来,他的目光凝住了:一片模糊的石屋中,西南方的高处,透出了很小的一点亮光。橘黄色,十分微弱,但真的是从一扇窗子里透出来的。

    哦,有光。

    他们多待了一会儿。风不大,有些冷。这里比想象的要凉。咱们俩提前来了,咱们是赶早的。他抱起橘颂,回到屋里。

    他上炕坐下,围上被子。橘颂在那个柳筐里待了一会儿,也跃上炕头,坐到他身边来了。它发出咕噜声,鼻子频频翕动。橘颂的身体很热,贴近时让人感到舒服。他看它脸上对称的花纹,发现那是一只大蝴蝶的图案,奇妙之极,只有上苍才能描出这样一张脸。颂,我们在一起好暖和啊。

    一阵倦意袭来。他眯上了眼睛。他发出鼾声。橘颂也眯上了眼睛。

    他们的鼾声高一声低一声,此起彼伏,一直响到黎明。

    (改编自张炜中篇小说《橘颂》,原载《当代》2022年第5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老文公和一只名叫“橘颂”的猫到山里祖房石屋居住的故事,故事蔓延如老酒,笔调深沉而苍凉。

    B.老人的住处,是河流北岸坡顶上一座没有电暖的石屋,这是一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是老人的老爷爷设计建造的。

    C.古堡似的村落,没有人声,也无炊烟,让人诧异,可见老人与这个村里绝大多数人奔赴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D.山里的石屋有老文公的家族精神血脉,老文公回到山里的祖屋居住,有对生命之根追寻的意味,是一种精神上的还乡。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寥寥几句,猫与人之间的友爱跃然纸上,众生平等的情怀力透纸背。

    B.句子②老人常和橘颂玩捉迷藏,表现了老人有一颗不老的童心。

    C.句子③老人在和石屋对比下暂时产生了年轻乐观的心理,这种心理不是常态。

    D.句子④在一般人会用逗号的地方使用句号,使句子变得更为夯实,画面感更强。

    【3】文中两次写到老文公做饭,反复叙写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橘颂》在节制叙述的同时,将生活诗意化,有诗化小说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 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消散了,甚至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 ,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惨象,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 8、根据提示,填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句子。

    (1)______________ ,参差十万人家。

    (2)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定风波》中有三句诗表面写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是指人生浮沉变幻、喜怒哀乐的一语双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5)这次第,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岳阳楼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代文人一直都有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追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将之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身份地位不应成为择师的标准,韩愈在《师说》中将择师的标准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是中国古人常使用的艺术形象,四季风的名称各不相同,请你写出两句带有“风”形象的诗句,且两句的“风”为不同季节的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名句默写。

    (1)《荀子·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所说的“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基本相同。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3)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其中公民个人层面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杜诗首句点明时间“两竿落日”,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B. 杜诗前两句诗纯写景物。诗人所选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但本诗的情调却十分开朗,给人轻快愉悦之感。

    C. 杨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初夏的一个傍晚到荷池边纳凉的情景,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D. 杨诗第一、二句里含有一典故,楚人宋玉《风赋》云:“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诗人对此是化用其意。

    E. 两首诗均以“荷”作为吟咏对象,但呈现出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这与杜牧生活在晚唐,杨万里辞官回家,闲居乡里等生活经历不无关系,品鉴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2这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 “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 “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 “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

    A. 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 潘末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 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 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是闻一多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是雪莱酣畅淋漓的倾诉,是《百合花》中小通讯员的无畏,是香雪热切的追求;青春要有袁隆平、钟扬脚踏实地的勤勉,有学不可以已的执著,有追求生命广阔、丰盈的高远……青春也会犯错,会迷茫,会无助,会冲动,会受伤。

    班级拟举行“青春·我”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交流。

    要求:①结合材料内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②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