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自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 ①③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凡是诗词,都是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完整或具体的形象,传达出一

    种情致。读一首诗就要抓住它的形象和情致,          

    语言的音乐性在默读中见不出来,必需朗读,而且反复朗读。

    要抓住情致,必修抓住语言的音乐性

    诗词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须加以反复回味,设身处地地体验

    要做到这一点,单像读故事那样一眼看过去,还不济事

    诗词的情致是和它的音乐性的语言分不开

    才可以逐渐浸润到它的深微地方,领略到它的情感

    A③②⑤④① B.①②③④⑤   C③①⑤④②   D①④③②⑤

  • 3、下列句子的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专家认为,保护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小范围复建,而应该是发据、研究它展现出的文化价值。

    B.“蜀锦”是一种丝纵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产量有限,所以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

    C.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希腊政府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希腊的经济复苏。

    D.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壮丽画卷,我不仅备受鼓舞,与祖国同岁的爷爷更是激动地热泪盈眼。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跟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B. 在这里,没有了冠冕堂皇的说教,更没有故作姿态的摆拍;有的只是实打实的方法指导,有的只是亲力亲为的实践图像。因而,这样的展览才更具说服力。

    C. “猎狐2015”行动开展以来,一些藏身海外的贪腐分子,安心被抓捕,安心主动投案自首,负荆请罪,这充分显示出法治力量的强大和我国发腐力度的加强。

    D. 人类对于大自然肆无忌怛地进行掠夺性开放,大自然对于人类不留情面进行毁灭性报复。这样两虎相斗下去,失败的最终是人类。

     

  •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  

    A.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B.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C.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

    D.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陈泥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因为民国十年、民国二十年都曾在这里决口,把河底淘成了一个大潭。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半天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闸炸了,炸得粉碎。事后知道,是因为船底有一道小缝漏水,水把豆子浸湿了,豆子吃了水,突然间一齐膨胀起来,的一声把船撑炸了——那力量是非常之大的。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

    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家里一不愿等尸首泡胀漂上来,二不愿尸首被四水捋子钩得稀烂八糟,这时就会来找陈泥鳅。陈泥鳅不但水性好,且在水中能开眼见物。他就在出事地点附近,察看水流风向,然后一个猛子扎下去,潜入水底,伸手摸触。几个猛子之后,他准能把一个死尸托上来。不过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行人报了乡约,乡约报了保长,保长报到地方公益会。桥上桥下,围了一些人看。通湖桥是直通运河大闸的一道桥,运河的水由桥下流进澄子河。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大家研究,这女尸一定是从大闸闸口冲下来的,不知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了。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他知道桥洞里有一块石头,突出一个尖角(他小时候老在洞里钻来钻去,对洞里每一块石头都熟悉)。这女人大概是身上衣服在这个尖角上绊住了。这也是个巧劲儿,要不,这样猛的水流,早把她冲出来了。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就这一下。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

    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善人那里看看!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陈泥鳅也好义,也好利,追求的是个体的内心的一种均衡,他一辈子,无钱无业无老婆,生命如草芥,谈不上有什么人生价值。

    B.小说通过对陈泥鳅浓墨重彩、淋漓尽致的刻绘,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直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C.本文充分体现了汪曾祺的美学思考,他认为悲哀是美的,所以他才能以温馨的笔调、平淡的态度叙写生活的不幸,将人物的悲剧隐藏于文章表面的和谐之下。

    D.这篇小说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矛盾冲突,作者选择生活中的某些原生态的碎片加以连缀,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灵。

    E.作家写的虽然只是一个陈泥鳅,但他是为千万万万个陈泥鳅宝贵的精神、芬芳的人性喝彩,同时对他们的不幸和痛苦寄予深切的悲悯。

    【2】文章以陈泥鳅为题,第一段介绍黑屁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陈泥鳅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像陈泥鳅这样身怀绝技,一辈子没少挣钱的人,却过着不娶老婆”“不置产业的生活,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意蕴?请加以探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⑶李白的《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3)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借助设问突出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凉,表现苦闷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_______,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

    (3)悄悄是离别的笙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从美好的仙境突然惊醒看到眼前只剩下觉时的枕席而产生的联想。

    (2)《登高》中,杜甫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视线由高处转向江面洲头,用“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一幅精美的画面;用“__________”表现忧愁绵绵不绝。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诗文中空缺处。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画图省识春风面,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6) ,吾未见其明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空虚怅惘的心态。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中的“黑”字,暗示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与悲惨遭遇,表达了词人悲凉愁苦与忧国忧民的情绪。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的声响更加引发愁绪,令人难以承受。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指出了早春天气忽冷忽热的特点,也指所处的时代造成的社会的不安宁。

    B.“独自怎生得黑”抒发了孤独的一人如何挨到天黑的感慨,突出了词人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

    C.开头三句连用叠字,刻画了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表现词人的孤独与凄凉、沉痛与心酸。

    D.造成词人惨况的原因包含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因素,通过本词可以读出她对时代的悲叹。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操,宇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初平三年夏四月,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鲍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死,仅而破之。购求信丧不得,乃令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乞降。

    建安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失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钞,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兵。遂还许。

    三年春正月,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五年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击琼等,会明至。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张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节选自《三国志·魏武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B.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C.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D.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原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文中“军师祭酒”指首席军师。

    B.孝廉:魏武帝设立的察举制考试,要选拔的人才须“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讳:既指有顾忌不敢说,又指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文中为后者意。

    D.太祖:此指曹操庙号,作为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重情重义,知恩图报。黄巾军攻入兖州,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后鲍信阵亡,曹操悬赏寻尸无果,用木头刻其形,祭奠吊唁。

    B.曹操出身名门,为人看重。曹操是汉朝相国曹参之后,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的追捧认可,尤其被桥玄、何颙看重。

    C.曹操爱才惜才,不计前嫌。曹操经过苦战,打败劲敌袁绍。在缴获的物资中,发现了手下人私通袁绍的信件,曹操将其全部烧毁。

    D.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儿子和侄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扎根山村的小学教师,救死扶伤的医生,精心打扫的保洁阿姨,辛勤劳作的农民……

    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灵魂。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