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字都属通假字的一组是

    A. 秦王宠臣   且君尝晋君赐矣

    B. 起不意   燕王诚怖大王之威

    C. 夫晋,何之有?   进兵北

    D. 失其所与,不 持千金之资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一日长乎尔 小易大

    B.人之力而敝之 击沛公于坐

    C.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子路率尔对曰 提刀

  • 3、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伤(diāo)   上(sài) 清(zhǔ)   孤舟一(xì)

    B. (zhǒng) 万(hè)   暮(zhēn) 轻怕重(zhān)

    C. 倒(liáo)   识(xǐng)   漠(shuò) 流而上(shuò)

    D. (pèi) 置(chǔ) 江(jiān) 挑拨离(jiān)

  • 4、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一项是(  

    可怜焦土   ②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③沛公居山东   ④将军战河北  ⑤视为止,行为   ⑥不胜杯杓  ⑦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气候不齐   ⑨暴霜露,斩荆棘   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A.①④⑥⑩⑧

    B.②⑥⑦⑩⑧

    C.③⑥⑧⑩

    D.②⑥⑦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l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掮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予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

    1下列对演讲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莫言讲故事常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开篇讲述母亲的骨殖已与泥土混为一体,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B. 这篇演讲,并非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所讲故事看似平常,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C. 母不嫌儿丑,在母亲看来,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亲如此开导我去平和地面对艰难岁月。

    D. 对我的成长,母亲深陷矛盾中,她不愿我将来靠耍贫嘴吃饭,却又支持我看书,甚至听任我去集上听书。

    2母亲为什么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谈谈你的理解。

    3母亲泪流满面,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花草”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作者借来抒情。《琵琶行》中,开篇“________________”句直写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句写出了花儿凋零满地的景象。

    (2)叠词的运用,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且富于音乐美。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连用叠词,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句,满含阴郁的烟、水、青云意象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3)古诗文中的“用典”既要师其意,又要故中求新,令如己出,不露痕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刘义隆的典故,告诫南宋统治者,不要“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借曹操的典故,抒发情感,“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登高》中“____________”写木叶摇落之景,表现出杜甫悲凉的心境;《声声慢》中“____________”写落花堆积之状,寄托了李清照难解的愁绪。

    (2)优秀的古诗词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如曹操在《短歌行》篇末用“_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殷勤接待贤才之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以瑰丽的想象展现梦境。

    (3)白居易的《琵琶行》和苏轼的《赤壁赋》都善于用侧面烘托之法表现音乐演奏技艺的高超,其中你喜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两句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

    (3)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描写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主客问答的形式阐述人生哲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客人以物自比,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

    (3)肴核既尽,____________。《赤壁赋》

    (4)《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6)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

    (2)《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壮观景象。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声断,人却步履匆匆,还在赶路;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

    B. 颔联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天上的月儿,就是故乡的月亮,分外地明亮。

    C. 颈联: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 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E. 全诗语意多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寄书”“不达”照应“无家”;“问死生”照应“弟皆分散”等。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为人不                           忍:忍心

    B.帷西向立                              披:拨开,掀起

    C.樊哙覆其盾于地,彘肩上       加:放在

    D.项王剑而跽曰                       按:按压住

    【2】给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②项伯杀人,臣活   ③因击沛公于坐,杀   ④未有封侯   ⑤与同命   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⑦欲诛有功   ⑧此亡秦续耳

    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C.①/②③⑤/④⑦⑧/⑥

    D.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霸上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范增数项王   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

    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②⑥/③④⑤/①

    D.③⑥/⑤/①②④

    【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客何为者   ③大王来何操   ④具告以事   ⑤竖子不足与谋   ⑥长于臣   ⑦此天子气也

    A.①/②③④⑥/⑤⑦

    B.①⑦/②③⑤/④⑥

    C.①⑦/②③/④⑥/⑤

    D.①⑤/③④⑥/②⑦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樊哙“巧言善辩”的一组是

    ①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②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④今日之事何如   ⑤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C.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D.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对樊哙“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樊哙的粗鲁莽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果敢作为的特点。

    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司马迁《鸿门宴》中的“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常被后人用来比喻表面上的言语行为所表示的意思,并不是行为者的真正意图。它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相近。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意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如同虎狼一般,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朝臣都背叛他。

    B.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

    C.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如果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老百姓都反对他。

    D.秦王如同虎狼一般,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担心不多,普天下的人都背叛他。

    【9】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翻译: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图谋这件事。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荆轲刺秦王》)

    翻译:这是让我日夜咬牙切齿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

    C.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翻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

    翻译:这件事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秦王),强迫你订立一个割让土地的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李斯《谏逐客书》中说“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成功需要日积月累,需要广博地学习和借鉴。

    现实中,很多青年渴望成功,但不愿经历平凡甚至艰难的历程,不愿脚踏实地且广博地学习和借鉴。他们希望幸运之神眷顾自己,希望快速成功甚至一夜成名。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