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 的。这些品质之 于一身,是天地间的 ,不可数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A. 望其项背 会合 吉光片羽 B. 相提并论 会合 凤毛麟角
C. 望其项背 荟萃 凤毛麟角 D. 相提并论 荟萃 吉光片羽
2、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群臣怪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B. ①发尽上指冠 ②樊於期乃前曰
C.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阙秦以利晋
D.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范增数目项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 。 , , ,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 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④⑥⑤①③② D. ④⑤②①⑥③
4、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 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 、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 ,并不断加以使用。
A. 无足轻重 物换星移 迷恋 B. 举足轻重 年复一年 痴迷
C. 无足轻重 年复一年 痴迷 D. 举足轻重 物换星移 迷恋
5、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鲨鱼的出现不是____的。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
(2)他向它扎去的时候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但他抱着无比的决心和____的恶意。
(3)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____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
A. 突然 实足 成群结队
B. 突然 十足 接踵而至
C. 偶然 十足 成群结队
D. 偶然 实足 接踵而至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晶。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iPod后盖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械化量产。
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意。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Czur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楚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倘若我们仍是把鼓励工匠精神当作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取材于刘艳琼相关文章)
材料二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地走向全球制造强国。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性”上了,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工作态度,可以生成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明。因此,企业应当在管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让工人技师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无不胜的, 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
(取材于刘志彪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
C.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
D.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任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
B.波音生产线的工作既需要现代化机械技术,也不能离开传统的人工操作。
C.苹果公司通过分析手工打磨技术,改进机械加工,诠释了现代工匠精神。
D.Czur扫描仪项目得到了认可,因为它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
【3】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B.精益求精:已经很精神还要加倍精神
C.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都不马虎
D.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4】根据材料二,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政府文化
B.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
C.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竞争文化
D.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
【5】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
B.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
C.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D.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6】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现代工匠精神将怎样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与菊相关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一句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神奇效果,“_______”一句从侧面写了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神奇效果。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方面勾勒赤壁壮景。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经过磨炼终担大任的人,其中讲舜的句子是“_______”,讲傅说的句子是“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十分出色。诗中不仅用优美的视觉形象强化听觉形象,还用富于变化的旋律表现先“滑”后“涩”两种意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叹当时南宋近事,即宋孝宗隆兴元年刘义隆派张浚仓促北伐在符离兵败事。
(3)__________,不复挺者,车使之然也。(《劝学》)
10、诗文默写。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3)携来百侣曾游, 。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5)寻梦?撑一支长篙, 。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早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观的《鹊桥仙》用“纤云弄巧”表现出“纤云”所织图案的样式美,《登泰山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日出之时天边之云的色彩美。
(3)古人常将“鹿”写进诗文之中,或展示求贤若渴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①
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②。
(注)①本诗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②送瘟神的习俗。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写景,又象征着当时全国人民奋发有为的动人气概。
B.“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两句写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能使“河水让路,高山低头”。
C.“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两句点明题意,总结全诗。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流露出诗人终于“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悦。
D.诗歌暗含对比:在旧时代,山河被瘟神糟蹋,即使美丽也是枉然。而在新时代的神州,山水也焕发了青春,大地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
【2】本诗颈联和《沁园春·长沙》下阕最后三句都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敞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文本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春秋》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B.寡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文中指郑国的国君。
C.“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
D.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国家危难时,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主动求见秦伯,可见其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的爱国精神。
B.面对秦穆公撤军并派遣三位大夫守卫郑国的局面,晋文公并没有听从大夫子犯的建议,而是冷静地选择了退兵。
C.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但他一点也听不进去。
D.蹇叔哭师,可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会败于郑国而会败于晋国,可见其老谋深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5】烛之武为什么能三言两语劝退秦师,你认为其游说的妙处何在?
1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领悟亲情、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一年不赶,赶三十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些话,很深刻地体现出春节所承载的厚重历史积淀,以及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贴春联,挂门神,多样的节日仪式反映出古朴的民族风俗与信仰;华灯璀璨,万家团圆,饭桌上的欢声笑语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走亲访友,互赠祝福,体现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防控疫情,就地过年,表现出舍小为大的家国情怀……春节,表达了人性的共同愿望和追求,超越了地域与时空,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人们的追求和奋斗的价值。
请以“春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命题目,自选立意,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