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七台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与枕藉舟中 ②儿之成,则可待   ③哀吾生须臾 ④内无应门五尺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边城》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起伏的故事,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人物。

    B.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南方包括江西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这将是10月下旬以来南方最强一轮雨雪天气。

    C.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自觉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力量和市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中国价值更受世人尊重而砥砺前行。

    D.中国虽说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蒸”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值得推崇。

  •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个行动计划十分 ,策划时没有遗漏一点细节。

    ②汶川地震发生后,灾民的 工作立即展开。

    ③《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我看了 三次。

    A.周全 安置 不只

    B.周密 安顿 不只

    C.周密 安置 不止

    D.周全 安顿 不止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手巾掩口啼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舞幽壑之潜蛟 D.独其为文犹可识

  • 5、对下列画线词语的活用类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冠之岌岌 高:动词做形容词,长。

    B. 鸷鸟之不兮 群:名词做动词,合群。

    C. 谇而夕替 朝:名词做状语,在早晨。

    D. 固前圣之所 厚:形容词做动词,推崇。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乡土中国•礼治秩序》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约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C.礼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屈驾来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主人公怅立船头,徒劳望乡的情状,充满羁旅怀乡的愁绪。

  • 8、 填空题。

    (1)_________,而神明自得,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_________(作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千古江山,_________。(辛弃疾《_________·京口北固亭怀古》)

    (4)杜甫《江汉》中“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一联写诗人独对旷渺的天地,表达了漂泊思归的感伤之情;他的《登高》中最能体现这一诗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由琵琶女的故事联想到自身遭遇;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也有类似的构思,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王昭君流落异乡的命运和故国之思,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怀。

    (6)韩愈《师说》中展现了土大夫不愿从师的心理动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9、(1)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

    (2)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李白)

    (3)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5)____________________,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李白)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晏殊)

    (7)___________________,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岳飞)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诗人用________”两句,巧妙地写出了康河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

    (3)《鸿门宴》中,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自己积极用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心态。

    (2)《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①“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黄蝶”能否改成“蝴蝶”?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写了春末夏初的郊野田间景象,诗人运用________(表达技巧)表达了________(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引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无所造请左右近臣,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③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鸿门宴》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⑤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五四讲话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