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春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对课文语句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七句写景技巧丰富,远近、高低、动静结合,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的赞美。接着,作者即景抒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B.《师说》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古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与自身“则耻师”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三组对比彰显了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不良风气作了有力批判。

    C.“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 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的爱。”(前句 中“真”“浸”两字道出了对北平的爱热烈而深沉;后句指作者对北平的爱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感受,他把这种爱形象化成音乐一样动听,像图画一样悦目,可以感知。)

    D.《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第一段写游众山,是为了烘托此次游西山给作者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启迪。“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既总结了西山特立不群、高大出众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人格精神的傲然独立。作者的精神境界与西山的特点相契合。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毛泽东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千锤百炼的巨人,但从来没有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情感,最让他揪心动容的是百姓的苦乐悲欢。

    B.围绕“相信未来,激活企业家精神”这一主题,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众多知名企业家分别作了精彩演讲。

    C.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高考升学率的不断攀升,使合肥市进一步巩固了作为教育大市的地位。

    D.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 3、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C.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写在后面的,叫“跋”。

    D.总角、垂髫都是根据孩子的发型样式而约定俗成的称呼,专是指孩子的童年。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新机制运行一年多来,我国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经历了11涨13跌12次搁浅共计36轮。

    B.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占总数的34.9%。

    C.目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D.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台球神童”丁俊晖恐怕已经家喻户晓了,他从初一就辍学开始专“修”台球,曾公开宣称“打球有钱挣,读书有啥用”,因此他的成功不足为训

    B. 2012年春晚,睡觉姐因在观众席上全然不顾精彩的节目酣然入睡而爆红网络,她酣然入睡的视频截图在网络上疯传,很多网友认为睡觉姐的“淡定”不可理喻

    C. 莫言获奖答谢时说,得了茅盾文学奖就忘乎所以是可耻的,必须清楚地知道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好小说还没被发明出来。

    D. 在民俗村中,摩梭人早早燃起炊烟,向苍天祈福,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加入到欢快的舞蹈队伍中,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共迎新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节选)

    黄会林 陈刚

    ①中国古典戏剧有悠久的传统,但作为现代戏剧主要剧种的话剧,却发源于欧洲,20世纪初经日本传入中国。

    ②话剧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在中国诞生并不断得到发展,演出活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现代话剧既有现实主义的潮流,也有浪漫主义的以及其他的艺术流派;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都不断有所开拓,而且越来越多样化,产生了郭沫若、田汉、曹禺、夏衍、老舍等杰出的剧作家。

    ③中国话剧的发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分为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它们既有联系又各有特色。

    ④中国现代话剧运动与创作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为人生”的启蒙主义思想相一致的精神特征。反对封建思想传统的束缚,反对以戏剧为游戏生的工具,坚持戏剧创作与演出同社会人生的密切联系,使现代话剧在它的诞生期就表现出生气勃勃的积极趋向。

    ⑤中国现代话剧的滥觞时期,在向西方戏剧广搜博采的同时,就注意了对不同艺术流派和多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吸收与借鉴。洪深的《赵阎王》不仅有深刻的现实生活的描绘,也有深入的心理描写。田汉早期话剧明显地在浪漫主义的色调中掺杂着唯美主义的感伤成分。丁西林吸取西方话剧中轻快幽默的喜剧手法先后创作的《一只马蜂》和《压迫》,以结构巧妙和委婉的嘲讽见长,在初期话剧中独树一帜。

    ⑥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主革命的深入和民族抗战的勃起,促进了中国话剧运动的迅速发展。更密地为民主革命和抗日斗争服务,是这一时期的戏剧运动的重要特征。

    ⑦这个阶段戏剧创作队伍更加扩大,作品质量普遍提高。剧坛上除田汉、洪深、欧阳予倩、丁西林等,又涌现出曹禺、夏衍、阳翰笙、陈白尘、于伶等著名剧作家他们一些优秀作品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日臻成熟。曹禺1934年发表了震动剧坛的《雷雨》,翌年又创作了《日出》,通过家庭的悲剧或社会的悲剧,在更加宏观的角度上透视了旧中国上层社会的腐朽与罪恶,下层人民的痛苦与悲惨。曹禺这两个剧本和不久完成的《原野》,不仅显示了剧作家向更深的社会题材开掘的努力,也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新阶段的到来。

    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出现了“中国自有戏剧以来没有对国家民族起过这样伟大的显著作用”的局面。这时期出现的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戏剧运动,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随着戏剧运动的发展,话剧创作也进生命力旺盛时期。曹禺的《蜕变》、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老舍的《面子问题》郭沫若的《屈原》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⑨中国当代戏剧,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戏剧传统的继续和发展;它和新的时代、和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相结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⑩新的时代为戏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生活素材和表现主题。戏剧艺术仍然保持了敏感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特征。由于众多剧作者的努力实践,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曾出现不少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好剧本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曹禺的《明朗的天》《胆剑篇》、老舍的《龙须沟》《茶馆》《方珍珠》田汉的《关汉卿》等,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成就。

    自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文学艺术普遍受到摧残,数年之间只有所谓“革命样板戏”独步舞台。话剧一度完全凋零。

    1976年10月以后,话剧迅速复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党的正确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广大剧作家焕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话剧艺术百花齐放。崔德志的《报春花》,苏叔阳的《丹心谱》,宗福先的《于无声处》等,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综观60余年的中国现代和当代戏剧——话剧的发展历程,尽管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色,但紧密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矛盾,努力表达人民的心声和愿望,从历史潮流中去摄取不同的典型人物及其思想情绪,并在移植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力求做到这一外来的戏剧品种和形式日益民族化,大众化,使之成为中国人民能够接受和喜闻乐见的一门文学艺术形式,这正是自五四时期迄今的中国戏剧家共同的追求。

    【1】根据文意,加点词“滥觞”的意思是指中国现代话剧的_________时期。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史”的表格。

    A.继承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戏剧的传统并与时俱进。

    B.文革时期陷入低谷完全是由于错误文艺方针路线所致。

    C.戏剧成就的起伏,从根本而言是作家创作热情的体现。

    D.戏剧创作只有和时代共振且贴近群众,才有其生命力。

    【4】请以第②③两段为例,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5】此文写于上世纪80年代,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中国话剧的发展经验。如果站在新时代的角度,你对中国话剧的发展还可以提出怎样的建议?(不超过100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与苏轼对答的客人期望自己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客人的想象中,自己与仙人把臂同游,和日月同生。

    (2)《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观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六种意象自然成对,描绘出一幅萧索凄清的秋景图。

    (5)《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主人公在长满香草的水泽中采摘荷花的景象。

  • 8、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沁园春 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2)《再别康桥》中点明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4)《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

    (5)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指出在书上学到的理论多么完美精湛,没有亲自学习实践,是不可能学会的两句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论语·泰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有抱负的人因为责任重大而应刚强勇毅。

    (3)《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孔子强调向一切人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4)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5)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凄清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太子和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送行气氛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对“沉默”做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政治理想与其他弟子有所不同,所以当孔子刚开始询问他时,他回答“___________”。曾皙所述之志与孔子“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老者安之”的愿望不谋而合,这使得孔子不禁发出感叹:“_____________”。

    (2)在《庖丁解牛》中,庖丁自述其解牛技术的发展阶段,在刚开始解牛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了三年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围绕“恒产、恒心”指出,士属于“________________”;但对于民而言,则无恒产,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君主如果能够让自己的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称王天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第一句沅水通波蝉联而下,绘出江河相连之景。一个字,更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B严诗第四句一个字写出了诗人长久独立江边,寒鸦飞尽,还不愿离之态。

    C王诗后两句描写青山明月,严诗后两句则描写寒鸦江水,两位作者都运用了景物描写,烘托情感。

    D王诗和严诗,从体材上说都是七言绝句,从题材上论都是送别之作。

    【2】两首诗歌在情感上有何不同之处,清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暗地里

    B. 大军至,一举便定  卒:通“猝”,突然

    C. 有笺谏璋      数:多次

    D. 统复故位,初不顾  谢:推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伐人之国以为欢      因人之力敝之

    B. 又喜将军          乃欲以生劫

    C. 遂与亮并军师中郎将  今不速往,恐操所先

    D. 涪大会,置酒作乐    其身,则耻师焉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 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 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 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5翻译句子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3)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4)请说明翻译的第一句是什么特殊句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意思指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意义指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二者的比较或争论。

    妈妈对看动画片的儿子说,别看《熊出没》了,有什么意义?儿子说,有意思呀。

    谈到今后的职业,有人说,今后要搞科研,因为有意义,有人却说没意思

    有人说,有意思关注的是过程,有意义关注的是结果。

    有人说,有意思讲究外在的形式,有意义更注重实际的内涵。

    ……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