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2、对下列相关现代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站在橘子洲头,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河图景。词人在写景时,远近上下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既是写景,也是抒情,表现了词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B.《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C.《红烛》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 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D. 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4、下列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翻译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B.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吃上面的泥土,喝下面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C.蚯蚓的爪牙并不锋利,筋骨并不强健,(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D.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福祉 热衷 兴高采烈 碎琼乱玉
B.陨落 戍卒 果品酒馔 沸反盈天
C.通宵 纯粹 令人目眩 沧海一粟
D.寒喧 愚钝 畏葸不前 撒手人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新媒体电影,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但以《老男孩》为例,它的一夜之间走红使这个正在形成中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线。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认为:“‘新媒体电影’最重要的特征是与网络平台及网络受众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影与网络视频短片之间的新生事物,比传统电影更具灵活性和草根性,但比网络视频短片更专业、更有理想和抱负。”从电影文化角度看,新媒体电影打破了原有的电影生产格局,带来了电影的民主化,是一场全民电影运动。人人都可以“下厨”DIY电影。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以观众为中心,观众可以互动并参与电影创作,观众的鼠标可以选择、控制电影的播放,观众的评论可以影响电影的传播。
根据新媒体的特征,我们可以定义新媒体电影为:基于新媒体形态和技术产生的电影形式,是指以有线或无线网络为传播工具,以电脑、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为载体,同时兼容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体,面向更加广泛的视频受众的影像产品。按照新媒体电影传播的载体及制作形式,可将新媒体电影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网络电影、手机电影和其他类型(在网络和手机以外的载体上播放的新媒体电影)。
(摘编自向勇、李天昀《试论新媒体电影的版权保护问题》)
材料二:
新媒体电影丰富了电影内涵。电影这一传统艺术在互联网媒体那里找到了崭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载体。在网易推出的关于新媒体电影的网上调查中,参与调查的1111人中,有567人认为“单身时就看新媒体电影,谈恋爱时就去电影院”,占调查人数的51%。这表明新媒体电影的“自我”表述的风格特征,已经获得网民的认可,成为表达或服务个性的首选。
同时,与传统电影不同,新媒体电影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新媒体电影解构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电影传播学,将其改造成为主动的接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受众不再是电影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内容的选择者,也是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新媒体电影的交互性使得传受双方在网络的技术支持下可以实现即时交流,第一次传播反馈中的受传者便成为下次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如此循环,便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传播模式。
但是新媒体电影也存在不足:首先,在内容方面,缺乏精品。目前网络媒体电影作品中,草率流俗者居多,原创精致者较少,多数是自娱自乐的视频片断,由网民免费提供、无偿传播,导致新媒体电影的整体品质较低,无法激起广大受众的消费欲望。其次,在整个产业的运营上,新媒体电影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更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盈利模式。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广告模式。新媒体电影还缺乏一个完善的策划团队、健全的制作机构和运作管理体系。第三,在管理上,存在着缺位的问题。由于网络媒体分布式的特性和未实行实名制,传播者身份具有隐蔽性,新媒体电影内容也是不受控的。并且,网络传播是跨地域、甚至是超越国界的,这使得网络用户出现了地域上的极端分散性。在处理这些违法行为时,往往涉及到管辖权方面的棘手问题。这导致新媒体电影目前还没有被归入电影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范畴。
(摘编自陈共德《我国新媒体电影发展路径分析》
材料三:
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影形态,新媒体电影还存在着某些亟待处理的硬伤。
新媒体电影想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改变传统的运营方式,扩大利益增长的空间。同时要借助政府部门的调控、监督力量,让新媒体电影走上法制、规范的道路,特别是解决在新媒体多对多放射状的传播环境下,如何保障新电影产权的版权等问题。
在众声喧哗的盛宴中,我们常常容易被虚华的表象蒙蔽双眼,耽于现状。如何将嘈杂纷扰的多声部化作多元和谐的合唱呢?或者这才是新媒体电影今后努力方向的题中之义吧。
(摘编自梁振华《媒介革命与影像盛宴——新媒体电影面面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电影的创作者是专业人员,新媒体电影创作者是大众,两者创作主体完全不同。
B.就影片质量而言,传统电影因专业化而质量更好,新媒体电影无法产出高质量影片。
C.传统电影主要通过影院、电视等传统媒介传播,新媒体电影则主要是通过网络传播。
D.从运营管理方面来看,新媒体电影和传统电影一样,也存在着政策法规滞后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在热闹的表象下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新媒体电影的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
B.在新媒体电影传播过程中,电影受众既是内容的接受者、消费者,同时也是传播者。
C.新媒体电影的产业化程度虽然不高,但是在受众心目中,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电影。
D.影片形态对内容表达的要求更高,这是新媒体电影提升作品质量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3】在材料二中提到的关于新媒体电影的社会调查中,有51%的调查对象认同“单身时就看新媒体电影,谈恋爱时就去电影院”。下列四个观点中,不能以这一调查结果作为直接论据的一项是( )
A.新媒体电影的互动性突破了传统电影传播媒介的局限。
B.新媒体电影有效丰富了观众接受电影的方式和内涵。
C.新媒体电影“自我”表述的风格特征获得网民认可。
D.传统电影和新媒体电影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各有优势。
【4】材料二在论述新媒体电影的发展状况时,论证严谨。请简要分析。
【5】新媒体电影的出现给传统电影带来哪些影响和冲击?传统电影怎样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高度概括了“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诗人借“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梦一般的美好回忆的追寻。
(3)《荆轲刺秦王》的“易水送别”一幕,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的诗开篇就奠定感情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以景托情。
(2)杜甫一生长年飘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一诗中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概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以静寂寥廓的环境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巧的高超。
②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自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慨叹人生苦短,如梦如隙,充满无奈、忧愁、怅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亦有类似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变为滞塞难通。
(4)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材和金属制的刀斧两句,用以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守纪律、讲规矩。
(5)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从师的目的是学道,向谁学习和对方的年龄大小无关。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刘义隆本希望可以“____________”,最后却“赢得仓皇北顾”。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
范成大
其一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其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①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注】①垂车:又称“悬车”,指悬挂车子,不再当官上朝。
【1】对于两首菊花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篱”用陶渊明的典故,说“寂寞”是突出菊花的高洁,不与世人同流合污。
B.重阳求福求寿,世人只图热闹,故说“看”花而非“赏”花。
C.“菊尚新”亦即“依前金靥”,“断知闻”也就是空“照泥沙”,都是自我伤叹的意思。
D.两首诗感从事生,感情抒发得自然明白,然好作议论,不尚含蓄,显出宋诗的特点。
【2】这两首诗均创作于诗人致仕家居石湖时,也均微露讽意。请分别从思想感情和讽刺对象两方面赏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即位,立为皇后。太宗甚礼遇之,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谏,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八年,(长孙皇后)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务尽,尊体不療,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遣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从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B.仆射,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尚书省置尚书令而虚其位,设左右仆射总领尚书省事,左仆射为首相,地位和权力要高于右仆射。
C.社稷,分别指谷神和土神。民以食为天,谷养育万众,土载育万物,有土方有国,粮食、土地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所以“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东宫是除正殿外等级最高的地方,作为储君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理所应当住在东宫,东宫在东汉以后也就成了太子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皇后通达智慧,明理识体。长孙皇后从小喜爱读书,知书达理,孝顺长辈,常与太宗讨论政事,文中她对太宗提出了关于如何任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建议。
B.长孙皇后目光长远,佑护宗族。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请求太宗不要任用兄长长孙无忌做宰执。
C.长孙皇后勤俭节约,教子有方。长孙皇后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对于太子李承乾,长孙皇后不助长其奢侈之风,而是注重对他德行的培养。
D.长孙皇后母仪天下,恪守奉公。长孙皇后罹患重病,太子关于“赦囚徒”“度人入道”的提议遭到了长孙皇后的拒绝,她不愿因为自己而破坏国家法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⑵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5】长孙皇后临终不忘嘱托太宗,请简要概括她遗嘱的要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这话的意思是,仁人志士做事,一定是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天下人除公害,并把这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当代中国青年应该谋什么利,除什么害?应该如何践行兴利除害原则?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价值观等不同,不同青年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回答。
上述材料中的问题能激发你哪些思考?请结合自身生涯规划写一篇发言稿用于班会交流。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