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鸡西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这是一种有关写作态度的边缘试验。 。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糙粝。

    ①未及修改便已经传送出去发表

    ②我早期的散文还有一点“做”的痕迹

    ③没有资料可供查证,没有时间琢磨文句

    ④容易碰擦到我已经离开的某些领域

    ⑤这次终于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白了

    ⑥比较彻底地阻断了“做学问”或“做文章”的任何企图

    A.③④⑥⑤①②        B.⑥①⑤②③④

    C.③①⑥②④⑤        D.⑥②④⑤③①

     

  • 2、下列各句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卿能办之者诚决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五万兵难卒合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芳菲菲其弥章

    D.偭规矩而改错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内容上的分类,后三者是表现手法。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

    D.左迁,指降职,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迁”一般指升职,相当于“右迁”。

  • 4、下列各项均都表明张良善于周旋的一组是(   )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A.   B.   C.   D.

     

  • 5、“问他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

    A. 近宾语   B. 定语   C. 远宾语   D. 补语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避,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往往就会出现: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形成一些后果:让清静的人生、精良的产品等,渐渐变得稀罕起来;一些工程因为求快而忽视细节和质量,导致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而那些整日忙碌赶场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也不要忘记,变动之中也有恒定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盼望着步登天、一劳永逸,只能是如同梦呓。

    《道德经》中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喧嚣,拒绝诱惑,祛除焦躁,静心定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的状态。

    宁静一旦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取材于林治波《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1下列词语中的“哄”,与“那些跟风起哄”中“哄”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一哄而散

    B. 连哄带骗

    C. 哄动一时

    D. 哄堂大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B. 概莫能外:大概没有多少人能作为一种例外。

    C. 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此处指多样事务缠身。

    D.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进步发展快。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新技术和创新思想支持,能够为获得成功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B. “翅膀”“风口”之说,是对发挥一种推动作用的形象化描述。

    C. 有了扎实而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就能有长久而稳固的成功。

    D. 要想成功,还需坚守“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的认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如今多数人都无法逃避浮躁之风,而实现自我价值必须避开浮躁。

    B.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语,讽刺了那些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人。

    C. 社会节奏加快,变化更快、更多、更大,这都让人变得更加脆弱。

    D. “心远地自偏”来源于内心宁静,这种宁静能让常人也自有风范。

    5根据第三段内容,概括浮躁之风盛行带给人们的不良影响。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州》)

    (7)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困境,我们只要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正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雏凤清于老凤声”,后生亦能胜前辈,何以如此?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了原因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他”生在“我”的前面还是后面,“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其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赤壁赋》中,客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常常借月抒怀,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客”希望与月永存。

    (7)“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9)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1)《诗经·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 《离骚》 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妙用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贤者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让人生“忧”。

    (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写出了游子从眼前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情绪更加悲伤。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能让人在秋日的种种情景中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伤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干戈”一词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尾联是诗人对侄子的_______之语。

    【2】本诗颈联写景十分生动,请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戊申晦,五,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皆若偻。

    文段二:

    昔罢曹,与一二友祠岱岳。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前有药灶地,多鬼箭、天麻、元参之类。将五鼓初,各仗策而东,仅一二里,至太平顶,丛木中有真宗东封坛遗址。

    拥褐而坐,伺日出。久,星斗渐稀,东望如平地,天际已明,其下暗。又久之,明处有山数峰,如卧牛车盖之状。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轮涌出,正红色,腾起数十丈,半至明处,却半有光,全至明处,却全有光,其下亦暗,日渐高,渐变色。五更三四点也。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又经天门十八盘,峰兀秀耸,眺青齐,诸山可指数,天下伟观也。

    (邵伯温《泰山日出》)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曰   或:有人 皆若偻 而:但,表转折

    B.五更三四点也   度:估计,推算 伺日出 以:来,表目的

    C.眺青齐   北:向北 久 之:音节助词

    D.天下伟观也   信:实在,确实 其下暗 则:却,表转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B.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C.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D.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天干地支的一种组合,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戊申日是丁未日的后一日。

    B.鼓,在这里指更。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戌时初(今19时)称为定更,定更时击鼓,所以,也将“更”称为“鼓”。

    C.兖,即兖州,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商周时期,九州所指略不同,但兖州都在其列。

    D.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赵恒的庙号。隋唐后,皇帝死后普遍有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时候的牛汉,把一半的语文课本送给乔元贞,是一种长大;小英子,硬着头皮去汇款,是一种长大;鲁迅,从无限趣味的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是一种长大;可爱的你,为刚刚下班回家的父母沏上一壶热茶,是一种长大……长大意味着学会为他人着想,长大意味着学会承担责任,长大意味着学会感恩回报……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2.书写工整、美观,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