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都不相同的项(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凌万顷之茫然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学不可以已
2、下列文常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前人有“六义”的说法,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
B.词,又名“诗余”“长短句”,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盛行于两宋,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C.《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标题,主要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这首词属于古典诗词。
D.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徐志摩,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 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C. 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 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4、下列各句的意思与其他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怎么能损害国家形象?
B.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C.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不能不损害国家形象!
D.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绝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②虽然欧盟峰会通过了加强财经纪律的“财政契约”,但“财政契约”并非灵丹妙药,不能一剂治愈欧债危机的顽疾。
③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④获得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⑤本次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渣土车违法行为的攻坚战,目标任务明确,成绩可圈可点,群众满意度较高。
⑥ 说起甘肃,李克强总理话语之中满是溢美之词:“对甘肃,我始终充满着特殊的感情,心里一直惦记着甘肃的山山水水和那里的百姓。”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学创新要坚持正确方法
王曾瑜
对于任何学科的发展来说,创新都是内在要求。就史学研究而言,创新主要体现为提供新的史料、进行新的论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进展甚至开拓新的领域,形成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推翻旧的研究成果。创新的最大意义在于“新的”比“旧的”好,而不是相反,但从史学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没有在创新的名义下走向反面的情况,这是推进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新是要突破陈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一切规矩。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微观上已经积累了一套必须遵循的研究规矩。比如,史讳、年代、地理、职官、版本目录、古汉语训诂等一整套科研基本功或曰史学专门知识,是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时必须遵循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方能了然于胸。如果在这方面想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就会出现硬伤。例如,“邱”字是清朝为避孔丘名讳而新造的字,在清代之前并无此字。清人习惯于依据自己的名讳改古书。如果今天的学者不注意这一点,在研究清代之前的史学作品中使用诸如“雍邱县”“闾邱”之类的称谓,就会成为硬伤。举此例是要说明,史学创新要有必要的基本功和细致扎实的研究,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推进史学创新,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 近年来这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在一些文章中出现了一种论调,认为只有摆脱意识形态的主宰,史学方能创新。所谓意识形态,对治史者而言,主要是指史观和史识。自古迄今,任何史家治史均不可能不受本人史观和史识的影响。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又何尝没有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在主宰呢?
就治史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至今仍然颠扑不破。现在,有的人为了史学创新而刻意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这无疑是南辕北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我们可以在史学研究中分辨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共性与个性。如此,才能分析和判断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比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史观和史识不正确,创新还会出现许多乱象。比如,近些年来,史学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污蔑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种所谓“创新”,事实上所要贬损和否定的是中华民族的爱国正气和优良传统。
再说一点文风问题。目前,追求文字的生僻、晦涩和朦胧甚至刻意创造一些新词, 逐渐成为某些史学作品的一种“时髦”,成为其“创新”的一种表现。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必然需要不断创造新词。但是,新词应当含有旧词所不具备或不能包容的词义。如果词义与旧词相同,那似乎无须多此一举。但目前有的学者以编造一大堆生僻、晦涩的新词为荣,似乎此类新词创造得愈多,自己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就越强。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倾向。
治史者都希望求得学术上的创新,但真正拿出经得起推敲的史学研究创新成果又很不易。正因为不易,更需要治史者潜心努力。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创新的全部意义在于“新的”比“旧的”好,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翻了旧的研究成果。
B.从史学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有时会出现在创新的名义下走向反面的情况,这是史学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C.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必须遵循史讳、年代、地理、职官、版本目录等一整套科研基本功或曰史学专门知识。
D.当今的史学界存在刻意创造新词的文风问题,对于史学创新而言不需要创造新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史观、史识和史学作品的文风问题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治史者追求学术上的创新的正确方法。
B.本文论证严密,由学科创新引出史学创新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论述了史学研究创新要注意的方法。
C.第二段运用例证法,说明史学创新要有必要的基本功和细致扎实的研究且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D.本文主要论证的是史学研究应该采用的正确方法,中心突出,结构清晰,对治史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今时代、文学、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都需要进行创新。
B.一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他们的作品还是会受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的主宰。
C.一位当代史学学者在研究清代之前的史学作品时使用了“雍邱县”“闾邱”之类的称谓,这是可以的。
D.创新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注意文风,经得起推敲,不要刻意追赶时髦。
7、请写出带有“人”字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________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6)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8)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9)蓬生麻中,不扶则直;____________,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10)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1)子曰:“_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抓住“猿”“鸟”等意象描写夔州秋天典型特征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在我们的琵琶女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_______________,在我的心头荡漾。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思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怀嵩楼①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②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③,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怀嵩楼;唐名相李德裕被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②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庆历五年,被贬为滁州知州。③画角:古代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和李德裕有相似的命运遭际,诗人追怀历史,表达自己豁达释然、欲归山林之志。
B.全诗以“感”字入题.以“兴”字收尾;写景层次分明.角度变换,呈现开阔深远的画面。
C.颈联描绘诗人形象:“解带西风”,解带披襟迎西风;“倚栏”,凭栏眺望,与青松欣然对赏。
D.尾联“会须”二字,遥想出与嘉宾携手踏雪赏群峰的热闹豪放场景,虚写一笔,诗情更浓。
【2】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论“‘霜林’一联极为放翁(陆游)所揣摩”,试赏析颔联的妙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士失职之祸
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干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并皆天下豪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
夫智、勇、辨、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贵富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因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侍法而治,调吏不必才取。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缀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选自苏轼《东坡林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
B.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
C.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
D.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即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申春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B.三代:是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战国时指夏、商、西周,秦以后才包括东周。
C.九品中正:是魏晋至明清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
D.布褐,意思是粗布短衣,这里借指平民。“布衣”“黔首”等亦可借指平民百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那些不见传记的士人估计有官员的一倍,农夫的一半,他们都是干扰百姓危害国家的人,所以应尽数铲除掉。
B.作者认为六国之君对老百姓的暴虐程度不比秦始皇、二世轻,然而当时百姓无一人造反,是因为百姓中的俊杰多数成为宾客,各有职分。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意在提醒统治者要依据当时的社会实际来制定选拔制度,使百姓中那些优秀杰出的人参与到对社会的治理中来。
D.本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善用对比分析,加上反问句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语言整散结合铿锵有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2)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
【5】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任用人才的理念?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超级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超级计算机系统研制屡遭国外技术封锁:2015年美国超级计算机芯片对中国禁运,2021年美国将中国7家“超级计算机实体”纳入“实体清单”。
6月2号,清华大学推出了2021年招生宣传片《破壁少年》,该片改编自真实故事——支由清华本科生组成的学生超级计算团队,面壁三年,破壁一朝,于2015年在美国SC超级计算比赛夺冠。“不仅是颁发一枚奖章……它为这个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定下了目标,也是对中少年研究者最好的激励。”美国阿拉贡国家实验室一位高级计算机专家为清华大学获奖者颁奖时如此致辞。
个人需要突破壁垒才能蜕变,祖国需要突破核心技术封锁壁垒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少年仍需努力。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