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以其无礼于晋 ③群臣侍殿上者 ④得复见将军于此 ⑤敢以烦执事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①④/②⑤/③⑥ B.①③/④⑥/②⑤
C.①④/③⑥/②⑤ D.①⑤/②④/③⑥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戴望舒的《雨巷》在总体内涵上显示出一种空灵寂寥的意境,表现出一种东方诗歌的特有的伤感美的情韵。
B.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取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分为书、表、本纪、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记帝王,如《项羽本纪》。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日与其徒上高山②非能水也③乌鹊南飞④其曲中规⑤穷回溪⑥顺流而东也⑦不知东方之既白
A.①②/③⑥/④⑤/⑦ B.①②/③⑥/④/⑤⑦
C.①③/②⑥/④⑤/⑦ D.①③/②⑥/④/⑤⑦
4、下列各选项中,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B.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不懈追求,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的眼光。
C.为了做好中共福清县委成立旧址展陈工作,我市通过多种方式查找和调用革命时期文物,大约共征集、选用革命文物100余件。
D.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品格与气质,我们的时代是否以超凡品格和荣耀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杰出表现。
5、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巡船所物色 ②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③请罪于母,母不许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激昂大义 ⑦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⑧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A. 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B. ①⑥/②/③④/⑤⑧/⑦
C. 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D. 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父亲的鞋子
高军
“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不好看相”是当地方言,就是脸面上不好看、说不过去的意思,儿子指着这间凋敝残破的护林房,耐心劝说着,“咱家在村里盖的楼房也是数一数二的,里面很宽敞,咱们可以互不相碍,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住着很方便很自由的。”
儿子指着的这间护林房可有些年头儿了,当年父亲从村里被选为林场的护林员,林场专门在大山深处盖起这间小房子,他经常住在那里,栽树绿化,防盗防火,间伐修枝,几十年就下来了。
现在父亲早已退休,林场也在另一个地方建起了更好的护林房,训练有素的几个年轻护林员也早已上岗,他完全可以搬下来安享晚年。但是他对这里太有感情了,竟然想一直在林场废弃的这间破旧护林房里继续住下去。年龄越来越大,体质越来越弱,儿子一直想接他到自己家里住以方便照顾,但是他就是不同意。他经常会在山里转转,拍拍这棵树干,拉拉那个树枝,和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脸上就都是满足自得的神情了。儿子理解父亲对大山的感情,但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居住在深山里,也确实不能让人放心。
这次,儿子做了充分准备,就是打算彻底说服他的,于是继续劝说着:“再说了,咱家一辈子从没占过公家的便宜,人家这个房子是林场的公有财产,你已经退休不是护林员了,还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啊。”儿子考虑了几天,觉得这样说会有力度的。
“场长说了,这个房子林场已经不用,作废了……”“作废了也是公家财产啊。”他沉默了,儿子知道父亲已经心动,就继续坚持着。过了大半天,父亲才又开口:“好吧,我拾掇一下,到时候再搬吧。”
并没有多少东西,也根本没有什么好收拾的,但儿子还是尊重了父亲的要求:“用我帮你吗?……不用啊?……那好,你收拾彻底了,咱们明天来搬。”
儿子离开后,老人在房内这里转转,那里看看,最后才开始拾掇起来,林场里的工具都早已交回去,收拾半天竟然大多都是他穿破的鞋子。他拿出一条麻袋,开始一双双慢慢往里装着。
他拿起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两只鞋的脚大拇指部位都是窟窿,鞋底脚掌和脚后跟部位也都透了气,一个个麻线针脚还能模糊地看出来,他停下来认真凝视着,眼圈慢慢红了。这是妻子用心为自己做的,连搓麻线、纳鞋底、做鞋帮,一直到绱起鞋来,费了老婆几天几夜的工夫呢。做这双鞋的时候他们才刚结婚,现在妻子竟然已经去世五年了。当时他对这双鞋很珍惜,走在山路上有时候就脱下来提在手里,光着脚板走路。妻子知道后,心疼地说:“你是有家口的人,你尽管使劲穿就是,我都跟着你了还能少你的鞋穿?”妻子说到做到,经常为他做出新鞋子来。可是他每天都要巡山几次,磨损得太快太厉害,一双鞋子用不多长时间就穿透了气。为让妻子少受点累,他后来摸索出一个办法,就是每到一个有水的地方,轻轻用鞋底蘸一下水,让底面略微湿一下,这样鞋子就会更加耐磨一些。但是绝对不能湿了鞋面,那样的话就会毁得更快。想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老婆子啊,俺还想穿你做的鞋呢。”
扒拉着,扒拉着,一双用车轮胎皮做鞋底、皮襻交叉钉在上面的自制皮凉鞋露了出来,这种鞋过去都叫鞋垫子,发生孟良崮战役后见了世面的当地人又叫皮坦克,再后来又有了个时尚名称沂蒙凉鞋,过去集市上很多摊位都在卖,价格很便宜,但很耐穿,深受欢迎。“孬处就是磨脚,得先磨破皮肉,然后再磨出来硬皮茧子才成。”他又无奈地摇摇头,陷入了沉思。这双鞋可让他吃苦头了,有一次碰上来偷树的,他一心想抓住人家,结果先是被山坡上的碎沙土滑倒了几次。山上陡坡处随地长着很多擦脚草更让他出尽了洋相,这种草叶片修长,密密麻麻的,地上就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碧绿毛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那次他被滑下去近百米,眼看被追上的偷盗者向一边跑去,结果他停住的地方距离那人更远了,最后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人影消失在密林深处。那次他的裤子后腚都擦破了,后来还是妻子给缝了两个对称的补丁才又能穿出去,屁股上擦破的地方过了好多天也才结痂痊愈。
第二天儿子来到的时候,看到的除了很简单的几件生活用具外,最需要搬的就是两个大麻袋。儿子一看都是不能再用的破旧鞋子,开始有些烦,随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转过头去偷偷抹了一把泪,蹲下给父亲往远处的车上背了过去。
下午,儿媳妇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爹,我敬您一杯,在咱们家里您愿意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尤其那些鞋子都记载着一段您的经历,咱们好好保存。您愿意到山上去转转,也随时去就是……”
他感到眼里热热的,赶紧努力忍住,“爹,咱爷俩干了。”儿子看到,父亲转过头去看了那两个麻袋一眼,眼里也有了泪花。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这里采用先声夺人的手法,把儿子对父亲执拗地住在破旧的护林房、给自己丢脸的怨愤传达出来。
B.父亲拿出一条麻袋,把穿破的鞋子一双双慢慢往里装。“慢慢往里装”这个细节中蕴含着丰富情感,也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这些鞋子往事的回忆。
C.两大麻袋中的每一双鞋子,都记录下主人公护守山林的感人故事,作者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例详细描述,以点带面,能带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D.这篇小说借助儿子的视角来写父亲,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情节叙述和转换也很自然,同时用儿子的言行来衬托父亲的形象,增添作品的感染力。
【2】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主人公穿破的千层底布鞋、自制皮凉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这一句传达出哪些意蕴?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的环境。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着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8、(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逐客书》中李斯开门见山提出自己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
9、填空。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面对自己短暂的生命与无尽的长江发出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记念刘和珍君》中通过选择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暗示“爆发”才是唯一出路,号召人们去斗争。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着筑声,唱出了悲凉音调“______________”,送行之人听后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描绘江水碧绿,船只竞相疾驶的热闹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别康桥》中通过柳树来写康桥柔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离骚》中作者表明自己被贬原因、被施加罪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____;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____。
【2】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文段二:
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这在一些作品中有体现。
C.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D.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
【5】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1年1月6日,《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新书首发式在京举行。该书被称为给青年人的上堂“成长必修课”。首发式现场,作者白岩松、刘震云等分享了各自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为青年人“支招”。他说:“人要顺大势,逆小势。一直和周围的人比,太难了。如果你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案,你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
著名作家刘震云表示,公众认为的成功标准,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他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生活没有淘汰过任何人。我觉得,跟别人比是一个特别荒谬的误区。明天的我比今天的我稍微进步了一些,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已足够。”
读了他们两人的话,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论述性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