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宁德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童心和成熟并不相互排斥。

    ②因而毋宁说在本质上始终是包含着童心的。

    ③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

    ④同时心灵依然单纯,对世界依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这完全是可能的。

    ⑤我不认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

    ⑥真正的成熟应该具有生长能力。

    A.①⑥⑤③④②

    B.①③④⑤⑥②

    C.⑥②①③④⑤

    D.⑥③④②⑤①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②使工药淬之   ③次进   ④故荆轲逐秦王

    ⑤乃手共搏之   ⑥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⑦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⑧箕踞骂曰

    A. ②③   B. ①⑦   C. ④⑤   D. ⑥⑧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一些城市建成的住宅楼鳞次节比,但住进去的人却门可罗雀,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②对于中药用树皮、昆虫治病的做法,一些不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外国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

    ③这两支球队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时移世易,双方都风光不再。足球大战在即,双方看似剑拔弩张。其实更像同病相怜

    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怀揣修宪梦并为此不遗余力,自二次执政以来,安倍政府得寸进尺,大力推进曰本军事化进程。

    ⑤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7月已在多国上映, 而中国的上映时间一度改弦易辙,最后定于9月1日与中国大陆观众见面。

    ⑥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 4、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 卒相与欢,为刎颈交   赵王岂以一璧故欺秦邪

    C. 欲勿予,即患秦兵来   大王遣一介使至赵

    D.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当春节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B. 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C.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 那时的大宋河清海晏,风调雨顺,朝廷偃武修文,百姓生活无忧,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不是个好儿子

    ①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②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冷,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母亲对我的好是我不觉得了母亲对我的好,当我得意的时候,忘记了母亲的存在,当我有委屈了就想给母亲诉说,当着她的面哭一鼻子。

    ③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④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白日除了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呀,切红薯片呀,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闩上拉了麻丝绳子。母亲不会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碗大菜,父亲是亲自操作的,但母亲的面条擀得最好,满村出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厨房里一阵案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用箕盘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客人吃的时候,我们做孩子的就被打发着去村巷里玩,玩不了多久,我们就偷偷溜回来,盼着客人是否吃过了,是否有剩下的。果然在锅里就留有那么一碗半碗。在那困难的年月里,纯白面条只是待客,没有客人的时候,中午可以吃一顿包谷糁面,母亲差不多是先给父亲捞一碗,然后下些浆水菜了,连菜带面再给我们兄妹捞一碗,最后她的碗里就只有包谷糁和菜了。母亲操持家里的吃穿琐碎事无巨细,而家里的大事,母亲是不管的,一切由当教师的星期天才能回家的父亲做主。在我上大学的那些年,每次寒暑假结束要进城,头一天夜里总是开家庭会,家庭会差不多是父亲主讲,要用功学习呀,真诚待人呀,孔子是怎么讲的,古今历史上什么人是如何奋斗的,直要讲二三个小时,母亲就坐在一边,为父亲不住吸着的水烟袋卷纸媒,纸媒卷了好多,便袖了手打盹。父亲最后说:“你妈还有啥说的?”母亲一怔方清醒过来,父亲就生气了:“瞧你,你竟能睡着?!”训几句。母亲只是笑着,说:“你是老师能说,我说啥呀?”大家都笑笑,说天不早了,睡吧,就分头去睡。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防备老鼠进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

    ⑤每年的院里的梅李熟了,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爱吃酸果子”,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

    ⑥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好,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⑦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岭道上行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的。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节选自《贾平凹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末尾,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是因为母亲看见别人家的小孩,想起了自己不能常常与子女相伴而倍感落寞。

    B. 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些关于母亲的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中,更多的是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歉意,读来感人肺腑。

    C. “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说明母亲不善言辞,她用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家里付出着,关心着我。

    D. 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倒叙、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情感厚重,含蓄隽永。

    2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结合具体细节进行分析。

    3作者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儿子,你认为“他”确实不是好儿子吗?联系文本说明理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联系自身感悟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遭际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事,直接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痛苦情感,余韵无穷。

    (3)窦巩《南游感兴》一诗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感叹。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易水诀别”是《荆轲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悲歌“____________。”表现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得勇敢并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3)___________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____________。(《六国论》)

    (5)__________,一个空劳牵挂。____________,一个是镜中花。(《枉凝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张问陶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这首诗是作者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汉阳入帝都途中作。折:萦绕。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二联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慎靓王三年,张仪魏襄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三十万,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且梁之地势固战场也。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而欲恃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肱骨。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五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不如伐蜀完。王从错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B.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C.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D.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说魏襄王”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卒不过三十万”与“宫车过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C.“得其地足以广国”与“非利足也”(《劝学》)两句中的“足”字含义不同。

    D.“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与“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一”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认为,魏国地小兵少,缺少险要之地,历来是厮杀的战场,且联合抗秦不足凭恃,只有和秦国交好,才可以避免危险。

    B.巴蜀两国交战都求救于秦国,秦惠王想出兵讨伐蜀国却担心道路险峻难行,韩国有可能来犯,张仪、司马错都向秦惠王提出意见。

    C.张仪主张攻打韩国,与魏国、楚国交好,出兵三水,兵临二周,取代周王室、号令诸侯,以成王业,而出兵蜀国是与小族争斗,并非王业也。

    D.秦惠王听取了司马错的建议,起兵伐蜀,仅用十个月的时间就攻克全境,降蜀王为侯,任命陈庄为蜀相,秦国自此变得更加富庶强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

    (2)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①“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本学期,我们重点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请结合阅读《乡土中国》这本书,总结自己读这本书的方法。

    ②《论语·为政》中孔子评价颜回:“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本段话对你在处理与老师的关系方面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