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钗“天生从娘胎里带来一股热毒”,必须吃什么药才能医治?( )
A.人参养荣丸
B.冷香丸
C.玫瑰露
D.茯苓霜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趣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对抗,匹敌
④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⑤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故:所以
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近于
⑦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⑧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⑨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置备
⑩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期:期待
A. ①③④⑥⑧ B. ②④⑤⑥⑩ C. ②④⑥⑦⑧ D. ③⑤⑧⑨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原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
殒身不恤、九死不悔,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B. 从表面丄看他好像是抱定逆来顺受的道理,不声不响地过着苦难的日子。可在他心里, 却没有一刻的宁静。
C. 这个公司的考核制度一向严格,只有秋毫无犯的员工才可能获得年终奖,所以很多有想
法有才华的人不愿意来。
D. —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必定是刚直不阿、不逢迎、不偏私,他绝不会为了一己之利向有权势的人摇尾乞怜。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爱而不见 B. 芳菲菲其弥章
C. 躬自悼矣 D. 终老不复取
6、阅读《木屐》,回答下列小题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
终于,我接到了那张从我梦想的地方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
“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文以饱满的情感、精巧的构思、朴实的语言,刻画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他们各自对生活的追求,表现了“我”对父辈生活的深深思索。
B. 本文选材上都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小事,但却以小见大,表现了父辈深深扎根于土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C. 文中划线处,(11)段中写到爸爸“神色黯然”、“挤出一丝笑”,刻画了爸爸内心复杂的情感,包含了不忍分离的父子情深,也包含了父亲对祖业无人继承的失落。
D. 文章最后,爸爸送“我”的一双“新雨靴”,蕴涵着爸爸希望“我”学成归来,改变家乡面貌的深沉嘱托。
E.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一样,都以深沉的笔调,表现了无私的父爱和父子情深;同时也表达了曾经对父亲不理解的悔恨。
【2】文中反复写到“屐齿印”和“江南雨的惆怅”,这样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3】作者说:“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你怎样理解?
【4】文中的父亲是一位生长于江南贫苦农村的农民,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阿房宫中的音乐声与市井上老百姓的语言多少作了比较,突出了秦统治者的奢靡。
(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蚯蚓虽然身体柔弱,但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指出,选择老师时不要管他的地位和年龄,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3)苏轼《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箫声凄凉而幽怨,极富感染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课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②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③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⑤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⑥此情可等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在饮酒后借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来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只能在梦里回味往昔美好时光,梦醒时分,跌回现实中来,无限伤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文本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和其他人没有区别,但他们能够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以此强调借助外物的重要性。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羌村三首(其一)①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释:①757 年,“安史之乱”进入第三年,辗转投奔肃宗的杜甫被授左拾遗,不久就因上书言事,触怒肃宗,被放还羌村探望家小,《羌村三首》即作于此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两句,写诗人刚进村远望所见,寻常之景中寄寓着诗人微妙的感觉和心情。
B.“柴门”两句,写诗人长途跋涉,终于回到家,其中有辛酸,也有如释重负的喜悦。
C.“妻孥”两句,是说妻子儿女对我此时才回来感到吃惊,并因为我晚归而伤心流泪。
D.邻人的“感叹亦歔欷”,既有对诗人能归家的羡慕之情,又有触景而生的自伤之痛。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鸟雀噪”,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狗吠”“鸡鸣”写法相同,都是用乡村常闻之声,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
B.从全诗看,“偶然”二字可作为诗歌的核心和点睛之笔,它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同时将诗歌前后内容紧密联结在一起。
C.本诗所写的诗人遭逢世乱、飘荡在外的事实,恰可为《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等诗句作注。
D.诗人以质朴的语言、传神的笔法将亲人团聚之后悲喜交加的心理刻画得真切细腻、生动传神,情感表达深挚而又富于变化。
【3】本诗结尾处,作者与家人“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请结合全诗,说一说他们为什么要“更秉烛”?又为什么会有“如梦寐”的感受?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元狩六年薨。
(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B.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C.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D.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中,秦汉时,侍中为少府属下言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季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季、叔。称排行第三的叔叔为学父。
D.元狩是汉武帝的第四个年号。汉武帝取此名的一个原因是汉朝对匈奴大规模反击的进行。狩。有征伐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因为善于骑马射箭,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大将军奉皇帝的命令,拨给他一批精壮士卒,让他担任票姚校尉。
B.许多老将率领的兵马不如霍去病的,他自己也骁勇善战,敢深入敌区,曾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很多敌人。
C.单于对浑邪王驻守在西面但多次被汉军打败十分愤怒,浑邪王损失了几万士卒,都是遭到骠骑将军的打击。他想把浑邪王召来杀掉。
D.霍去病机智应变,阵前平定板乱。浑邪王和休居玉等商量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休居王反悔。霍去病冲入匈奴军营,杀死要逃的八千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2)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老师给大家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讲述了自己人生旅程中的故事: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青年时期父亲又离她而去,后来丈夫又病故了,到丽江华坪后她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摸上去就像里面有一块石头。在人生的寒冷中,她感受到了别人给予的温暖;她对此铭记一生,并努力想把它传递下去。2023年,她寄语大家: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人生是一段必然充满不易、也处处暗藏希望的旅程。我们无法预测前路还有多少荆棘曲折,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身上还藏着多么巨大的潜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