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死生亦大矣 ②仰观宇宙之大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⑧有碑仆道
A. 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 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C. 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 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2、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④且焉置土石
A.①②的“见”相同 ③④的“且”相同
B.①②的“见”相同 ③④的“且”不同
C.①②的“见”不同 ③④的“且”相同
D.①②的“见”不同 ③④的“且”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歌以赠之
B.①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②不以为然
C.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②转徙于江湖间
D.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②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全部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沛公居山东时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虽又槁暴(虽然) ②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方法)
B. ①致殷勤之意(恳切慰问) ②江表英豪咸归附之(皆,都)
C. ①载欣载奔(且,又) ②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表原因)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小)
6、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逃 跑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开水锅炉。每天,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那时,老宋还会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几声:“老师们,水开了! ”老宋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演员听了高兴,领导和职工家属也不会挑礼。
老宋并不是一个喜爱喧闹的人,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不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捷,悄无声息,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从未出过差错。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也没少做。
团里唱小生的老夏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那嫁了人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和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光阴像箭一样。
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当他走过来,人还没到眼前,你就能听见鞋底蹭着地面的嚓嚓声。他的记性也差了,有时候会把张三的信送到李四的办公室去。但剧团没有辞退他。
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从前老夏替老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元也不到。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共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为此,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一道去给老宋送钱。一来显得郑重,二来也算有个旁证。
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他一张一张地抚摩,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闻。一些新钱嘎巴嘎巴响得很脆,一些旧钱散发着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儿,或者黏黏的霉潮气。即便一张两块钱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
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都扔给医院吗?想着想着,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为证实自己的见解,单用那病肿的左腿撑起全身的重量,他竟然站住了。他又做了几下其它动作,居然也做出了。接着他想起演员练功时做出的高难动作,他依次模仿起来。直到稀里哗啦摔在地上,一个形容才确凿地来到他的脑海: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一条烂冬瓜。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第二天老宋就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他们那一片爱心呢?他们的钱是血汗钱!尤其让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发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的逃跑。
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团是靠了一个住在本市的亲戚的介绍。找到那亲戚后,那人说,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把腿锯了,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
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情节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宋虽不善言辞,却勤快可靠,彬彬有礼。他选择用失去一条腿价帮助女儿脱困,这是人性中最伟大、最可歌颂的无私父爱。
B.文中老宋跟老夏讲述自己的家事——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自己接济。这一情节为下文老宋放弃治疗病腿埋下了伏笔。
C.文章主人公老宋面临要腿和要钱的两难选择,作者对此进行客观叙述,在看似冷漠的笔触下暗藏着对老宋深深的同情。
D.老夏最令人同情。他出于仗义热心帮助老宋,但是老宋的不辞而别,最后连想让老宋尴尬难堪的机会也没有。
【2】下列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老宋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在他内心,“截肢”的伤痛远不及“欺骗”大家的伤痛深。
B.作者描述老宋数钱时,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通过略带戏谑的文字,诉说着生命之痛。
C.小说叙述重心不断转换。老宋第一次“逃跑”前,叙述以老宋为焦点;老宋第一次“逃跑”后,叙述重心则转移到老夏身上。
D.对人性中真善美的执着挖掘、思考、表达,是铁凝许多作品所竭力追求的目标,本文也体现了这一创作追求。
【3】从老宋不辞而别到老夏去寻找老宋,其间老夏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4】文学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作者所欲表达却又有目的地加以省略的场景、情节以及文本所蕴含着的作者未加以言明的潜在义。请找出文中的两处留白并分析其作用。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
(2)不积小流, 。
(3)位卑则足羞, 。
(4)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6) ,渺沧海之一粟。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以“道”为标准择师的句“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寡妇听了流泪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6)孔子在《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写出乐曲基调悲凉以及宾客表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讲学习态度和方法,强调为师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创造精神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3)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孩童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蟹六跪而二螯, , 。(荀子 《劝学》)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5)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 《劝学》)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了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带走诗人的愁心,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
C.首联是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俯视所见,颔联是写诗人仰观天宇时的主观感受。
D.李白在此诗中将景物写得有情有意,表现了诗人在流放获释之后的放浪不羁。
【2】诗人是如何写岳阳楼之“高”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施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B.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C.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D.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出现于春秋时期,主要作为主人的谋士或保镖来发挥作用,是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B.筑,中国古代一种击弦乐器,外形像瑟、筝,分五弦、十二弦等多种形制,都是以竹击之。
C.丈人,现指家庭关系中称妻子的父亲为丈人,古时用于对年长的人的尊称,本文中指主人。
D.太史公,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在《史记》中是指司马迁对其父亲司马谈的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刺秦失败后,有人建议燕王杀太子丹来平息秦王怒火,以此保全国家。
B.秦始皇吞并天下后,搜捕太子丹及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名换姓替人做佣工。
C.高渐离常常评论主人家堂上客击筑的优劣,日子久了,便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D.高渐离凭借自己的技艺接近秦王,并伺机举筑袭击秦王,但最终没有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举坐客皆惊,下与施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能抄袭或套作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