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8年CBA总决赛辽宁队横扫浙江广厦,回归主场的辽宁队更是冲劲十足,让当地球迷兴奋不己,整个球场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鞍山一中家委会的成立有利于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只是家委会发挥正向功能的前提是家长和学校各归其位,而非越爼代庖。
③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④今年“两会”上二些化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⑤记者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仍是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婚丧嫁娶等具体而微的问题,对有些家庭来说,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容拖延。
⑥在儒家传统中,孔子和孟子总是形影不离:既有大成至圣,又有亚圣;既有《论语》,又有《孟子》。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2、选出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
A.以子之道//各各竦立以听 B.青麻头伏焉//裘马过世家焉
C.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岂意其至此哉 D.既泣之三日//东曦既驾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来来往往
B.仆所以留者 的原因
C.何辞为 还……呢
D.道芷阳间行 取道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B. 仆所以留者 仆:第一人称代词
C. 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急切 D. 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跪直身子
5、下列语句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A. 蚓无爪牙之利
B. 四方之士来者
C. 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D.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八粥
裘山山
赵清雅走进营业厅,取了一个号,就坐到大厅的长椅上等候。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年过40后,她本就没有好脸色了,长期失眠,还连续遭遇打击:母亲去世,鲁可失踪。真是雪上加霜啊!可是她已经哭不出来了,这反而让她很不自在。
忽然有人轻轻拍她,她睁开眼,是一张凑得很近的年迈老婆婆的脸。那张脸与她只有几公分的距离。老婆婆轻声说:“小妹儿,麻烦你帮我个忙嘛。”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老婆婆费力地解开自己上衣的第二颗扣子,指着怀里说:“你帮我把里面口袋里的存折拿出来,好吗?”赵清雅伸手进去,在别针别住的那个口袋里,掏出了一个老旧的存折。老婆婆宝贝似的接过来,颤巍巍地朝柜台走去。
赵清雅取完钱,起身回头,发现刚才那个老婆婆竟然还没走,赵清雅下了两级台阶,回头看她还站着,就说:“婆婆,要不我送你回去呀?我有车。”老婆婆喜出望外:“哦哟!我今天运气好好哦,简直有菩萨保佑哦!”
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赵清雅只是“嗯嗯”地应着,任老婆婆的絮叨在车里盘旋。赵清雅早已与谈笑风生绝缘了,这十几年来,她的日子一直是黯淡的。父母在她1岁时离婚了,她没有兄弟姐妹。33岁时,准备结婚了,手续都办好了,请柬都发了,丈夫却在婚礼前猝死。
赵清雅的车子绕过几座很摩登的高楼,拐进了一个狭小的巷子。老婆婆忽然说:“到了,就是巷子最里头杂货铺旁边的那个院子。”她开车进去,这是一个极狭窄的院子。停车开门,扶老婆婆下车,赵清雅需要侧着身子走。这样的场景立即引来一些人的目光。有人说:“周婆婆,你今天耍洋盘了嗖?”老婆婆笑眯眯地说:“就是,人家小妹儿送我回来的,人家小妹儿多好!”老婆婆回身拉住她说:“到我屋里坐一哈儿嘛。”赵清雅不想去,正迟疑着,忽见一只脏乎乎的小狗奔跑而来,冲到老婆婆跟前兴奋地扑腾,跟鲁可真像啊。赵清雅伸手去摸它的头,它却一下子闪开了。
赵清雅进了屋子,有些发傻,她从来不知道城市里还有这样的住房。整个屋子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靠门摆了一张床,床上挂着发黄的蚊帐,床对面是一张现在很少见到的木桌,桌子下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旧纸箱。赵清雅觉得这哪里像住人的地方啊,就是个破仓库嘛。
赵清雅问:“你一个人吗?”老婆婆说:“我和乖乖两个。”赵清雅说:“乖乖是哪个?”老婆婆笑道:“狗狗。”哦,赵清雅回头看,狗狗正趴在门口看她。赵清雅顺势坐在床上,感觉屁股下面又凉又硬,用手一摸,床上就铺了一床跟纸板似的旧棉被。赵清雅有些心惊:“婆婆,你垫这么少,晚上不冷吗?”老婆婆说:“不冷不冷,我在上面搭了棉衣的。”赵清雅顿时有些辛酸,说“婆婆你床上太单薄了,我去给你买一床铺盖吧。”老婆婆说:“不消不消,那蚊帐顶板里面全是我的新被子,有街道上送的,还有老头子原来的单位上送的。”赵清雅说:“那你为什么不拿来用?”老婆婆笑眯眯地说:“你说得也对哈,那就用嘛。你帮我拿一下嘛。”
赵清雅踩到长凳上,连拉带拽,弄下两个编织袋来。打开一看,可不是,一床棉花被,一床太空棉被,还有被套枕套,都簇新簇新的。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床上那些烂棉絮、脏被子卷起来扔到外面。再打开包装袋,把厚点儿的棉花被铺到床上当褥子,又把软和些的两床套上被套当铺盖,就是没枕头。她想了想,把一床毛巾被叠好塞进枕套,再铺上新床单,一张床顿时焕然一新了。
一切忙完了,赵清雅觉得很累,就一屁股坐在了床上,一眼看见乖乖趴在她扔出去的旧棉絮上愣愣地看着她。她拍拍床,示意它过来。它没动。若是鲁可,早就闹翻了。她忽然起了个念头,自己可以再养一只狗狗的。一个哈欠不期而至,赵清雅一歪身子靠到被子上。新被子的味道进入她的鼻孔,她又连连打了几个哈欠,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
她睡啊睡啊,好像睡了一辈子那么长,起初她还隐约听见有人在聊天,有人在说笑,鸟儿叽喳,溪水流过,后来她听见有人在唱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些都是母亲爱唱的歌。她终于在歌声里放松下来,渐渐沉入海底,变成了一粒细沙……
醒来时,赵清雅不知身在何处。睁开眼,老婆婆正凑得很近很近,笑眯眯地看她:“你醒了哇小妹儿?你睡了好久哦。”赵清雅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睡过觉了。她坐起来,发现门缝里有阳光泻入,自己身上盖着新被子,鞋也脱了,接着,她看到了乖乖,趴在她的脚跟旁边,比她睡得还香。而老婆婆却如昨天一样穿着那件紫色的防寒服,手里端了碗热腾腾的稀饭,递到赵清雅的手上:“你晓得不,今天是腊八,我早上起来就熬了腊八粥,香得很,你赶快吃一碗。”
赵清雅端着热腾腾的腊八粥,任热气一阵阵飘拂在脸上,半天也没动口。她忽然放下碗,一把抱住了老婆婆。她流泪了。她把她的眼泪,蹭在老婆婆那件油乎乎的防寒服上,眼泪越蹭越多,让她抬不起头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共有两条狗,一条是赵清雅喂养的鲁可,它的失踪是赵清雅变得消沉麻木的原因之一;另一条狗是和老婆婆相依为命的乖乖,对陌生的赵清雅,乖乖从警惕疏远到温顺陪伴,治愈了赵清雅内心的失落、伤痛。
B.赵清雅遭遇连续的打击,但并没有变得冷漠,仍能帮助老婆婆,老婆婆也以温柔和善意回赠她。
C.通过赵清雅和老婆婆对话可知,老婆婆和名叫“乖乖”的狗一起生活,可见老婆婆生活孤单,少与人来往。
D.小说通过讲述赵清雅与老婆婆间的故事,展示了赵清雅的精神世界由麻木到被救赎的转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述方式灵活多变,运用顺叙、插叙和补叙的手法,交代了人物的经历际遇,进而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
B.文中作者用温和舒缓的笔调讲述了社会中普通人的故事,通过一波三折的强烈矛盾冲突,让读者融入作品,感知小说关注弱势群体的的主旨。
C.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通过语言、肖像、心理和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特点,使人物更加丰满,更加生动可感。
D.赵清雅和老婆婆两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赵清雅面对苦难、挫折时非常沮丧,而老婆婆面对生活苦难却很乐观。
【3】结合全文,分析赵清雅的形象。
【4】有人评价说:“文章主体内容与腊八粥并无关联,结尾处写腊八粥的情节显得突兀,完全可以删去。”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_______, 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在江边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与各种动物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构建的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紧扣“怀古”写登临所见。作者登高望远,首先孙权曾建都京口,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岁寒,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2)《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说明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多想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0、名篇名句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2)《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3)在《赤壁赋》一文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江中驾着一叶小船,饮着美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5)《劝学》中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6)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
(10)《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
(11)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______,______”。
(1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______”,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抒发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3)《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并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写入秋之后,黄叶挂满树木,缀满村庄,有“一半”被落日的余晖照耀着,颜色更加鲜明。这两句诗写出了乡村秋景的美。
B.“水影”句描写出园内景色之美,正面写出园内小池清澈见底,池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影倒映池中婆娑荡漾,水静影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C.颈联写园中景色,幽竹如人一般静立,寒花为“我”吐露芬芳。既写出了诗人对小园风物的喜爱,又以物衬人,衬托了诗人静雅高洁的形象。
D.诗人在小园中由斜阳看到新月初上,“新月似新霜”,既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也写出了秋夜的寒冷,故诗人说“小园宜小立”。
【2】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
B.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
C.君之所知也 失其所与,不知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下列关于文言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与《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用法相同,都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B.文中的“何厌之有”与我们常见的“何罪之有”一样,都是宾语前置句,其中的“之”用作结构助词“的”。
C.文中的“越国以鄙远”中的“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与《沁园春长沙》中的“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用法是一样的。
D.“东道主”“行李”“夫人”都是古今异义词,分别指东方道路的主人、出使的人、那个人。
【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文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执事”是对办事官吏的敬称。
D.文中的晋侯、秦伯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王、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4、请以“只是因为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词句,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