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 诛五人(斩杀) 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可作为)

    B. ①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亲信、党羽)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偏指“死”)

    C. ①吴之民方痛心焉(痛苦) 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的)

    D.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黄金) ②颜色不少变(指脸色)

  • 2、下列句子文言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而今安在哉?

    B. 不拘于时。

    C.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B.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是古代的重量单位。

    C.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D.位在廉颇之右,“右”是“上”的意思。古代以右为尊。

  • 4、对下列句子的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②元代是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

    ③前期散曲作家以关汉卿和马致远为代表,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风格趋于雅正典丽。

    ④其他重要的散曲作家还有贯云石、张养浩和睢景臣等。

    ⑤元代还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即散曲。

    A.⑤③④①②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②①④⑤③

  • 5、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其因专制暴政而被冻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的道理,这种结构使其传达的信念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中出现的“如果”“重到”“再看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期盼生命循环而不得的悲观意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我们仨(节选)        

    杨绛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阿瑗回家,我们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阿瑗的石子最多。周奶奶也身安心闲,逐渐发福。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钟书的小说改为电视剧,他一下子变成了名人。许多人慕名从远地来,要求一睹钱钟书的风采。他不愿做动物园里的稀奇怪兽,我只好守住门为他挡客。

    他每天要收到许多不相识者的信。我曾请教一位大作家对读者来信是否回复。据说他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怎能一一回复呢。但钟书每天第一件事是写回信,他称还债,他下笔快,一会儿就把。这是他对来信者一个礼貌性的答谢。但是债总还不清。今天还了,明天又欠,这些信也引起意外的麻烦。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钟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文本二:

    《我们仨》是杨绛在九十二岁高龄写下的回忆之作,延续了她一贯的从容节制、平淡简约的风格。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叙事艺术,人们能透过作品的领针结构和平凡人的视角,解读出新的内容要素。《我们仨》是一部沉淀之作。最激烈悲痛的情感都化作对昨日世界的感念,宇里行间全是肺腑之言,也是杨绛心目中的我们仨的显现。《我们仨》在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征:第一部分最短,记录了老年人凄性的梦,在失散与寻找中奠定离别的感伤基调;第二部分拉长,约占正文的四分之一,写万里长梦里艰辛跋涉,送别至亲,领悟人生如寄;第三部分最长,约占四分之三,回忆我们仨的相守相知。三部分内容有一种内在的平衡感,中间部分的重量微微分散两端,使饱满深重的情感流向两端:一端是凄惶,没有过多的承载;另一端是扎实的生活。杨绛在回忆我们仨时,完全淡化名誉,以平凡人的视角展现温馨又单纯的家庭点滴。她着眼于人物的真实性情,在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刻画性格特点,使文本具有别样的魅力。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却总在简单之中开掘趣味。

    (节选自徐敏、吴惜文《〈我们仨〉的叙事艺术与文本新质》)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意指“我们仨”角色的多样性,既使人物形象饱满立体,又体现了作者观察体会的细腻。

    B.文章用语平淡,但情感深沉,如“他可高大了”蕴含着作者对丈夫的敬佩,“他又很弱小”则饱含着同情。

    C.文章描写女儿有家中许多人的影子,如写钱瑗审稿时“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体现了家人间的互相影响。

    D.文章回忆自己和家人的快乐与烦恼,叙述中穿插着议论抒情,既有深沉热烈的感情,也有彻悟人生的通透。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瑗以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为论据反驳极“左”论调,既符合其知识分子的身份,也显示出其勇敢机智的性格。

    B.“我们仨”之间“拉帮结派”,表面上“造反”、互相嘲笑,但实际温馨愉悦;《孔乙己》中酒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但人心是割裂的。

    C.“彩云易散琉璃脆”蕴含的哲理,与李清照面对花朵被风雨摧残时发出的“绿肥红瘦”的感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D.《我们仨》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回忆性散文,都表现了作者与亲人之间相处的生活点滴,表达细腻,情感真挚。

    【3】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我们仨》结构的“倾斜”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下片开头借“_________”两句转人到对往昔同学生活的描述。

    (2)《荆刺刺秦王》中描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氛围,抒写决死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回答了子贡提出的“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问题。

  • 8、名篇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强调应该将护幼之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品行是通过后天不断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成为“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阐明了“择师”学习的态度和标准:“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手法独到,起句“____________,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十四个叠字,层层渲染了词人孤寂凄清的心绪。

    (4)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两句词,以水为喻,形象地表现了愁绪的连绵悠长。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7)《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8)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泊秦淮》中,“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表现了自己视死如归的意志和他的赤诚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__________。 ”

    (6)屈原在《离骚》中写道“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终不察夫民心。”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述怀

    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①此诗作于唐高祖武德二年,此时的魏征已随李密投奔唐朝,正准备出关去山东招降李密的旧部李勣等人。

    【1】结合文本二,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二句,写隋末天下大乱之势,以及诗人弃文从武经历,这与文本二“有大志”的评述互为印证。

    B.“杖策”指出诗人执着马鞭快马奔驰拜见天子,为天子建言献策,“驱马”句表达出诗人奉命安抚山东时的豪迈、急切之态。

    C.山路崎岖不平,远处“平原”时隐时现,寒鸟悲啼猿猴哀鸣,诗人把复杂的心情,都融汇到旅途的景物描写之中,情景交融。

    D.“既伤”“还惊”二句表现出此行的艰险,“岂不”二句自问自答,诗人有对未知危险的恐惧,虽笃定前行,也难免黯然神伤。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认为“国士句是主意”,请综合文本二、文本三,概括分析诗中魏征的“国士”形象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送下来)而出

    B.越国以(偏僻)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使缺,损害)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3】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知其难也

    A.共其乏困

    B.又欲肆其西封

    C.吾其还也

    D.失其所与

    【4】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5】把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2)夫晋,何厌之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1月3日,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从2000年起,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位科学家问鼎国家最高科技奖,如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程开甲、于敏等。他们胸怀博大,初心铸就千秋伟业,却不计名利,一心为国为民;他们志向远大,科技探索永无止境,却埋头耕耘,择一事终一生;他们贡献巨大,享有国家殊荣,却心怀谦逊,甘做隐姓埋名人。

    获奖的科学家给面临人生选择的你带来怎样的启发?科技节来临之际,学校拟举办以“人生选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