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盛唐时期)虽只有短短的四十三年,却展布了种种的诗坛的波涛壮阔的伟观,呈献了种种不同的独特的风格。”以下诗句并非“盛唐之音”的是( )
A.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B.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2、选出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 商开十校联考举措给各校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增进了学校之间伯埙仲篪般的兄弟单位情谊,为进一步提高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现了资源共享、共谋发展、共同进步发展目标。
B. 今年8月8日发生的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灾害使2017年四川省政府通过的《国家开发工作重点县(九寨沟县)“十三五”规划》变成了纸上谈兵。
C. 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就要见贤思齐,认真了解那些教育家们的教育经历,虚心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
D. 随着双方暗中博弈的日趋激烈,9曰14日贾跃亭方面图穷匕见,发表了《不可撤销的生前信托》草稿文书,公开自己的严正声明,准备与顾颖琼博士背水一战。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放弃,丢下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烦
D.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4、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典的是( )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D.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粪土当年万户侯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而其中尤以大智得人激赏。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的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部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的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便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便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了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地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的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绝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现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之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他变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B. 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大智。
C. 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但也是他看重趣味的性格使然。
D. 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的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2】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简要概括。
【3】文中大量引用了梁启超说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2)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再别康桥)
(5)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7)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皆白衣冠以送之
(9)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的怅问,表现了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2)李商隐《无题》写生命不息思念不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一多《红烛》化用诗句,表达对牺牲自己创造光明的红烛精神的由衷赞美。
(3)王湾《次北固山下》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②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 ,_____”。
③《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④《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 ______。
⑤《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孤独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举染料、冰水、木料和金属的例子,以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客箫声的悲切。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点明了题目,以“空山”扣“山居”,以“晚来秋”扣“秋暝”,“暝” 是傍晚的意思。
B.首句中的“空山”,是说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与烦扰,没有人居住,环境十分清幽恬静。
C.颈联写人的活动:竹林里传来说笑声,那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莲叶忽然摆动起来,那是有渔船划了起来。
D.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颔联和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寄寓了诗人闲适的感情。“明月松间照”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满足的心情。
E.尾联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句,反其意用,说明任凭春花凋谢,这里的秋色依然让人留恋。
【2】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己。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竞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数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B.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C.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D.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狱掾,秦汉县级行政机构的属吏,辅佐县令主管刑法,位在狱史上。
B.河南,古代所指地域不同,文中指与河北相对的黄河以南广大地区。
C.亚父,意思是仅次于父亲,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他坐在最尊席位。
D.为寿,古代祝颂辞,意为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祈祝他健康长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少有大志,不屑小事。青少年时代他不愿认真学习识字和剑术;在他看来识字只能记姓名,剑术只能胜一人,他要学习万人敌。
B.项羽豪气纵横,以勇自恃。秦始皇巡游浙江时,他渡过浙江准备袭击秦始皇并取而代之;凭借这份勇力与才气,让吴中子弟敬畏。
C.项羽豪爽率直,胸无城府。面对沛公拜见时的一番拉拢和试探,他很直率地说出曹无伤是告密者,并且还盛情挽留沛公与自己饮酒。
D.项羽自信自负,坚持己见。范增暗示杀掉沛公以绝后患,他不认同范增;他凭借自己的判断行事,没有意识到沛公是他未来的敌手。
【4】鸿门宴上,项伯为何亦拔剑起舞?请简要说明。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齐桓晋文之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知识“触手可得”,以至于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力;还有人只为考高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
诸葛亮关于学习也曾经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思考与启示?请针对自己当下网课阶段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为网络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