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我欲因之梦湖月 青眼聊因美酒横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C.恍惊起而长嗟 余扃牖而居
D.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② 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25日落下帷幕,从考生反馈看,今年国考笔试考得十分“人文”,而十八大、莫言、天宫一号等热点话题竟湮没无闻。
③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政权的颠覆斗争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④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⑤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⑥中国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不应该被放弃;同时,由于国内政治背景、中外力量对比、国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中国外交需要在战术层面更有所作为。
A. ②③⑥ B. ①④⑥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全正确的是
①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鸿隽的业绩和思想在中国现代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有关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论述至今还具有振聋发聩的思想穿透力和行动感召力。
③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己由14颗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其网络实现全球覆盖计日程功。
④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⑤这家博物馆展出了馆藏古董和名画,其精品数量大概只有巴黎的卢浮宫可与之分庭抗礼。
⑥面对新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国必须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同时,中国外交需要在新的层面有所作为。
⑦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佛教厅内,各种美轮美奂的佛教精品,诉说着曾经拥有的辉煌与平淡,让人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气息。
⑧约有半数的欧洲失业者及四分之一美国失业者已经6个月以上未能找到工作。各国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⑨“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校方解释此标语改自儒家经典《大学》,但仍有网友对此不以为然。
⑩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⑥⑨ C. ①⑤⑧⑩ D. ②④⑤⑨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孔子不是一个神,他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富于感情。 ① 是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 ② 在周游列国的旅途中,孔子的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觉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 ③ 会对他欣赏的学生如颜回连连称赞,对他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莞尔而笑”。 ④ 笑过之后,又连忙解释“前言戏之耳”; ⑤ 《论语》以记言为主,但我们 ⑥ 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孔子形象。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或者 | 或者是 | / | 但 | 即使 | 还是 |
B | 无论 | 还是 | 也 | / | 虽然 | 还是 |
C | 无论 | / | 又 | 可 | 虽然 | 却 |
D | 不管 | 还是 | 当然 | 而 | / | 却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落蕊(ruǐ) 会晤(wù) 大笔如椽(chuán) 敷衍塞(sè)责
B.愀然(qiǎo) 嫉恨(jì) 否(pǐ)极泰来 酾(shī)酒临江
C.訾詈(zǐ) 弭谤(mí) 旁稽博采 (jī) 正襟(jīn)危坐
D.旌旗(jīng) 肄业(yì) 大有稗益(bì) 道义相勖(x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繚绕黯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②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③秋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中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④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有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⑤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用词精炼,语言优美,从全文来看,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描写秋的美丽景色。
B.本文由秋天的黄昏写起,后联想传统之秋的“肃杀、凄凉”之味,再表达对气象磅礴、成熟温和的秋意秋味的喜爱。
C.作者在文中将雪茄与鸦片做对比,认为鸦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在烟灯上烧出的哔剥的声音,颇有一种诗意。
D.四时之中,作者最爱秋,其原因是秋天最适合寻欢作乐。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况味”在文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 长沙》一词中, 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在《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荆轲和乐慷慨悲歌:“________ ,__________!”这成为千百年来激励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的信念源泉。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4)《记念刘和珍君》中对“真的猛士”的评论是:_____ ,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语言生动,情趣盎然。“_________________”暗写少女活泼调皮之态,“_________________”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
(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劈头怨问苍天,把自己的愁闷劈空倾泻而下,含蓄地表现出词人面对美好事物时对人生的无限绝望之情,也包含对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无常之叹。
(4)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真爱经得起分离的考验,即使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巷》)
(3)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别康桥》)
(4)易水诀别中,高渐离演奏的曲调由变徵之声变为慷慨羽声之后,士兵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5)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论证新法不算是制造事端。
(3)陆游在《书愤》中回忆了曾经的战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恢弘壮丽的阿房宫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视,都堪称史诗般的存在。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读者从咸阳城带入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内。
(2)创业不易守业难。苏洵在《六国论》中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六国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创伟业的艰难,却被子孙日削月割“举以予人”。
(3)音乐是灵魂深处的语言,动人的音乐在高超的文人手里并不需直接摹写,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式来展现音乐的魅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风、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
B. 明明是诗人不忍离开,却说亭边的柳条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这是主客移位的手法。
C. 诗歌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湖上亭与家人分别时的依恋难舍之情。
D.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柳树枝头的黄莺鸣声悠悠,全诗营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
E. 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喜雨亭记①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②。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解】: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③扶风:即凤翔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B.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C.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D.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古代哲学和地理概念,与阴相对。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B.占,此为占卜,用龟甲、蓍草、铜钱或牙牌等物判断吉凶的迷信活动。
C.甲子,干支纪日或纪年的顺序之一。甲是十二干之首,子是十支之首。
D.襦,古时衣的一类。短衣穿在内的为襦;长的装棉为袍,不装棉为衫。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即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与“喜”字紧密结合,且援引历史上三件事,说明有用喜事命名以示纪念的传统,为自己命名亭子作铺垫。
B.文章第二段写了老百姓盼雨的过程:愁雨不来,到盼来了雨然“未足”,到盼来了大雨,万民齐乐官民同欢。这一过程的描写使文章曲折有致。
C.文章第三段没有“水到渠成”地写以雨名亭,而是用设问的方式,从反面入手探讨喜雨,更加强化了这场雨的重要性,在对比中更觉雨之可喜。
D.文章的最后,巧借歌唱层层追“功”,作者觉得太守、天子、造物、太空都是没有功劳的,功劳应该归于正好建成的亭子,所以用“喜雨”名亭。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现在,《校园文学报》的“我和我的家乡”栏目正在举行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加该栏目的征文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