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淮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B.《师说》中的“句读”: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C.《师说》中的“六艺”,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 2、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A.学(劝告)                        而望矣(提起脚跟站着)

    B.惠文、武、昭襄故业(继承)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查)

    C.河内(凶恶)                      王无罪(年成)

    D.秦人开关敌(迎战)                金就则利(磨刀石)

  • 3、下列各句中,书名号使用正确的是( )

    A.《读<伊索寓言>》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读后感。

    B.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C.《读者杂志社》矢志不渝地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

    D.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徨(páng) 斑(lán) 沉(dìng) 亍(chì)

    B.凄(wǎn) 河(pàn) 长(hāo) 的(shì)

    C.荡(yàng) 青(xìng) 漫(sù) 寂(liáo)

    D.碎(ròu) 浮(zǎo) 满(zǎi) 颓(qǐ)

  • 5、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苏子愀  ②何为其 B.①扣舷歌之  ②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怠

    C.①惟江上清风  ②余力尚足以入 D.①寄蜉蝣天地  ②当其欣所欲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里曾经是海洋。两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叫“新特提斯海”的汪洋大海,属地质史上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等四人从珠峰顶取回了八块石头,经地质学家分析研究,证实它们都是来自四五亿年前奥陶纪的石灰岩。至今,在珠峰北侧能找到来自南半球的巨羊齿植物化石,人们在高耸的山岩间发现了不少来自大海的生物贝壳化石。这一切都显示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包括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都是从遥远的南半球经印度板块推挤,漂洋过海而来。在漂移的同时,它又因受到欧亚板块反作用的阻挡,慢慢地抬高隆起。

    喜马拉雅地区是地球上高峰最密集的地方。这些巨型的山峰携手并立,形成了一个宽二三百公里,长两千多公里的山系。它们大体上呈现为自西北向东南的弧形分布,从印度河上游南侧一直延伸至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中国等各国的境内。

    即使直到今天,喜马拉雅山脉依然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还没有停止发育。这一带地区地壳活跃,经常发生地震。1932年珠峰一带的一次地震,使得山脚下绒布寺的挂钟一起响了起来,寺庙屋顶被震塌了,天空中尘土弥漫,峰顶出现了彩云。

    地球的南极、北极早已众所周知,然而,地球还有一个极,在相当长时间内还鲜为人知,这就是地球的高极——青藏高原。一个多世纪前人们才注意到这块神秘的地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这块土地在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成为科技竞争的热点之一。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的地球第三极。

    (摘编自徐永清《珠峰——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材料二

    (摘编自“澎湃新闻”《北坡登顶60年,多少人把生命献给了珠峰》)

    材料三: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测量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备受关注。那么测绘与我们的日常有何关联?以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为例,它并非仅仅测出珠峰有多高这么简单。在登顶测量之前,国测一大队已在珠峰脚下和西藏其他地区进行了大量工作,所获得的GNSS、水准、重力以及气象测量的成果,可与以往资料结合,服务于冰川变化、地震、地壳运动等问题的研究。而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也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此次珠峰测高首次运用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2019年,国测一大队完成了西藏自治区连续运行基准站的全部建站工作,填补了我国最后一个省区的北斗系统基准站建设空白。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测绘服务范围涉及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并在区域经济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牧林业建设、水利建设、环境保护、抗震救灾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而最终,那个举世瞩目的珠峰海拔高度数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除了反映地质活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为制定整体环境政策提供参考外,李国鹏还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个星球上最高的一座山的‘身高’变化,或许也能满足人类共同的好奇心吧!”

    (摘编自“新华社”《珠峰“测身高”,与你我到底有啥关系?》)

    1下列关于珠穆朗玛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于横跨中国、不丹、尼泊尔等国的喜马拉雅山脉。

    B.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之巅,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C.珠穆朗玛峰所在地区地壳活跃,经常发生地震。

    D.珠峰宽二三百公里,长两千多公里,蔚为壮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山队员在高耸的山岩间发现了不少来自大海的生物贝壳化石,由此人们推知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区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

    B.近年来,尼泊尔、中国等国家都曾对珠峰进行高度测量,尽管数据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哪组数据,都表明珠峰是“地表最高”。

    C.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这标志着我国全部省区都已经完成了北斗系统基准站建设工作。

    D.数据显示,自1900年至2018年夏有293人永远地留在了珠峰所在的那片雪域。雪崩、坠亡、高山症是造成登山者死亡的三大原因。

    3根据材料内容,请简要概括我国对珠峰进行测量的意义有哪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化用典故,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②孔子说:“_____________。”强调了一个人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在艰苦的环境中坚贞不屈,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论语十则》)

    ③《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一个失其本心的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战役后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其中论证追击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⑤齐威王纳谏去蔽,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明君子广泛学习、常常自省的效果的一句是“___________”;列举“登高”“假舆马”“假舟楫”作用后,总结君子的过人之处的一句是“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作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的雄心,只怕也会是“___________”的结局。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听蜀僧濬弹琴》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这个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用典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文中也常常被用来含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曹操《短歌行》中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人才的思慕与渴望。

    (2)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批评世人违背标准争相苟且取悦他人的诗句是“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茂林修竹,_______,映带左右”。

    (3)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古代贤人自比殷勤接纳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

    (4)惨象,______;流言,_____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淇则有岸,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

  • 1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__________》)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不断向前发展之意。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过白土村

    王安石

    木杪田家出,城阴野迳分。

    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

    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

    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

    1以下对此诗进行的论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因被封荆国公,世人又称其王荆公,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 从诗体上讲,此诗当属五言律诗。律诗一般八句四联。依次被称作手联、颈联、颔联、尾联。中间两联要对仗,每联最后一字要押韵。

    C. 第一联中,“田家”“城阴(城北)”“野径”三词交代地点,照应题目,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田园诗。

    D. 第三联,采用比喻及视觉与嗅觉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木槿花瓣红艳,如同胭脂;荷花芬芳浓郁,如同麝香。

    E. 最后一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村庄人烟稀少,鸡鸭无主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伤之情。

    2本诗的第二联备受世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有感情的人,常有被感动的时候。有时是心中产生了共鸣;有时是触动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有时是受到了心灵的震动;有时是得到了终生受益的启发……而让人们感动的,有时是因为一件事;有时是因为一个人;有时是因为一个场景;有时是因为一部书;有时是因为一幅画;有时是因为一首歌;还有时是因为一句话……请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说说使你感动的事物,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