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越国以 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 顾计不知所出耳 将军宜枉驾顾之
C. 项伯夜驰 之沛公军 辍耕之垄上
D. 诚能得樊将军首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下列各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谈笑间,樯橹灰风烟灭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__________,极__________,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__________。因为以极__________表现极__________,读诗难免有时要“猜”。
A. 丰富 宽阔 简约 简约 概括
B. 简约 概括 宽阔 简约 丰富
C. 丰富 宽阔 概括 简约 简约
D. 简约 概括 丰富 宽阔 简约
4、(题文)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邻国之政 树之以桑
B.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其智乃反不能及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
D. 请以战喻 夫夷以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
B.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非二三子之罪也
D.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星星维修师
阿英
快跑,你又要迟到了。
小禾把书塞给我,冲我使劲儿挥挥手。小禾瘦得像一把柴,头发又黄又稀。她的身后,是几只吃草的羊。
从家到学校,有好几里路。每天我都会起晚,胡乱啃几口饼,书包拍打着屁股,奔出院门。跑完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就到了一个长满草的小山坡。小禾每天等在那里,把我的课本还给我。我放学回来,再把书借给她。
我曾问小禾,你咋不上学?
小禾答,我爹说了,让我好好放羊,等羊长肥,卖了钱,就供我念书。
小禾的娘有些痴傻,整日瘫在炕上。小禾除了放羊,还要做饭、哄弟弟。弟弟不到一岁,一醒来就哭。小禾把一小碗粥热好,放勺白糖,搅匀,尝尝温度,喂弟弟吃。弟弟尿了拉了,给他换被子,哼儿歌哄他睡。弟弟睡着了,她又要忙着洗洗涮涮。
小禾上不了学,就借我的课本看。被我揉烂的书,她总能变得平平整整,还有一股香味。
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
小禾抽噎起来。我安慰她说,要不是怕老师拿教鞭抽我,就送给你了。
小禾抹掉眼泪,翻开一页,说,这些星星画得不好看,我改了改。
我低头细看,也发觉,书里的星星确实呆气,蹲在纸上,像笨笨的甲虫。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
小禾的这根铅笔,是用蝉蜕换来的。放羊时,她爬上树,寻找一种金色的蝉蜕。村东有个老中医专收这个。
你们教室里,有星星吗?
我想起屋顶黑褐色的椽檩,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常有蜘蛛吊下来。
我梦见教室里长满了星星,小禾幽幽地说。
我望着小禾,星星好像在她眼底闪耀。我忍不住撒谎说,嗯,星星有时会飞进来。
升五年级后,学校担心我们考不上初中,就安排了晚自习。那时候没通电,大伙儿点蜡烛背书。我跟同桌说好,俩人合买一根蜡烛。天一黑,教室真有星星了。
每天下了晚自习,我才能把书给小禾。她只能夜里看书了。我想切下一截蜡烛送给小禾,同桌舍不得。
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
小禾哭了,说,村里的姐姐们都是小时候放羊,干杂活儿,哄弟弟;大点儿了就去外面打工,月月寄回钱;再过几年,回老家,嫁人,收笔彩礼,给弟弟盖房娶媳妇用 ……我不想这样。
哪家女娃不是这样?小禾爹踢翻一只凳子。
小禾的这些话,让我想起我姐。她只有过年时,才能回来几天。她在厂里,每天要踩十二小时缝纫机。我不由得难过起来,对小禾说,放心,我有办法。
我跑去教室。每张课桌上,都凝固着前一晚淌下的蜡油,扁扁的一小块。我拿铅笔刀小心刮下来,包在纸里,连米粒大的碎屑也没放过。有同学忽然说,你爷爷不是木匠吗?你会雕刻吗?给我的蜡烛刻条龙吧。他可能想起了评书里的盘龙柱。我心中一喜,这样的话,就又能刮一些蜡下来了。我用尽平素所学,刻了一条胖龙,又把残渣细细收集起来。
下了自习,我去找小禾,小禾爹呼噜打得山响。我小声说,快,把你爹的酒盅找出来。
我把蜡块压到酒盅里,埋进一根棉线,露个小头。火柴一擦,急吼吼地把一簇小火苗喷出来。那根棉线却懒懒的,不理它。火苗委屈了,缩成一粒小圆球。我向前捅捅火柴,火苗朝棉线拱过去。棉线先是害羞地瑟缩起身子,而后舒展开,尝了尝味道似的,舔了火苗一口。随即它有了精神头,把脑袋伸进火焰中心,几缕纤维变得透亮。火柴棍枯萎打卷了,棉线的脑袋上顶了一颗亮亮的豆子。随着我们的呼吸,那粒小火豆前滚一滚,后滚一滚,像小羊羔在玩耍。棉线身下的蜡块越来越软,彼此抱在一起。
小禾展开书,兴奋地看起来。
我用烫疼的手指,从她额头拽下几根燎焦的头发。
从此,班里的蜡烛被我雕成各种造型。但我并没有刮得太狠,我还给蜡烛们整容,将多出来的部分削下去补到凹陷处。同学给我取了个绰号:星星维修师。
不久后,父母带上我,去外地做生意,我再也没见过小禾。听说,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小禾哭得撕心裂肺,绝食好几天。
参加工作后,我又听说,小禾后来真的上了学,考到师范学院,毕业后回乡支教了。
我回去过一次。校园里的操场像开满了花朵,女孩男孩一样多。
推开教室的门,我不禁惊呆了——屋顶染成天空的样子,是梦幻般的宝石蓝,饱满的云朵像胖乎乎的绵羊。最引人注目的,是云朵间的星星,每一颗都不一样,但每一颗都那么亮。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禾告诉“我”她爹承诺卖了羊供她念书,后文小禾爹食言的情节与之相承,凸显小禾求学的艰难。
B.还“我”课本时,小禾总能把揉烂的书变得平整,书上还有一股“香味”,旨在刻画小禾爱干净的形象。
C.小禾每日面临着繁重的家务劳作,既要放羊,又要做饭、哄弟弟,还要洗洗涮涮,但她仍坚持借书学习。
D.棉线“舔了火苗一口”“有了精神头”“操场像开满了花朵”等语言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画面感。
【2】本文塑造了小禾爹怎样的形象?有何作用?
【3】“星星维修师”有哪几层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 两句描绘箫声悲凉幽怨,“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余韵悠长,如丝如缕,不曾断绝。
8、默写。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信誓旦旦,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又是全诗的主旨。
(3)《登高》中,杜甫面对萧萧落木、滚滚长江,发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感慨,以抒写自己漂泊异乡、晚年潦倒的悲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叹息是诗人遣兴抒怀时常见的做法,在古代诗人文中也屡见不鲜,李白《蜀道难》中在写山高用手可触摸星辰之后发出了“ ____”的叹息;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写自己人生坎坷、青丝转白的悲叹。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两句强调了空想不如学习。
(3)眼泪在古人眼里有着深刻含义,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则用“____”一句,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琵琶女身世以及自己遭遇的感慨。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 ;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中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化用东晋祖逖“击楫中流”典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鸿门宴》中“项庄舞剑”常用来比喻人的行动或思想别有所指,而《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①
文天祥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②。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③,满襟有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④。
【注】①此词为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②借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③南阳阡上: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阡,墓道。④菱花缺:指南朝乐昌公主由陈入隋,因破铜镜,终与附马徐德言“破镜重圆”。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词人在此句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词人用一“捱”字,生动刻画被因中度日如年的感受。
B.“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词人运用虚写手法,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中状元出仕宋王朝的青年美事,正如美人乘鸾上仙阙。
C.上片后两句中词人叙写自己经过了几年牢狱生涯后,生活突遭变化,肌玉暗消,以泪洗面,为了国家,品尝这青灯独对的苦味。
D.古代诗歌中常以美人香草寄托国家大事,此词就是蕴含此意。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天祥,本词豪放的词风,延续了其一贯的艺术风格。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
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诊,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仁宗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
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节选自《宋史·王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对,科举时代皇帝举行的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
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
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晦”表示每月三十。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
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都由皇后决定。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的礼仪,太后垂帘奏事。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曾曰:“利用素恃恩, 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14、作文
请以“我高中认识的新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复杂记叙文。(“复杂”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描写手法,叙事有波澜,有细节描写,能凸显人物个性。)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③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