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夜缒而出。
D. 不知东方之既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以下各句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共其乏困
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距关,毋内诸侯
3、下列各句中关于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三种形式。
B.古诗在体裁上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后多为近体诗。李白、杜甫都是唐朝杰出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都是近体诗。
C.宋词的风格一般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它们的代表词人分别是苏轼、辛弃疾和柳水、李清照。
D.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4、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 比诸侯之列(并列)
不得持尺兵(兵器) 吾属今为之虏矣(属于)
B. 诚能得樊将军首(确实) 谢家来贵门(辞别)
适得府君书(刚才) 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
C. 愿大王少假借之(原谅) 今行而无信(信用)
若入前为寿(假若) 顾计不知所出而耳(只是)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人不敢于忤视(逆)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臣死且不避(尚且)
5、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发愤著书
张大可
司马迁受腐刑在天汉三年十二月,出狱大约在天汉四年二、三月。这年司马迁四十九岁,出狱后被用为中书令。
中书令本由宦官充任,而司马迁因受腐刑得此官,他认为是人生极大的耻辱。他在《报任安书》中凄怆满怀地诉说他的痛苦,司马迁一气排列了十种耻辱,这都是人世间的极大不幸,而“最下腐刑极矣”。它使司马迁陷入了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痛苦境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在这种心境下,给予司马迁以生的力量,唯有那无声的立言事业还未完成。司马迁身受腐刑,体味三重,人主的喜怒无常,便意味着人臣的祸福莫测。专制主义的荼毒,擦亮了司马迁的眼睛,使他看清了“明主”这一绝对君权的残忍本质,深深认识到过去“以求亲媚于主上”是“大谬不然”,于是一反常态,表现了对国事、世事的冷漠。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已五十三岁,任中书令已五年,他除了埋头撰述《史记》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这时,司马迁的好友益州刺史任安,心中沉不住气了,他觉得要给司马迁以鼓励,给他写了一封信,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任安的信,好似一石击起千层浪,它把司马迁积滞在心中的郁闷引发出来,爆发在回信《报任安书》中。在这封信中,司马迁把他对世情的感慨,对人生的悲愤,对专制君王的认识,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尽情地倾吐出来,如泣如诉,慷慨悲凉,理正而辞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两千多年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既然宫刑是人生最大耻辱,为了人的气节尊严,就应早早自裁结束耻辱;但为了实现著述理想,立名后世,必须坚强地活下去;可是活下去,又遭世俗非议,等于继续受辱,即“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这种既觉得应该死而又不能去死的思想纽结,折磨得司马迁神不守舍,多次想到去自杀。最后司马迁抉择了隐忍立名的自新之路。也就是说功名重于名节。当一个人功名已就,或者以死可以立功名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死节;当一个人才能未尽,功名未立,死节不过如九牛一毛,不能产生社会影响时,他就应该隐忍发愤,建立功名。司马迁正是在这一基准点上找到了死节与立名的统一。所以在《史记》中,他既表彰那些死节者,又表彰那些隐忍苟活者,把历史人物的死写得生动有情。
《史记》中写了许多不甘屈辱,为保持名节而死的义士。齐国布衣王蠋在齐国沦丧濒于灭亡之时,仍“义不北面于燕,自尽身亡”;田横耻于降汉,自而死,他的五百宾客闻田横死,“亦皆自杀”;李广不堪“复对刀笔之吏”而自杀;项羽兵败愧对江东父老而自杀。司马迁称赞这些慕义而死的人,具有“高节”,“岂非至贤”,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象屈原那样“死而不容自疏”的高洁之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然而,在逆境中奋发,忍辱负重的志士,更加难能可贵。勾践卧薪尝胆,坚韧顽强,发愤雪耻,终灭强吴而称霸王,司马迁不仅许之以“贤”,还赞其“盖有禹之遗烈焉。”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名重后世,司马迁赞其为“烈丈夫”。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履典军奉旗者数矣,可谓壮土”,但是,当他被刘邦捉拿,为人奴而不死,受辱而不羞,“终为汉名将”,司马迁赞其为“贤者诚重其死。”这后一种忍辱负重的志士,司马迁认为更是值得敬仰的男子汉,“烈丈夫”。这一观点,不仅与世俗相违,而且颇谬于圣人的是非。一般世俗观点,认为忍辱负重是贪生怕死,若被刑戮,“中材以上且羞其行”。孔孟遗教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那些一遇侮辱就轻身自杀的人,在司马迁看来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的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勇士。慕义而死,保持名节;忍辱负重,自奋立名,怎样处理好这二者的界限是很难的。前已述及,司马迁提出了一个“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标准。人生最宝贵的生命不是不可牺牲,而要让它闪光,死得有价值。一个人若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待后人评说,而仅仅以一死来对黑暗进行抗争,岂不是“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司马迁在忍辱与生死的痛苦抉择中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他从沉痛中奋起,坚强地活下来,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完成《史记》。司马迁终于从个人的悲怨中解脱出来,忍辱著书,留下了宝贵的实录作品。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节选自张大可著的《司马迁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发愤著书,所谓“发愤”,就是指一个人身处逆境而其志不屈,更加激扬奋发而有所作为。司马迁就是如此。
B. 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崇高的人格。
C. 本文择取了司马迁的重要人生阶段,评述了他发愤著书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史记》的内容、体例,升华了《史记》的主题。
D. 司马迁身受腐刑,使他看清了世情的冷漠和君权的残忍本质,于是表现了对国事、世事的关心。
【2】司马迁发愤著书,有哪几方面的内容?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 表明对待有德行的人和没有德行的人的不同态度。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指出不从师学习就不能解惑的后果。
(3)君子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认识到了这一点。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__________”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_________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2)《氓》中,借河水和低湿洼地来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一定限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句名篇默写
(1)重湖叠?清嘉,__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2)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3)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6)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9)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
(10)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短暂休止创造特殊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彰显宋武帝刘裕骁勇善战的气魄,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
(6)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品评“菊”和“牡丹”所象征的德行品格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设喻,从行路角度论证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谈到,面对学习,古代的圣人与一般人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圣人的做法是“________”;一般人的做法是“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要广泛学习并具有反思精神,才能提升自己。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城南
佚名(两汉)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中“战城南,死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
B.诗歌中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环境的宁静祥和,似乎在向战争中死去的战士默哀、祈祷。
C.“为我谓乌”中的“我”可以指“诗人”,也可以指“死去的战士”,都可理解为“我”或者“死去的战士”在乌鸦啄食之前对乌鸦有所请求。
D.这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但诗中也运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诗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就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例证。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迁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学曾入驻山海,檄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大捷。进右副都御史。学曾乃易置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以疾去。起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旋改吏部,转左侍郎。
穆宗崩,大学士高拱欲去冯保,属言官论劾。学曾遗书大学士张居正曰:“外人皆言公与保有谋,遗诏亦出公手。今日之事,不宜复护此阁。”居正怒。及拱被逐,举朝失色,学曾独大言曰:“上践祚伊始,辄逐顾命大臣,且诏出何人,不可不明示百官。”要诸大臣诣居正邸争之。诸大臣多不往,居正亦辞以疾。自是益忤。出为南京右都御史。未上,给事中宗弘暹希居正指劾之。诏以故官候调,学曾遂归。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起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明年,哱拜反,遂煽诸部为乱。全陕皆震动。学曾檄副总兵李昫率游击吴显趋灵州,别遣游击赵武趋鸣沙州,沿河扼贼南渡。翼日,贼胁庆王上东城,乞暂罢兵,诡言愿献首恶。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
初,学曾欲招东旸、朝,令杀拜父子赎罪。东旸射书城外,约内应,夜半举火。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
学曾任事劳勚。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如松言:“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梦熊亦推功学曾。帝不听,居家数年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B.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C.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D.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登基”“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宗皇帝去世后,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弹劾他。魏学曾写信给张居正道,朝廷官吏都说他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他手。他不应该庇护冯保。魏学曾因此得罪了张居正。
B.魏学曾被贬为南京右都御史。还没有上任的时候,给事中宗弘暹受张居正指使弹劾他。但是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
C.魏学曾想招降刘东旸、许朝,命令他们杀死哱拜父子。刘东旸用箭将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但是点火后,城外的官军未到,结果刘东旸、许朝他们都被叛贼杀死了。
D.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就是魏学曾先提出的建议。等到宣报大捷之后,多数官员说魏学曾无罪。但是皇帝没有听从,魏学曾最终还是在家乡死去。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命名,源自中医的《汤头歌》,小汤可理解为“药”,取“药到病除”之意。
材料二: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命名,源自中国古典神话传说,火神祝融和雷神雷震子都是正义之神,而瘟疫是邪恶的瘟神所为,取火神和雷神之名,正是“以正制邪”之意。
材料三:小汤山、火神山、雷神山,后面都有一个“山”字,象征“阻挡、屏障”,取“阻断传染”之意。
材料四:中国的载人飞船叫“神舟”,探月工程叫“嫦娥”,首辆月球车叫“玉兔”,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叫“鹊桥”,载人空间站叫“天宫”,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叫“墨子”,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叫“悟空”……
这些名字的背后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信,更看到中国精神的希望和力量!对此,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