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 ①弃甲曳兵而走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②臣不胜受恩感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加之以师旅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构怨于诸侯 西取由余于戎
D.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寻死觅活 宽宏大量 磨拳擦掌
B.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
C.五彩斑斓 别出心裁 欢呼鹊跃
D.微乎其微 因地治宜 踌躇满志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或师焉,或不焉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须臾成五采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B.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幸。”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淸淸白白做人。
D. 你们店里的商品质优价廉,服务态度也好,我下次一定惠顾。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走正门
王春迪
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丰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 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C. 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D.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2】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以“走正门”为题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 ______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引用《诗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并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思念之情。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动写静,表现了村居生活淳朴宁静,充满情趣。
(3)《琵琶行(并序)》以月造境,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营造出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以“___________”一句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
(4)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一句旗帜鲜明地指出老师的作用。
(5)《赤壁赋》中,同是饮酒,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苏子与客“________”一句,把自己和英雄进行了对比。
(6)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一句描写水波动荡升起烟雾的奇特景象,又以“古来万事东流水”句慨叹世事如水,一去不复返。
(7)《诗经·静女》中俏皮地提醒荑草是因美人之赠而美的一句“________”。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吾一日长乎尓,____________。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____________ 。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
(4)千乘之国,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3)《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
(3)《齐桓晋文之事》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②貔虎,貔与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鱼龙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泊。
D.全词结尾,词人将满腔伤感融入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B.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C.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D.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委质,意思是呈献礼物,表示忠诚信实。子路“儒服委质”表恭敬拜师之意。
B.折狱,指判决诉讼案件。古人“折狱”很重视听取陈述,这是官员职责所在。
C.升堂,旧谓官吏登堂理事,指官员在官衙召集下属官吏会同当事人处理案件。
D.结缨,指系好帽带。子路“结缨而死”的行为体现了对夫子礼仪教导的遵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生性质朴,曾经帮助过孔子,在孔子的引导下,拜孔子为师,成为孔子徒众中极为有名的弟子。
B.卫灵公的太子蒉聩因为得罪南子而出逃;后来回国成功发动了政变,取代其儿子卫出公而成为国君。
C.孔子认为子路有一定的管理政务的能力,同时指出他的弱点,对他最后的悲剧结局也有一定的预见。
D.孔悝作乱时,子路本可避祸全身,子羔的劝说也没能阻止他,最后死于乱中,孔子闻讯,极为伤悲。
【4】孔子之前曾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后闻听卫国政变,断言“嗟乎,由死矣!”子路果真死掉。你认为孔子的判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回首走过的人生旅程,我们欣赏过神奇瑰丽的美景、经历过艰辛寂寞的学习、体会过酸甜苦辣的人情、惊叹过博大精深的思想、赞叹过幽情壮彩的文化……这些都化成我们生命中弥足珍贵的记忆,也塑造了现在的自己。
请以“总会想起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主题要鲜明;(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不少于800字;(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