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笔者也在这里发表一些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高见。
B.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的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C. 文学社的成立得到了专家的鼎力支持,王蒙、贾平凹等知名作家忝列其间。
D. 得知贵公司明天举行开业庆典,本人届时将拨冗出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但不仅仅是一般的艺术品,而更为根本的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
B. 毛泽东诗词乃是笔锋运行于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之间,却包含着雄伟的气魄、巨大的智慧和从容的风度。
C. 在历史的旷野中,毛泽东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正是这一不断延伸的历史时段,它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长的审视距离。
D. 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和建设史。
3、下列各句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持千金之资币物
C. 被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子亦有不利焉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内容上的分类,后三者是表现手法。
B.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溢靖节。他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C.建安文学是东汉末年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其主要风格是浪漫飘逸,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期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期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证方法丰富。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攀登过程中山路崎岖盘旋和时间流逝之快。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颇有渊源,但情调却有显著区别。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开篇即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高看到的悲凉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点出李蟠文章爱好,而“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修养。
9、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使百姓变得勇敢并懂规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忌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暮春咏归图”,其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给我们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化一的动人景象。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惠君看到庖丁解牛的场面后发出“____________”的追问,进而引出庖丁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道”与“技”的关系。
(2)先贤之志是指明归宿的灯塔,曾皙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沐浴临风酣歌而归的理想社会图景;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林觉民舍夫妻深情为民族大义;杜甫登临岳阳楼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人身世遭际联想到“____________”的国事,抒发“____________”的忧国忧民之悲,余韵无穷……理想的社会是怎样的?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先哲的探索从未停止!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而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和借代手法,借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表达对贤才渴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描述违背标准,苟合于人之行为的两句是:________,竞周容以为度。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首联第二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
C.颈联中“归马”点明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音韵和谐,有音乐美,渲染了欢快的气氛。
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2】请写出“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的意思,并分析其中包含的复杂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①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②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③。”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注】①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②甲:盔甲,代指军队。③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节选自《战国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B.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C.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D.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指古代诸侯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皇子或者封王的贵族。
B.万乘:一万辆兵车;战国时,诸侯小的为千乘,大的为万乘。
C.寡人:指寡德的人,古代国君、诸侯王的谦称;诸侯夫人亦自称寡人。
D.大司马:也称司马,周代为主掌武事之官,后世也常以大司马称刑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襄王用五百里东地换取回国葬父的机会,是从道义上做出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慎子颇有谋略,虑事周全,当出现难题时及时提醒楚襄王听取朝中各位大臣的意见并能综合分析判断。
C.上柱国子良的计策既让楚怀王不失信又不让楚国蒙羞,但未考虑到齐楚实力的差异和进攻的后果这一现实。
D.秦国派五十万大军压境,指出了齐国的不仁道和不正义,而楚国则未动一兵一卒就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
(2)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世界是一个整体。山火焚烧,破坏的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物种;地震、海啸、蝗虫袭来,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地区的灾难;病毒横行,跨越五洲四海,侵袭不同肤色的人群。——网络文摘
②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王阳明
合则俱利,分则全伤。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假如今年九月在中国沈阳举办第一届关于世界气候、卫生、安全的综合性大会,各国代表共商大计,为达成公平而有效的协议而努力,但某国代表却发表了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言论。
任务一:作为中方发言人的你,想发表什么样的观点?请写一篇发言稿。
任务二:作为一名收看电视转播的中学生,你想反驳某国代表的言论,请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从以上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和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