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北海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铿尔 亦反其本矣

    B.向使四君却客而不 

    C.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 夫人之力不及此

    D.不宜 霜露,斩荆棘

  • 2、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下列不当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

    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舞台说明、剧名等构成

    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 3、下列特殊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

    B.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C.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被动句)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dot##钩心斗角 ②今之众人一旦不能有 ④思厥先祖父

    ⑤多于市人言语 ⑥盖失强援 ⑦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⑧闻道有先后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 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表明:我们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应走入历史纵深,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

    “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习近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法两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重要论断,立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准确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及其时代价值。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战乱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关于这一点,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实践,逐渐形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与假借六种造字法与用字法,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人文情怀。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形式。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中华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于我们从文献典籍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指导意义。

    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产生了“汉学”,众多学者精心研究整理古代文献,纠正了许多错误。学者们在研究中探索和掌握了一系列严密的搜集、排比、分类以及识别文献资料的方法,为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智慧和心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09月02日07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B. 只有深入理解了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C.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

    D. 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四个维度的阐述属于并列关系。

    B. 在阐述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一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事实论证。

    C. 文章立足历史纵深,彰显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立场。

    D. 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典籍,既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政治和文化的本领。

    B. 书面语言相同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C. 为了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汉字形成了符号系统。

    D. 清代的“汉学”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而著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赤在回答中表明了自己政治志向,对此,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 8、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兵车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杜甫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2)《登高》中情境交融,意境阔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夜书怀》中,作者以沙鸥自况,抒发漂泊无依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阳楼》诗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马设喻从正面说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2)韩愈《师说》中深刻剖析士大夫不愿从师的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傲岸不屈的个性。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以美人为喻,表达苏轼理想不得实现的怅惘之情。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也侧面看出他的谦逊。

    (3)杜甫在《登高》中借落叶与江水来渲染秋景苍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用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写他们的青春和才华;用“_________”写出了他们奔放、强劲有力;用“__________”直接表达了他们对权贵的蔑视。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行之人受到荆轲“慷慨羽声”感染而表现出同仇敌忾神态、状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安闲、自在,正是徐志摩向往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各题。

    浪淘沙

    皇甫松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宿鹭眠鸡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注:①罾(zēnɡ)船:渔船。②沙嘴:江河入海口两侧凸出的狭长泥沙沉积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首句写景视野开阔,江边滩头上连接成片的小草茸细,林木疏朗。

    B.词人借“半”字写出了恶浪滔天之态,也写出了江中渔船几乎要倾覆的险境。

    C.本词一二句一静一动,一远一近,一虚一实,描绘出了一幅荒沙野水图景。

    D.第三句紧承对浪、船的描写,引出飞鸟寻旧浦的话题,暗示已是日暮时分。

    2“去年沙嘴是江心”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流露了什么感倩?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选白《唐才子传卷六·白居易》,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并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B.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C.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D.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并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B.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称某官知制诰。

    C.致仕:与古代官职的变动有关,它与“左迁”“出”“谪”“黜”“罢”等词均表示官职的贬谪。

    D.六义:诗经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非凡。曾拜谒顾况,顾况把他推荐给了中书舍人;在中书舍人主持的选拔英才的进士考试中,白居易全都考中。

    B.白居易诗名远播。他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

    C.白居易性格忠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原因之一。

    D.白居易能随遇而安。失意时借佛教生死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卜居履道里,以品茶饮酒、谈禅咏古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5】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顾况对白居易的态度先后有何不同,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4年圣诞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出现了奇异的一幕:战线两侧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士兵不约而同地放下武器,爬出战壕,走到曾经的“无人区”庆祝节日,交换礼品。这就是著名的“圣诞节停战”。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

    材料二:2007年,科特迪瓦内战频仍。足球明星德罗巴提议将3月的非洲杯预选赛放在叛军首都布尔凯举行,并邀请200名政府军前往观战,还送给叛军领袖一双印着“为了和平而团结”的球鞋。这是内战爆发以来双方首次没有敌意的见面,最终,科特迪瓦5球大胜,大家共同欢呼。足球竟成为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习近平在20201112日的《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致辞》

    新学期开学,校团委计划举办一个“祈愿世界和平”的主题团会。请你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