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此亡秦之续耳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夫晋,何厌之有?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大王来何操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的运用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开创了山水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C.雪莱,英国著名诗人,代表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考古学家、剧作家,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D.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将进酒》《短歌行》《碣石篇》《龟虽寿》等。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无能为也已 何厌之有 共其乏困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失其所与,不知 日以尽矣 秦伯说 今日往而不反者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
D.图穷而匕首见 皆为戮没 设九宾礼于廷 终已不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 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 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D.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孤独的守望
(1)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2)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3)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的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4)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5)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6)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7)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8)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我看见空地上面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9)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的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10)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11)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12)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金灿灿的苞谷做背景,映衬着主人也发出金灿灿的光。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两把硕大的巨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13)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14)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15)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第(8)段的“一方石碾”“空地上的水井里”,让作者对乡村的逝去感到惋惜。
B.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记游手法,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写景状物淡而有味。
C.本文表达作者对美丽山村行将消失的痛惜之情,文中老人既有热情淳朴的一面,也有落后守旧的一面,作者哀其不幸。
D.“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群”“高楼大厦”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繁华,表达作者对城市的热爱。
E第(7)-(9)段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感受,是希望人们对美丽村庄行将消失给予高度关注。
(2)请找出文中两个有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指出其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纵观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孤独的守望”能否替换成“老人的守望”?为什么?
(4)请从文体出发,探究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能否删除,为什么?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女主人公追述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有才学之人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运用两个比喻表达自己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和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主人公采到莲花欲送给心上人,而心上人却远在天涯无人可送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听觉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名句是“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围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一词,已成为敌对双方政治谈判斗争的代名词,《鸿门宴》中的一些语言,已成为千古的名句,如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高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问“志”,从“_________”神态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的回答“_________,以侯君子”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而曾皙则以“_________,风乎舞雩,________”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故孔子“为国以礼,________”的理由来哂子路。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了“木”与“流”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继而引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
(3)“舟”不仅载诗人远游,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当诗人孤独的时候,“舟”便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物象,如: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曹操《短歌行》(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呜,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下列对文本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不是让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建功立业,情感看似消极实则积极。
B.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中,诗人用相传最早的造酒人杜康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借饮酒解除了心头的忧虑。
C. 曹操不借“朝露”抒发个人之情,只以此巧妙地提醒天下贤才,人生就像“朝露”,要赶紧拿定主意到自己这里来施展抱负。
D.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中的“君”字,在本诗中具有特指意义,不指某一个具体的品行良好的人,而是指广大的“贤才”。
E. 本节选部分通过诗人宴会上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的情怀,达到了寓理于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目的。
【2】本节选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於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②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1】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李信打败并驱逐了燕太子丹。
B.李信率军攻楚,一开始很顺利,但最终大败而归。
C.秦国是先灭赵国后灭楚国。
D.相对于李信,王翦对灭楚之战的估计很保守。
【2】送行时,秦始皇听了王翦的要求后“大笑”,是因为( )
A.王翦作为大将军却如此贪财。
B.王翦坦诚地承认了自己贪财。
C.王翦坦率地对秦始皇有功不封表达微词。
D.王翦手握重兵但不打算造反。
【3】用以下词语形容王翦,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得陇望蜀
B.老谋深算
C.刚正耿直
D.恃宠而骄
【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李信大败,秦始皇不得不亲自去请王翦出山。
B.王翦后来问秦始皇要了五倍于前的田产。
C.王翦在灭楚之战动用了秦国几乎全部的军队。
D.王翦表现得太过贪婪,连部下都看不下去了。
14、写作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得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会捡别人不愿捡的垃圾;会在人多的公交车上主动给别人让座;不管多着急,都耐心的等待红绿灯的指示-----在一般人看来,他们是傻人,总让自己受累,不知道见机行事,遇事变通。但我们知道,在傻的现象背后是一个个不傻的灵魂。
请认真阅读以上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