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②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③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④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⑤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⑥断头置城上
⑦而幸生也何为 ⑧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⑩扼腕墓道
⑪斯固百世之遇也 ⑫不能容于远近
A. ③⑧⑨
B. ①④⑫
C. ②③⑫
D. ③⑦⑪
2、下列选项中,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时怒不可遏,但翌日见到刘邦来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说出曹无伤告密之事,这体现项羽恃勇骄横、胸无城府、拙于应变的性格。
B.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实则深入虎穴,刘邦做到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回到军中立诛曹无伤,则体现他的坚决果断。
C.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是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他能在危急时刻出使秦师,勇闯秦营,是一位勇士;同时他还是一位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
D.“子路率尔对曰”之后“夫子哂之”。“率尔”一词充分体现出子路鲁莽直率、好胜自诩的性格特征。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
①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②你作为李老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
③中学语文课文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中学生打基础,而鲁迅杂文令疲惫不堪的学子们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
④邹昊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们的干部,采用全程电子跟踪管理,既保证了整个流程的公开透明,也避免了瓜田李下之嫌。
⑤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来的,她在美国女子1500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令许多明星运动员难以望其项背。
⑥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
, 。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A. 兄弟亲情海峡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B. 海峡兄弟亲情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C. 兄弟亲情不能被海峡隔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D. 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八岁的旷野
冯彩霞
小师傅叫细刻,只有十八,和我同岁,而我得叫他师傅。在知道他的实际年龄后,我喊师傅就不大情愿了。我跟在他身后,看他将漆熟练地刷在门框上,刷子翻飞,漆薄而匀。刷完后他扭回头,脸上有得意之色。我撇嘴,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是刷漆吗,用不了两天我就会刷得比你好!
看我不服,又领我走到另一个房间。一扇未完工的木门架在工作台上。他拿起刨子,闭上一只眼。刨子在木门上轻快地滑翔,刨花像浪花一样翻卷,木头的清香塞满了我的鼻孔。他吹着口哨将刨子交给我。我整个身子俯在木门上方,双手端平刨子,然后向前推进,刚推了不足二十公分,卡住,拿起刨子再推,再卡住。我满头大汗地抬起头,他眉梢眼角里满是挑衅,好像在说,怎么样?服不服?
我从背包里拿出素描纸,对着他刷刷几笔,一幅肖像出现在纸上。他瞄了眼,不屑地说,怎么把我画成这样?
后来,他刨木门,我就在旁边看书,看《诗潮》,看《十月》。他偶尔看一眼封皮,嘴撇得能跨过鸭绿江。他指着窗外的梧桐树说,诗人,你能为它做首诗吗?我瞧一眼那棵梧桐树,一棵破树有什么好写的?既没开花,也没落叶。我涨红了脸说,你也知道诗?
这叫实习吗?考进这个学校,而且学习装饰设计专业,刚入校两个月,学校就将我们扔到这个工地,美其名曰:初步感知。
日子就像窗外无精打采的梧桐。
小师傅今天对着块小木料雕刻。我坐在旁边的一块木板上,大声朗读海子的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小师傅的刻刀上下翻飞,偶尔他会将那块惨遭蹂躏的木块举到眼前,反复地看。他当我不存在可以,怎么可以漠视海子?小师傅只会背《咏鹅》,他也许根本不知道海子这个人。
百无聊赖,我又拿出素描纸,细细端详他,擦了又改。发现他正盯着我看,我长舒一口气,师傅,没把你画丑吧?他点了点头说,太俊了,这还不是我。到底哪里不像了?他慢声细语地说,你画的人在想什么?我一愣,我怎么知道?他说,你都不知道他想什么,怎么能画得像呢?我把嘴张得老大。这好像应该叫神韵,教画的老师曾说过。
与此同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条龙的龙爪正努力张开着伸向我。龙鳞片片都微张着,龙头高昂,龙目奋睁,龙尾遒劲。底座是朵朵祥云。云的线条柔和,龙则恣肆张扬。龙嘴里还含着一颗龙珠。我看呆了,小心地伸出手指,拔转那颗木珠。木珠轻盈地旋转起来,像踮着脚尖跳舞的少女。我心花怒放,搂过那条龙细细抚弄。他说,大小姐,慢着点,我还得打磨呢。我有些疑惑,这还用打磨?小师傅说,不仅要打磨,还要上漆。我结结巴巴地问,师傅,你能雕小的吗?项链坠那么小。
再后来,我马不停蹄地跟在他后面刷漆,打排钉,弹线,刨木板,忙得不亦乐乎。他总是表现得一本正经,说,你得动脑子想想如果是你,这儿你想怎么设计,那儿你又想怎么设计,知道了吧?我说,我学是因为你,我以后断然是不干这个的。他说,如果有一天我再接到一套图纸,设计师的名字是你,你说会怎么样?说完,他好像还充满了遐想似的咂咂嘴。
工地外面是大片的旷野,绿草新鲜逼人。此后的很多天,他常常在旷野里独坐,或者看天,或者叹气。
春节将至,工地还没放假,小师傅竟提前走了,连个招呼也没打。有人说,他走前在工地前的旷野里,一个人坐了半夜。
春节过后,我拿出小师傅的肖像,左看不像,右看不像。果真不像小师傅。有股热血直冲脑门,我支起画板开始重画。小师傅紧锁的眉头,抽动的嘴角,偷偷的笑,不屑,羞,窘。小师傅恨铁不成钢的苛责。小师傅轻快的口哨,躲避的眼神……我的心怦怦跳动,我拿笔的手颤抖不止,我决定去找小师傅,并将这幅画交给他,问问他,现在像他了吗。
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又坐了五个小时的大巴,再转乘一辆当地蹦蹦车。蹦蹦车将我甩在大山的脚下,扬长而去。
“姑娘,你是想进山吗?”我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我们是一个寨子的,细刻他师父的女儿,叫精雕,和她爸闹翻了。她不同意嫁给细刻了,说怕耽误他。她爸一着急,得了场大病,接着瘫痪了。细刻这孩子,跟师父亲着呢。也是,他亲爹娘也够狠心的,把这孩子扔山上,要不是他师父,细刻早就冻死了,要不就被狼吃了。听说细刻灵光得很,什么都一学就会,城里人都看重他呢。他骨头里可能就是城里人!”
我找到了小师傅家,精雕不在,小师傅正在喂鸡。这个院子和别的院子一样,都是石头屋子木栅栏,还有个木匠的工作台。
小师傅看见我,一脸的惊喜。他局促地用毛巾擦净凳子递给我,把水杯烫了一遍又一遍。我对细刻说,这小院真温馨,要是再有两个孩子,就更温馨了。床上的老人眼神复杂地望着我说,你看看,这个家就这个样儿。
我说,这个家挺好呀,放心吧老师傅,有细刻在,这个家会越来越好!
我要走了。
我说,再见,小师傅。
小师傅的喉节动了动,并没有发出声音,只是冲我挥挥手。
开学后不久,我收到个包裹,打开层层包装,最后是一个小锦盒,红色绒面上静卧着一只精巧的小龙。这只龙晶莹剔透,它的眼睛有些无奈,似乎在看着我。我的眼睛潮湿起来。我的手指无法伸进去拨弄龙珠了,我用针拨弄它,它旋转起来,像快乐的木马。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师傅细刻,记忆中,常看到一个男人的背影,在旷野里安静地坐着。
(取材于冯彩霞《十八岁的旷野》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我”与小师傅细刻比拼各自的“手艺”,两个充满好胜心互相看不上的少男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B.小师傅虽然不懂诗歌,但能在短时间内将手里的木头雕刻成一条极具神韵的龙,让“我”非常震惊。
C.春节过后,我的重画之作方才抓住了小师傅的某些神韵,为了把这幅画作交给他并当面询问,我决定前往其家乡寻找他。
D.小说以“我”对细刻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充分运用多种手法去塑造人物,语言质朴有感染力。
【2】请以小师傅细刻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作品中有两次对细刻所雕之龙的特写,请分别概括所雕之龙的特点及描写背后蕴含的细刻情感。
【4】法律上,细刻并无尽孝于师父的义务,但小说结尾,细刻作出回乡照顾师父的选择,体现了细刻怎样的品质?请依据作品,结合《乡土中国》理论方面的阅读积累,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松倒挂倚绝壁。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9)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
(10) 孟子主张兴办教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11)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比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深刻、生动、凝练、富有诗意,具有“点铁成金”之妙。
(12)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两句是“______,____。”
(2)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固如一死生为虚诞,_____”这两句暗含着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3)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示希望自己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 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2)《登岳阳楼》中诗人采用借代手法,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描绘金陵锦绣江山图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走在雨巷中,诗人希望逢着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的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作于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而“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B.颔联二句: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
C.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
D.尾联之妙,在于以问句作结。这里以“向谁言”问之,情绪喷涌而出,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2】诗中说“地迥楼高易断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断魂”的原因。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①,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②,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③,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毂?”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④,右属櫜鞬⑤,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⑥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校:同“较”,较量,对抗。②骈胁(piánxié):又名骈肋,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属生理畸形。古人认为这是圣人之像。③飧:晚饭。④鞭弭(mǐ):鞭和弓。⑤櫜鞬( ɡāojiān):马上盛弓箭的器具。⑥唐叔:晋国始祖,周成王之弟,封于唐,其子改国号为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B.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C.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D.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B.乘,古代一车六马为一乘。春秋时,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来表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C.不毂,先秦时期诸侯国君主对自己的谦称。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还有“孤”“寡人”等。
D.三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三舍为九十里。后人常用成语“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在蒲城时,面对晋国军队的讨伐,他不愿与君父为敌,没有迎战选择逃跑。
B.重耳到了齐国之后,耽于安乐的生活,后被姜氏和子犯灌醉,被迫继续流亡。
C.在楚国,面对楚王“何以报我”的提问,重耳承诺将来若两军交战,会先礼后兵。
D.重耳常年流亡,各国均对他礼遇有加,比如齐桓公赠马给他,还给他娶妻。
【4】把下面课内和课外文段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14、写作 40分
24.请以“十六岁,我想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要写成诗歌;
(2)文中不要出现学校姓名班级等与考生相关的信息;
(3)书写工整;
(4)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