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彩光。我怀疑自己看见海市蜃楼了,但又觉得那还是一片彩虹而已。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B.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黄教授,当年攻读博士学位时,皓首穷经编著的《园艺学》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C.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D. 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南辕北辙: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2、下列四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组是
A. 而今安在哉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死生亦大矣 此余之所得也
C. 闻呼即至,甚见亲遇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导态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经济遭遇了一系列就业情况的恶化,对此,大约90万就业人员都有切肤之痛。
②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③这所有名的中学将原来的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柔的小步舞曲,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暮鼓,死气沉沉,让人提不起精神。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⑤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
⑥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B.今年春季,该省沿海地区要完成3 700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C.一个衡量人类幸福的新指标应包含这些维度:经济和工作保障、健康、教育、个人环境和工作环境、安全感和尊重、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宜人的自然环境、及人身安全。
D.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举措。
5、下列交际用语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惊闻家父逝世,足下天性素孝,罹此大故,伤感必过,为子女计,尚望勿过哀毁。
B.中国政府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地区间矛盾,不能两句话说不一块儿就动刀动枪。
C.对于有兴趣投资木王山森林公园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值此良辰吉日,正是犬子金榜题名时,感谢各位亲朋亲临祝贺,不胜感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爱水
张秀亚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布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潺湲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璋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逢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徜祥,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
在柳荫里静听那汩汩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光。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
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
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朦胧水雾,以及激滟清光里,引人系恋。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般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这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浅了,堤边水位低了,水蓼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边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蜿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潺湲的柔声”“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作者笔触细腻,笔下的水不仅有声色之美,而且可以化解忧思。
B.文章在回忆中插入从前的诗作,表达怀念之情同时,还表达了没有帮助卖书老人的憾恨,作者为此耿耿于怀。
C.文章写什刹海的水,把周围景物、四季变化和其中人事融于一体,多侧面表现了什刹海的美,丰富了文章内容。
D.文章结尾回到眼前,交代写作源起,以“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收束全篇,将作者的怀念之情推向高潮。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
【3】作者为什么说“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学习前贤,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物设喻,抒发了人生短暂与渺小的感慨。
(2)《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赞美管箫之美,实际上是在赞美姑娘的美丽。
(3)李煜的《虞美人》中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在困苦失意中年华老去的情景,抒发了因国难家恨而生的悲愤之情。
(5)《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异曲同工。
(6)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青春诗会的开场白,请你补全。
青春是一首诗,它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的豪情壮志,它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的忧思感叹,它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傲骨力量,它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的不懈坚持。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青春因理想而热烈,青春因奋斗而无悔。
10、根据情景,默写相关的句子。
(1)《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洞庭湖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孟浩然曾咏叹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而杜甫在《登岳阳楼》也曾称赞过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壮美景象。
(2)《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点出了美玉一般的湖面上泛着一叶扁舟,真似仙境。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 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怚: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B.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C.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D.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2】下列四个选项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属于我国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我国其他的纪年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
B. 文中“寡人以不用将军计”的“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同样属于古代皇帝自称的还有“朕”,这是古代皇帝的专用词。
C. 本文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共分五种体裁: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D. 文中第一段的“归老”,意思是辞官养老,与之类似的词语还有“告老”、“乞骸骨”、“致仕”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 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 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 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14、作文
(1)题目:____________,让我欢喜让我忧
(2)要求:将题目补全,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