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舟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B.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C.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的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D.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他生未此生休 卜:预料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检查,检验

    C.银瓶破水浆迸 乍:突然

    D.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 3、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活用情况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   使使以大王

    B. 发尽指冠   踞以骂曰

    C. 太子之   其人居未来

    D. 函陵   又而为歌

  • 4、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5、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觞满酌(拿起)   草而坐(披戴)

    B. 术业有专(学习,研究)   枉用相(存在)

    C. 莫消长也(最终)   譬如朝露,去日多(痛苦)

    D. 有道而正焉(靠近)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看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归东方生态文化的经典价值   王岳川

    当今世界正在兴起一种“回归经典”的文化大潮。人文学者应该在回归经典中“守正创新”,在“物质现代化”进程中开始实现“精神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必须从本民族高度向人类共同高度出发,坚持文化拿来与输出中的自主创新,使中国思想成为人类思想。

    中国文化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即思想文化、艺术文化、实用文化。思想文化主要是儒道佛三家。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佛家文化主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除思想文化以外,还有以琴棋书画为主的艺术文化和节日民间文化。

    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内容表现为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命脉,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幽眇境界和自由精神。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冲突中建立自己的形象和本质,相反,中国人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把握自己的本真精神,获得自己的本质特征。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分别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三个维度。儒家强调的是“和谐之境”,道家强调的是“妙道之境”,佛家强调的是“慈悲之境”。和谐、妙道、慈悲是三家的最高境界。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一种中庸平和、辩证宽容、知足常乐、幽默圆熟的多元特性。文化是不止息的精神生态创造过程,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构成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氛围,一个具有宇宙论、生死论、功利观、意义论的东方价值整体。中国文化逐渐世界化正在成为可能。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西方现代性扩张导致的东方各国的“全盘西化”浪潮,已经被百年历史证明不是东方的福音,而是人类单面化和异化的开始。人类遭遇的问题,核大战也罢,资源耗尽也罢,环境污染也罢,沙漠化也罢,海啸也罢,都告诉人们一个事实,现代性到了极度膨胀的程度就会反过来毁灭人类。现代性为人们承诺美好生活的同时,又带给人们太多的生态灾难: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文化生态危机,它使得森林毁灭、水土流失、河海污染、物种退化、精神失落、道德沦丧、心态失衡,形成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大灾场。

    人类的精神生态遭遇到空前的危机。在欧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导引下,无论是亚洲还是非洲都正在走向“理论翻新时代”和“肉体体验时代”。于是,升级、突破、扩展、肉身感、消费主义就成为这代人的精神轨迹。当代人成为从旧的“经验时代”蜕变出来又仰望着“理论时代”的中间人,他们从生活话语方式、日常行为模式和当下时尚态度中,将生活娱乐化、文化流行化、生命肉身化、精神平面化。这些因素在一种“新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当代人的想象、城市的色彩和气质、周边的环境和思维的演变。面对精神生态失衡的消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哲人们提倡具有文化生态意义的“重回乡土、感受生命大地”的精神复归方式。

    东方差异性文化使得西方一流思想家开始了对“东方”的全新关注。如果我们什么都“拿来”而不“输出”的话,东西方文化就会出现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可以认为,西方正在吸收东方文化精神而从事人类文化的新整合。换言之,新世纪西方知识界将目光转向东方,必将给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和社科认识模式以新思维,并将给被西方中心主义边缘化的东方知识界带来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勇气和重新寻求人类未来文化新价值的文化契机。

    (选自2010年6月16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关于“中国文化”,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中国文化只要坚持拿来,同时坚持输出,就能使中国思想成为人类思想。

    B. 中国文化的精神命脉是思想文化,它主要由儒、道、佛三种文化构成。

    C.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之境”,中国人以此来把握自己的本真精神。

    D. 中国文化虽然已经世界化,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全盘西化”浪潮的冲击。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西方现代性可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但也可能给人类带来毁灭的危险。

    B. 当代人已经从旧的“经验时代”走出,却还没真正走进新的“理论时代”。

    C. 受欧美现代性、后现代性影响,亚洲和非洲人的精神生态遭遇空前的危机。

    D. 全盘西化并没有给东方带来福音,这使得西方一流思想家将目光转向东方。

    3对西方现代性扩张后果的概括和解决方法的判断,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西方现代性扩张导致了东方各国的“全盘西化”浪潮,它是人类单面化和异化的开始。

    B. 现代性到了极度膨胀的程度就会反过来毁灭人类。

    C. 现代性为人们承诺美好生活的同时,又带给人们太多的生态灾难,形成了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大灾场。

    D. 设立孔子学院的这种文化“输出”自主创新,能给西方中心主义以新思维。孔子学院的设立一定能促使人类文化融合,避免文化生态失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木窸窣、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表现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时的英雄气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劝学》中,作者以亲身体验为例,通过思学对比,强调学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道出古时多少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2)《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冉有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

    (4)李商隐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韩愈在《师说》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5)李白在《襄阳歌》中写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黄庭坚在《鄂州南楼书事》中写道“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苏轼《赤壁赋》中认为面对清风明月只要不闭目塞耳,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观点可谓一致。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该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指出教师的职能即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

    (2)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7)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9)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默写。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

    (3)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 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什么含义?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读下面文言,完成小题。

    赤壁赋(节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端正)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 驾一叶之扁舟 (一片树叶)   D. 托遗响于悲风 (余音,指箫声)

    2下列加点词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B.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3下面句中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举匏樽以相属

    A.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B. 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 名属教坊第一部   D.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击空明兮溯流光

    :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译: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

    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

    D.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这些知识本领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不如在悲凉的秋风中演奏箫声。

    5对这段文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 选文的抒情议论都与江上风景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有关。

    C. 这一段,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1年3月10日,国际奥委会第137次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68岁的德国人托马斯·巴赫成功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会上,巴赫建议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增加“更团结”一词。7月20日,这一提议经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投票表决通过。7月23日,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东京夏季奥运会正式全面启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