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可克达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B.子女尽孝的方式有许多种,订立一个标准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按图索骥,也不代表着其中哪一点没做到就是不孝。

    C.在热烈的掌声中,这次为期一周的漫长的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D.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一批历史著作,如《尚书》《春秋》《左传》等,它们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

    B. 中国古代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其中最大的类别是集部,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全属于诗文创作。

    C. 《论语》针对个人道德修养,提出“仁”,要求克制私心私欲、用“礼”规范言行举止,针对从政者,应做到“仁者爱人”,讲求“德治”。

    D. 儒家强调积极入仕,主张国家有道则出仕,国家无道则安贫乐道,而老庄对入仕采取逃避的态度,这说明儒道两家思想也有贯通融合之处。

  •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思国之(管理、治理)        忧(深深的)

    B.人君神器之重(应当)        承天命(大)

    C.虽之以严刑(督察)            藉寇兵而盗粮(送给)

    D.移风俗(替代)                  永保无疆之(福禄)

  •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而今安在哉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凌万顷之茫然 D.固一世之雄也

  •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   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但是   不管   可是   因而

    B.可是   纵使   然而   因此

    C.因为   不管   然而   当然

    D.然而   虽然   但是   所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灯下草虫鸣

    潘纤云

    ①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的鸟声和夏的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③“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秋虫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她俯首聆听,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④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让人回味有加。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首音韵动人的美好诗篇。幼时在乡下,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红薯、山药、玉米的藤蔓黑黝黝的,静静地伏在野地里。伴着习习的凉风,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出来偷食。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着迷于这秋之天籁,到黎明方才睡去。

    ⑤有时觉得,尘世萧瑟的秋里,因了虫音而生动起来。一个秋夜经过小区的桂树下,听几个女子唱小曲。她们都是乡下来的保姆,夜晚得闲,唱一些做姑娘时的俚曲消磨时间。在桂花香的包围中,我坐在她们中间,陶醉地听。其中一个唱着唱着,却突然静默下来,我发现她眼里有泪花闪烁。问原因,她说,听到草丛里的虫子叫,想起年轻时一个秋天的晚上,和邻村的二牛哥在田埂头唱《摘石榴》,当时虫子就这样唧呀唧呀叫个不停。她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笑意,又继续唱:“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打一个包袱跟上你就走……”她有没有和她的二牛哥下扬州,我没有问;但阵阵虫鸣,让她记忆中的爱情倏然被唤醒,让她回到了曾经的某个美好时刻,已使得这个秋夜温馨满满。

    ⑥我钟情秋天的虫声,还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沏一杯滚烫的茶,捧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1简要赏析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灯下草虫鸣”为题有什么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自己反对把生和死、长寿与短命等同的看法。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短暂渺小的感慨。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侧面表现洞箫声极富感染力。

  •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非常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2)韩愈在《师说》中揭露了当时士大夫阶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影响了人们的择师标准。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述而》)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 11、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宁死也不愿做出世俗之态的句子__________

    (2)《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是 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对曹操赤壁之战前的形象进行了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箫声的极强感染力,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听了哭泣起来的名句是 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②。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山”为君山。②行杯:谓传杯饮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宏大,既描写了楼高湖阔的美丽景致,也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酣畅心情。

    B. 第二联对仗工整,不但上下句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而且内容也相互照应。这两句是全诗诗眼所在,写得生动活泼,精彩传神。

    C. 第三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诗句想象奇特,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D. 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情景,楼上凉风习习,衣袖翩翩,诗人感到了阵阵凉意,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人生不遇的感伤情怀。

    2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

    3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颍传》作《竹颍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B.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B.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C.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D.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宫直史馆。

    (2)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喝酒能杀灭新冠病毒”“鼻孔抹香油可以阻断病毒”“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病毒”“新冠肺炎确诊病人挖洞逃出医院”“武汉卫健委副主任患病躲藏”……这些谣言的传播虽花样翻新,但套路老旧。这些言论一般通过凭空捏造、主观杜撰、移花接木、虚无历史等方式,制造虚假事件,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信息饥渴”,抓住人们对自身生命健康重视的心理,每隔一段时间就“卷土重来”,在微信朋友圈“兴风作浪”。不合事实、毫无根据的谣言成为扰乱人心的社会舆论,无疑是缤纷社会里的一抹暗色。

    针对网络谣言泛滥的现象,学校开展“向网络谣言说不”的宣传周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宣传活动。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