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塔城地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刻毒)

    B.吏民,封府库 (户籍 )   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C.八创(遭受)    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

    D.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夜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 2、下列诗词中与“重阳节”习俗无关的一项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元日》)

    C.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出自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出自李清照《醉花阴》)

  •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知我哀   莫:没有人

      家来贵门   谢:谢绝

    B.车帷裳   渐:渐渐

    何方圜之能   周:合

    C.人之相      与:交好

      同心而离居   同心:感情深厚

    D.修短随      化:变化

      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 4、曾几何时看起来困难重重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如今为何走得这么顺畅呢?记者首先从投资者那里寻找到部分答案。

    A. 正确   B. 错误

  •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窥父不在,窃                   发:打开

    B.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C.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亲近

    D.百姓皆以王为                   爱:爱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摘编自《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苞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为“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摘编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对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摘编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来自于此。

    B.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他技能。

    C.种地是中国传统社会乡下人普通的谋生办法,泥土的珍贵他们最懂。

    D.种地人搬不动泥土,庄稼行动不得,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不愿离开泥土。

    【2】材料二中对“愚”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

    B.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苞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

    C.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

    D.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如城里人。

    【3】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采用了因果论证,论证了中国社会具有基层性的原因。

    B.材料二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

    C.材料三以“柴”与“波纹”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

    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不断向外扩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开篇即对时局做出了客观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的句子是:颂明月之诗,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感慨叹息,表达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深同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江流,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以游无穷者,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曹操洒酒祭奠,持矛吟诵,能文能武的英雄气慨。

    (2)陶渊明《归园田居》从天性的角度表明自己从少年时代就钟情于山川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宇宙的无穷和事物的繁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1)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嘈嘈切切错弹,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晋、陈、郑伐许,讨其贰于楚也。楚令尹子上侵陈、蔡。陈、蔡成,遂伐郑,将纳公子瑕。门于桔柣之门。瑕覆于周氏之汪,外仆髡屯禽之以献。文夫人敛而葬之郐城之下。

    晋阳处父侵蔡,楚子上救之,与晋师夹泜而军。阳子患之,使谓子上曰:“吾闻之,文不犯顺,武不违敌。子若欲战,则吾退舍,子济而陈,迟速唯命,不然纾我。劳师费财,亦无益也。”乃驾以待。子上欲涉,大孙伯曰:“不可。晋人无信,半涉而薄我,悔败何及,不如纾之。”乃退舍。阳子宣言曰:“楚师遁矣。”遂归。楚师亦归。太子商臣谮子上曰:“受晋赂而辟之,楚之耻也,罪莫大焉。”王杀子上。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下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B.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C.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D.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衰绖,古人丧服胸前的麻布叫衰,围在头上或缠在腰间的麻绳为绖,衰绖合在一起可统指为丧服。

    B.崤,崤山,在今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战国时期的“山东”就是指崤山、华山以东的地区。

    C.骖,古代驾车的马若是三匹,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马叫骖,也有说法是左边叫骖,右边叫騑。

    D.令尹,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主要掌管楚国军事大权,主持战争,相当于其它国家的“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轸认为秦君违背蹇叔的话,因贪婪而劳动百姓,并且对一些国家无礼,晋国应把握天机,去攻打秦国军队。

    B.晋襄公答应文羸把抓获的三个秦国人释放回国,先轸知道后非常生气,并马上去追赶放走的人,但没有追上。

    C.晋国、陈国、郑国进攻许国,因为许国偏向于楚国,楚国攻打陈国、蔡国,两国与楚国讲和,又去进攻郑国。

    D.阳处父入侵蔡国,子上前去救援,和晋军夹着泜水对峙,两军没有发生战争各自退回,子上因被人诬告而死。

    【4】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2)晋人无信,半涉而薄我,悔败何及,不如纾之。

    (3)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