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平潭综合实验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阅读下面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脂砚斋批语四句:

      ①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   ②自然顺写一笔。

      ③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   ④傍见一笔,更妙。

    (1)与脂批①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2)与脂批②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3)与脂批③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4)与脂批④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 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润泽和古钱的班驳陆离吧。

    D.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 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谦辞的一项是

    A. 请入,与之同命

    B. 寡人之过也

    C. 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D. 竖子不足与谋

  • 4、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ɡě) (xià)隙     讷讷(nè)        着(zhāo)恼

    B.(xiān)稻   (niè)       (zhè)寺       (jù)

    C.(yì)首   (yuàn)女   (jué)树枝   (sū)

    D.熨(yù)帖   (juàn)永   (ē)玲       (è)飞舟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科技安全既是科技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科技领域是否会提出相似的发展策略?

    ①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方面的交流打破了国家这个相对的封闭体

    ②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会认识到关于科技安全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

    ③也是国家的问题,它还是个动态的问题

    ④例如,我们讨论的科技安全潜在前提是以国家为单位的

    ⑤在经济领域我国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亚洲合作发展思路

    ⑥那么,我们该怎样界定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科技安全问题

    A. ③②⑥①④⑤   B. ③②④①⑥⑤   C. ②③④⑥⑤①   D. ⑥③②①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呼伦贝尔银色的春天

    艾 平

    ①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②朋友从晴光转绿蘋的南方来。降落在呼伦贝尔大地,他不由一脸惊讶——哎哟,这不是回到了冬天吗?“雨足郊原草木柔”在哪里?“马踏春泥半是花”在哪里?的确,这里看不到绿色,积雪一如冬季,覆盖在无垠的草原上,旧年的牧草从雪里钻出来,随风摇曳,马群的后面,冰碴和霜花飞扬而起……我告诉他,呼伦贝尔的春天,在银装素裹中。

    ③春天的信息如期而至。

    ④我指给朋友看,在南面的石缝中,溢出一缕缕苔藓样的污渍,那是鹰的粪便。鹰在这里坐窝孵卵,是因为这里险峻又有阳光。岩石的南北两面的温差很大,一块面包,在南可以晒焦,在北可以雪藏到夏天。朋友背靠岩石,果然感到一片温热,瞬间将身上的寒凉驱走。我拨开脚下的草丛,让朋友看——一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

    ⑤谁说季节还在沉睡?西来的风撒下一把冰冷的钢针,为河道除了积雪,掀开了盖头,让春天由此崭露美颜。看那河床吧——长长的蓝冰在雪原上闪耀光泽,犹如蓝宝石的无数切面,反弹着太阳的光芒,仿佛一条雪原上的项链,熠熠楚楚,美不胜收。下山走去,我们远远就闻到了河水的气味,是灌木浸泡在水中的清香,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软的冷香。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畔弥漫着温情的潮湿。我们拥抱蓝冰,听到河底微微的水声。

    ⑥我要在这里找一朵花儿给朋友看。那花是从雪窠里长出来的生命,是寒冷中色彩的童话,是一个渺小的奇迹。果然,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了她。这小花名叫细裂白头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几乎是贴在地皮上长着,她是那么低调,浑身是毛茸茸的灰,只有花蕾上一抹幽幽的蓝。朋友啊,你可知道,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也是春天里最富营养的牧草。

    ⑦行至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林缘草原,我们骑上骏马,去看牧民斯仁道尔吉家的春牧场。

    ⑧在高寒的呼伦贝尔,三月到五月初,虽然天气已经转暖,但是常常会有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的寒流,不时出现暴风雪。尽管家家都有了过冬的棚圈,有经验的牧人还会借助日照的温暖来接羔保育。斯仁道尔吉和娜莎正在接羔,他们跟前有一只母羊正侧卧在干草上,身子不停抽搐,已经分娩出两只羊腿,却老是不见羊羔的脑袋出来。夫妻俩的脸被冷风吹得黢黑,手上布满皴裂的口子。周围待产的母羊、趔趄着要站起来的小羊羔、正在用舌头舔初生羊羔毛皮的羊妈妈,异口同声地咩咩叫着;两头小牛犊在羊群里乱窜,引起羊群一阵阵骚动;不远处的几匹马,也像凑热闹似的打着鼻响儿,有一匹母马面临分娩,每当小马驹在它的肚子里蹬腿,它便不安地四面徘徊。这对年轻的夫妻忙得不可开交。

    ⑨不远处,两只棕黄色的狗也发出了叫声,那是一种浑浊而尖锐的叫声,叫人感到异样。天哪,看到那边两个蓬松的大尾巴,我们才意识到它们竟然是两只沙狐狸,野生的!它们一直在羊群的外面转悠,既不靠近,也不远离,当忙碌的娜莎从它们身边走过,它们似乎并不害怕。

    ⑩这时,两只狐狸突然用后腿站起身来,围着娜莎转圈儿,让人非常奇怪。斯仁道尔吉抬头示意,原来空中来了一只巨大的草原雕,它飞得很低,在地上已经能看清它尖利的鹰嘴和铁钩般的鹰爪,真叫吓人!我想起一张照片——草原雕叼着一只狐狸飞在天上,张开嘴欲将狐狸扔下来摔死,那是草原生物链上一个无情的镜头。现在,谁是草原雕的猎物,是羊还是狐狸?却见草原雕盘旋了一圈,渐渐飞远了。娜莎说,它看到有人,也害怕。这时两只狐狸早已没了影儿,原来是钻进了自己的洞穴。

    朋友好奇,让娜莎带我们去看狐狸的洞穴。真没想到,狐狸的洞穴,就在一条自然路的两侧,洞口露天,有一堆冻土围着。由于牧民不伤害它们,它们便越发不怕人,还学会利用人来保护自己。不知道在它们深达三米的洞穴里,藏着什么秘密。

    斯仁道尔吉指着雪地上的一串动物脚印说:“它是不会让人看到的。”原来,除了狐狸,不远处还有狼。可能是洞穴中的母狼生了小狼崽,所以公狼常常出现在羊群附近,但是它没有袭击羊羔,也没有袭击小马驹,只是踅摸那些流产夭折的羊羔。怪不得那两只狐狸不敢靠近夭折的羊羔,它们明白,要是去抢狼的奶酪,自己会命丧狼口,最后成为喜鹊的食物。娜莎说,狐狸应该快点生,带着小狐狸崽转移,不然小狼崽长大了,肯定来占领狐狸洞,那时候可就惨了……

    朋友,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不曾屈服,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正是它们,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斯仁道尔吉说,我们牧人的幸福就在羊身上,羊好,日子就好。去年秋天,草原上终于又出现了晨雾和秋霜,这就说明地下水的水位渐渐升起来了。看来国家实施退耕还牧、禁止乱开矿的法规很有效果。这可真是叫人喜悦的事情啊——每一棵牧草上都挂着珍珠的草原就要回来了!盼只盼,再来几场雪,我们有了银色满满的春天,就有一碧千里的夏天,就有遍野金黄的秋天。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用“洇”字形容春天的新绿已经在泥土中萌芽并四散的样子,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春天的信息早已如期而至。

    B.第⑥段写出了细裂白头翁在残雪中顽强的生命力,呼应了开头草原上虽周天寒彻,但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的表述。

    C.作者对牧民生活十分熟悉,草原日常生活的场景在她的作品里有逼真的呈现,如接羔,刻画出牧民的鲜活丰满的形象。

    D.国家退耕还牧、禁止乱开矿法规的实施,使草原的生态环境迎来了新的春天,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作者通过朋友的惊讶质疑,强调了草原春天的单调寒冷,与下文写草原的“生生不息”,共同表现了呼伦贝尔春天的特点。

    B.文章句式多变,“我们才意识到它们竟然是两只沙狐狸,野生的!”运用倒装句,突出我们意识到它们是野生狐狸时的意外之情。

    C.文章多处运用口语化的表述,如“哎哟”“天哪”“真叫吓人”“没了影儿”,感情饱满,形象生动,读来使人备感亲切。

    D.文章最后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具有诗意美,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憧憬,去感受瑞雪兆丰年的丰收喜悦。

    3文章开头和结尾重复写到: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文章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草原的“生生不息的春天”?请梳理文本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请赏析文章第⑤段的景物描写。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变为滞塞难通。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边塞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2)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 9、名句默写。

    (1) 《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5)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6) 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 10、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松倒挂倚绝壁。

    ③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近。

    (2)《琵琶行》中诗人在音乐暂停后,表现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给自己带来独特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 ”一句写行人面对路途的艰难、山的高危,只好手按胸膛而无可奈何。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①《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期游览三峡一带历史古迹而写成的组诗,本诗为其中第三首,与《登高》创作于同一年。②省识:略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这雄伟的山川,正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B.颔联由首联的“村”而到“人”,营造出了昭君墓那种悲凉萧瑟的氛围,写尽了昭君一生的遭遇,给人一种沉重之感。

    C.颈联从昭君一生的遭遇转而揭示造成悲剧的原因,抒发其灵魂空归的遗恨。矛盾直指皇帝按画像来选美的方式之荒谬。

    D.尾联点出“怨恨”为全篇意旨。诗人想象,千载琵琶中所奏出的胡音,分明是昭君在借乐曲而尽情倾诉内心的无穷怨恨。

    【2】在咏史怀古诗中诗人常常“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请分析在本诗中,杜甫借王昭君的遭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D.《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B.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条广为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