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C.日将暮,取儿藁葬
D.成以其小,劣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功夫就是咬文嚼字,惟其如此,才能领会一篇篇文章的精神实质。
B.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他如果及时直面问题并下决心解决问题,也不会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天下的结局。
C.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深入社会生活,如果对社会生活熟视无睹,他就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D.《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D.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下列各项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弄(lòng)堂 箕(jì)踞 衣钵(bǒ) 不容置喙(huì)
B.粳(jīng)米 修葺(qì) 泥淖(náo) 蓊(wēng)蓊郁郁
C.渐(jiān)染 韶(sháo)光 轻佻(tiào) 涸(hé)辙之鲋
D.遗(yí )施 鞭笞(chī) 濯(zhuó)足 夙(sù)兴夜寐
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意义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白露横江 ②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③望美人兮天一方
④蚓无爪牙之利 ⑤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⑥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⑦徘徊于斗牛之间 ⑧古之学者必有师
A.全不相同
B.①②④⑧和现在意义用法相同
C.③⑤⑦和现在意义用法相同
D.②⑦和现在意义用法相同
6、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题目。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了,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十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道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上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就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看成色的,量尺寸的,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也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类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另按顶端的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奏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在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草。
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第一段虽然简短,却充满诗意,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家乡的芦草,也引出了下文“芦草,即芦苇”的介绍。
B. 文中作者写自己得了一种“打嗝”的毛病,是为了引出关于用芦根治病的描写,从而突出芦草的价值。
C. 文章第四段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勤劳,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D. “人是会思想的芦草”,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的这句话,由对芦草的赞美过渡到对人的赞美。
E. 作者对家乡的芦草情有独钟,因为芦草在艰辛岁月里给作者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了很多帮助,也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2】四至七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芦草的?请简要概括。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散文主题的理解。
7、按要求填空。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金张藉旧业,________________。(左思《咏史》)
8、默写。
(1)苏洵的《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诸侯割地越频繁,秦国就侵略得越急。
(2)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之广和建筑之高。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填空。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____________。”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_______》)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楼阁之高之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提示填写下列空缺句子。
(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从体裁(格律)上看属于____,从题材(内容)上看属于____。
【2】“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运用什么手法?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试作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日:“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会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危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危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节选自《鸿门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窃为大主不取也 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C.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D.范增说项羽曰 说:告诉 沛公起如厕如: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起,立而饮之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C.以待大王来 越国以鄙远
D.我为鱼肉,何辞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比较复杂,有封号加名字的,如留侯张良;“沛公”文中用以称刘邦,是因为公元209年,刘邦响应陈涉起义于沛,被立为“沛公”;有称名的,如“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的名:有称官职加姓名的,如“左司马曹无伤”。
B.“沛公欲王关中”“先入关破秦”中的“关”特指函谷关,后文“故遣将守关者”中的“关”与此同义;“沛公居山东时”“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山东”“河北”“河南”与现在的山东、河北、河南的位置大抵相当。
C.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是坐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上的,因而古人常把称帝称王叫做“南面”。宾主座次中:座位最尊的是东向,其次是南向,再其次是北向,最卑是西向。《鸿门宴》里边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D.“按剑而跽”跽就是跪坐,也叫做长跪,臀部离开双足称为跽,以两膝着地。由坐而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
【4】下列对选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无伤告密是项羽和刘邦产生矛盾的导火索。项羽的谋士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刘邦有野心,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勿失,这是“火上浇油”,使刘、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宴席上樊哙与刘邦的言语内容一致,但侧重点不一样:刘邦侧重于辩解,强调自己“不敢倍德”,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属于“以守为攻”。
C.鸿门宴上气氛一开始就很紧张,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其对刘邦欲王关中还是很不满的,他设宴招待刘邦也是想做进一步打算。后范增命项庄舞剑,气氛则更为紧张。
D.选段在矛盾斗争中,通过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具体表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如文中较为集中地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的性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著名学者、诗人南怀瑾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