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松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加点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完成。

    B.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经历过很多磨难,从来没被压垮过。

    C.诸葛亮不但精通兵法,而且熟知天文地理。

    D.只有你爱上阅读,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谁大王为此计者       今不速往,恐操所先

    B.而刀刃若新发                 苛政猛虎也

    C.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思矣

    D.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身翼蔽沛公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兴夜寐

    A.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 回朕车以复路兮

    C. 亦余心之所善兮

    D. 岂不日戒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如今人的“网行”和文的“网行”都是“无人驾驶”般潜行,心下感慨不知不觉换了人间。鄙人虽廉颇老矣,好在尚能饭,弄微信不亦乐乎。

    B. 春阳和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有机茶基地,头茶终于开摘了。一年尝鲜就在这几天,当我赶到时,相约的老茶友们已经恭候我多时了。

    C. 为进一步增强北京、保定两地旅游合作,保定市旅发委策划推出了百万元景区门票惠赠北京市民的活动。

    D. 热浪翻滚的酷暑天气,朋友特意做了拿手菜“凤鹅烧冬瓜汤”招待我们,并不断嘱咐:“你家小女最爱吃这道菜了,一定要带孩子来呀!”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送了我一份大礼,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B. 8月12日是贵校70周年校庆的日子,作为市长,我一定光临。

    C. 我们家的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通过电脑屏幕阅读一页页的网络文章,看似与阅读一页页的印刷文章差不多,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表明,所有的阅读都是涉及多种感觉的活动,书面作品的物质性感觉—运动经验和文本内容的认知处理过程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更令人不安的是,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教育专家以及网站设计员进行了大量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结论:当我们上网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鼓励粗略阅读、三心二意、肤浅学习的环境。

    2008年,以色列一家名为“点击报告”的公司收集汇总了全球一百万名网站访问者的行为数据,分析发现在大部分国家,人们阅读当前网页的平均时间在十九至二十七秒,其中包括网页内容载入的时间。在网上,不存在气定神闲地从容浏览这回事,我们只是想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搜集信息。同年,一项针对二万七千五百名年龄介于十八至四十五岁的成年人的国际性上网时间调查显示,人们把大约百分之三十的闲暇时间用于上网,其中,中国人上网时间占业余闲暇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四,居世界第一。一方面是长时间的上网,另一方面是每张网页的短暂停留,这恰恰说明了人们在网上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一张网页跳转到另一张。网站上的内容犹如碎布拼成的床单,我们的大脑在神经通路重新排布后,已经完全适应此种安排,而传媒企业针对这一特点所设计的网页更是将之不断地“正强化”,即越简短、越细碎越受欢迎,一种恶性循环产生了。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一针见血的评论:“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喜欢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内容。”

    互联网空前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却又空前地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这或许是互联网对我们思维产生长远影响的最大悖论了。大部分时候,人们就是在一次接一次的走神造成的分神状态中匆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浅浏览,既没有深度阅读的可能,也没有深度思考的空间,创造性思考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互联网的兴盛宣告了浅浏览时代的全面到来。

    科学研究表明,智力深度养成的关键在于形成长期记忆,而长期记忆得以巩固和内化的关键在于专注(精力集中)。以往扮演这一角色的是基于书本媒介的深度阅读,书的读者和作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作者的文字充当着读者头脑中的催化剂,激发读者产生新的洞见、新的联想与新的领悟,长期的深度阅读甚至可以使人与书本、纸张间产生情感升华。很不幸的是,如今的互联网所鼓励的却是持续不断的精力分散,它以远超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强迫性,让我们在精力投注与精力转移之间疲于奔命,在“忙者生存”的脑细胞大战中,支持深度思考、批判性思考的大脑功能彻底失败了。

    (节选自《浅浏览时代的文明忧思》原载《书屋》2012年9期)

    1下列不属于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特征的一项是( )

    A. 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

    B. 不存在气定神闲地从容浏览这回事,我们只是想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搜集信息。

    C. 空前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在阅读中不致于分散注意力。

    D. 人们是在分神状态中匆匆完成浏览,既没有深度阅读,也没有深度思考,更无创造性思考。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根据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教育专家以及网站设计员进行大量研究的结论,我们要彻底远离和抛弃网络阅读方式。

    B. 中国人上网时间占业余闲暇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四,居世界第一,说明中国人特别喜欢这种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阅读方式。

    C. 互联网的兴盛宣告了浅浏览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已经没有了深度阅读的习惯。

    D. 书本媒介时代的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更能够激发读者作深入的思考和创造。

    3根据文意,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写女子在看到“氓”前后不同的表现,可见她爱“氓”的诚心诚意和一往情深。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定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声慢》中直抒胸臆,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战必亡,然而忘战也必危。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写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有着类似的担忧。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与友人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

    (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不仅上下两句对偶,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诗歌声律的把握已达圆融之境。

    (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当权者不能深谋远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居庸关

    徐兰

    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1)本诗第三句极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本诗中士卒的心态。

    (3)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将一、二句改为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初,亮自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

    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指封建时代的臣子向皇上言事,如文中“自表”之“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刘备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家委会举办主题为“学生成长”的座谈会,其中一个话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经过热烈的讨论,家长们梳理出以下观点:①坚持自己的目标;②抵制诱惑,守住内心的宁静;③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④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⑤感恩,不要把自己得到的一切看作理所当然;⑥懂得舍弃。

    上述观点中,你最认同哪一点?结合自己对成长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