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句式跟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下列句子中说法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贾宝玉和甄宝玉对话中说:“世兄谬赞,实不敢当。弟是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 何敢比世兄品望高清,实称此两字。”
B. 《红楼梦》第十八回 “贾妃看毕,称赞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C. 萧云仙道:“小弟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前日奉读老先生怀古佳作,所以特来拜谒。”(《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D. 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定会驾临府上聆教。’便转身向方先生恭维,陪着一路走出车站。(《围城》)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B.《劝学》选自《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和李斯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他和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的资料显示,福州市创有记录以来春节的最低气温。
B.公安部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圆满结束了。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体意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经常进山的猎户们,随身携带柴刀,既可以用来防身,又可以用它来砍柴。
5、苦于频繁加班的小陈终于辞去了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他走出机场,看到麦田的那一刻感叹道:“ 。”(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门卫传奇
陈国凡
老卫,你跟我大半辈子了,也该回老家安享晚年了。你老家还有亲戚哩。
不,团长,我一辈子也不离开你。
哎,真拿你没办法。也就你还一直团长团长地这么叫我,叫了几十年。
星光灿烂的夜空下,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看着对方渐增的染霜鬓发,饱经沧桑的脸庞,二人一时无语,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他们沉默在回忆里,回忆往昔那战争年代,那战争年代里的倥偬岁月,倥偬岁月里生死不离的战斗情谊。
二人是老乡,团长年长小卫几岁,团长带着小卫离开家乡,参加革命,从此战斗一起,生死与共。从班长到团长,小卫一直是他的部下,直至做了他这个团长的警卫员。我要一辈子做你的警卫员,永不分离。小卫说。他笑笑,心说,这怎么可能。
小卫曾经救过团长的命。一次战斗中,小卫把团长推向一边,自己却被那呼啸而至的炮弹击中,好在抢救及时,走了一趟鬼门关的小卫又回来陪伴团长了。
革命胜利后,他主动从部队转业,任职地方机关。小卫大难不死,脑子却受了影响,不重,就是反应不如常人快捷,但也干不了复杂的工作了。他不忍心,就让小卫一直跟着自己。自己的命可是小卫救的呀。他多次托媒人给小卫说对象,没谈几句,女方觉察出他反应迟钝,立马抬屁股走人。他心里苦闷,却无可奈何。小卫倒眉开眼笑了,说:这样最好,我家人都不在了,自己光棍一条,只能一辈子跟牢团长了。是的,小卫一直称他团长,私下里,公开场合,都这么叫,叫他改,却改不了,时间久了,也就由着他了。
他为政一方,官越做越大。小卫一直当他单位的门卫。
小卫把门卫工作做得很仔细,很认真,很负责。
说来也怪,不用几天,小卫就能把单位的所有人弄得一门清,相貌、名字、年纪、部门、职位,从未出错。我看咱单位,属门卫的脑子最好使。都这么说。说这话的人,不带丁点儿歧视的口吻。来访者,不管谁,免不了小卫的一通盘问,要是穿扮不顺他的眼,你就算摊上事儿了。人人都得按规定登记,每个栏目都必须详细填上,连时间也不放过。你出来了,他会认真看看表,让你填上时间,有时,他也会填,那一定是一笔一划一丝不苟郑重其事的。
要是有领导说他干得不错,小卫就乐得不行。要是团长表扬他,他能高兴上一整天。
有次,有人疾步走进,夹着公文包,鼓鼓囊囊的,像藏着什么。说是找县长,有急事。
找我团长啊,也行,不过得先过我这关。他凛凛地把那人拦住了。
团长?那人有些莫名其妙,身子却没来由地抖了下,仿佛不慎闯入了军事禁地。
想让咱团长犯错误吗?那人红了脸,落荒而逃。小卫知道,这阵子,县里有个大工程,各路老板争着找团长疏通呢。
你怎么会在这里?当晚,那老板被小卫吓得半死。小卫估计,那人晚上会来团长家。于是下班后,他早早吃过晚饭,堵在了去团长家必经的楼道口,来了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真怪啊,这阵子办公室、家里都好清静。偶然听到团长和妻子的谈话,小卫心里乐开了花。
慢慢地,二人都老了,小卫就成了老卫。他呢,也快退休了。
快退休的他,住的依旧是单位给的旧房子。同级的领导,甚至下级,都不止一套房,有的暗暗地住着别墅。家人不满且不甘,他也有些失落。隐隐的,对老卫就有了看法,好几次毫无缘由地责备老卫。不明就里的老卫,依旧把门卫工作做得很仔细,很认真,很负责。
一次,老卫冲入饭店雅间,任是把一桩即将达成的“好事”给搅了。第二天,那老板雇人报复,老卫被打成重伤。整个过程,老卫毫不畏惧,拼死抵挡。打手们从没遇见过这么不要命的老头,最终仓皇逃离。
你真是不要命了。在医院,握着老卫枯瘦如柴的手,他不禁泪花闪闪。
我当然要拼命啊,这江山可是我们拼死打下来的,哪容人随便糟蹋,团长,你说是不是?那神态,像极了当年那个冲锋陷阵、保驾护航的年轻的警卫员。
心怀愧疚的他使劲点头,任泪水流淌。
他终于退休了,安全着陆。
有次,去监狱看望老战友当年的团政委。和他一样身居要职的老政委,是因贪污受贿而入狱的。
你得感谢你的警卫员啊,就是那个一直跟随你担任门卫的你的那个警卫员。哎,我当初干吗要赶走我的警卫员啊。老政委声泪俱下。
他竟惊出一身冷汗。
他决定即刻去看看他的警卫员。
推门而入,一股呛人的药味扑鼻而来。他惊呆了。大大小小的药瓶满屋都是,老卫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张纸上写着遗言:团长,我终于可以放心走了。我得到那边找我家人去了。祝团长晚年幸福!
抱着老卫早已僵硬的尸体,他大哭一场。这么多年了,他没怎么去过老卫的小屋,也没请老卫好好地吃过一顿。
共和国卫士卫大柱之墓。他亲手写的碑文。
每年清明,他都会带家人来扫墓。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小说以对话开头,简洁明了,通过称谓既交代了卫大柱与“他”之间的关系,也以一句“我一辈子也不离开你”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小说插叙卫大柱与“他”生死之交的事例时,卫大柱表示要一辈子跟着“他”,但“他”微微一笑,这与卫大柱的幼稚形成对比。
小说写人们都说卫大柱脑子最好使,但托媒人给卫大柱说对象时,女方觉察出他反应迟钝,这两者之间构成的反差,令人费解。
为了不让团长受贿犯错误,卫大柱在团长家楼道口,当看到团长家里清静时,他“乐开了花”,这是对其自豪心态的侧面体现。
小说所写的故事内容长达几十年,时间跨度大,但构思巧妙,通过卫大柱一辈子跟随“他”这条主线将各个事件串连起来。
【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卫大柱的形象特点。
7、古诗文默写
千呼万唤始出来,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情可待成追忆, 。
,孤舟一系故园心。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此时无声胜有声。
剑阁峥嵘而崔嵬,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颁布一年后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从而达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效果。
(2)《曹刿论战》中曹刿在追击敌兵前“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表现出曹刿做事沉稳,行动谨慎。
(3)《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荆轲蹈死不顾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名篇名句默写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 , ”慷慨赴秦。(《荆轲
刺秦王》)
(4)大丈夫应不拘小节: , 。(《鸿门宴》)
(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记念
刘和珍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中春夏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被子的破旧来表现生活贫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的迷人夜景。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由描写美丽的秋景过渡到回忆不平凡往事的两句是:“ 。 。”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 “ , ”两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在青草中驾船寻梦的画面。
(3)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 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 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 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E.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设问,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建安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焰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有删改)
文段二:
疾困与吴主笺
周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②,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死有命,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摘编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注】①讨逆:孙权长兄孙策,受汉封为讨逆将军。②威灵:国家(或帝王、祖先)的神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在文中指周瑜的叔叔周尚。
B.“瑜往省之”与“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两个“省”含义不同。
C.权,即孙权,孙策的弟弟,也即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的“孙仲谋”。
D.“为汉家除残去秽”与“因为长句”中的两个“为”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精通音乐,即使在饮酒之后,弹奏者有差错,他也能听得出来,每听出来就会回头看看。
B.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东吴朝堂之上君臣议事时,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
C.周瑜的部将黄盖很有谋略,他审时度势,用心观察,及时提出了用火攻的策略,击败了曹军。
D.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周瑜来到吴国,颇受重用,与张昭一起掌管各种事务,后担任前部大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②顷之,烟焰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5】文段二为周瑜病危时写给吴主孙权的信,请概括其中主要表达了哪三点内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何其有幸,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唯有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异彩纷呈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闪耀着璀璨的中华文明之光,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了些许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对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以“传承经典·赓续基因”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