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金昌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 他走一个小时了。   B. 他还欠款四万元。

    C. 今天来了两名外语学院的学生。   D. 北京人真多。

  • 2、下列语句不属于同一篇文章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C.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D.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强(guā)       谤(fěi)            (zī)            饥馑        眼花潦乱

    B.鼎(dāng)     (zuó)越          (dì )            衷心        金块珠烁

    C.杂(wú)            迤(lǐ)            掠(piào)             城廓        惊慌失措

    D.(yáng) 序       (suǐ)       (zhēng)候        瞋目        旁证博引

  • 4、下列“你”在不同场合说的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A.见到了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同学,你热情地询问对方家人的情况:“令尊身体可好?”

    B.听说老师要来家访,你高兴得合不拢嘴说道:“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作为文学社社长的你对作家莫言说道:“您已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

    D.你将陪同班主任去拜访一名同学的父亲,你对该同学说:“下午四点,我陪同班主任去拜访您的家父。”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把学习书本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时代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予广大青年以广阔的成才舞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必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志,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洪流。

    ①对当代青年来说

    ②同时也对广大青年的知识视野、精神境界、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④就必须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⑤担当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崇高使命

    ⑥做好迎接挑战和赢得胜利的准备

    A. ③④①②⑥⑤   B. ②①⑤④③⑥

    C. ④①②⑤④⑥   D. ②⑤①④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诗歌批评庸俗化

    普冬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

    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

    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

    【1】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B.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

    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沦为学术游戏,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

    B.不少的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更有甚者竟然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天马行空,肆意畅想。

    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

    D.诗歌批评之所以会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在于有些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是制造噱头。

    B.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艺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

    C.现在的诗歌批评家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D.诗歌批评庸俗化,可能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读者来说,都是灾难。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句子是:“_____。”

    (2)《琵琶行》“_______。”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劝学》中,“___________。”是说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每天不断反思,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无过失的人。

    (4)当我们见到某处名胜风光不再时,往往会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两句来形容。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写婚姻状况来衬托周瑜年轻有为、风采突出的句子是“_______。”

    (6)在《师说》中将“爱其子从师而教之”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名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

    (7)李煜的《虞美人》中,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

    (8)杜甫在《登高》中抒发了长年漂泊他乡的悲伤,即“___”,想要借酒消愁,却无奈“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陈情表》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4)《屈原列传》中提到《离骚》的文风特点是“_____________,其辞微”。

  •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述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泰伯》中,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一个人只是率直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这样评价了《关雎》这首诗:“关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荆轲刺秦王》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两句是

    (3)《沁园春长沙》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6)文艺作品往往借助丰富的形象表达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真实,《雷雨》就创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如善良的鲁侍萍、自私的周朴园等。曹禺的其他作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如此。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对杜甫的思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答。②何逊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一诗,何逊是杜甫所喜爱的南朝梁代的诗人。③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来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

    B.“此时对雪遥相忆”是说裴迪送客时雪中遇梅,突出梅之洁白,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颔联承“动诗兴”而来,遥想裴迪对自己的相忆,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

    C.颈联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而诗人却庆幸未蒙以梅相寄,以免勾起伤感。

    D.尾联描写江边梅花,渐趋吐蕊,朝朝暮暮,催得作者白发丝丝,繁霜染鬓。

    2诗歌尾联中 “朝夕催人自白头”,诗人“白头”因何种复杂的情感而催?请结合全诗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敞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 僖公三十年》)

    (二)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善人。”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函陵   军:驻军

    B.越国以远   鄙:鄙视

    C.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D.善人   旌:表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孔颖达疏:“寡人者,言己是寡德之人。”

    B.执事,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

    C.东道主,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D.侯,古代封建制度中的一种爵位,春秋有公、侯、伯、男四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临危受命,深明大义。他年轻时并未得到郑伯重用,但在国家安危面前,他不计私怨,捐弃前嫌,毅然应命。

    B.烛之武奔赴国难,有勇有谋。烛之武在晋秦两国军队的重重包围下,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下城墙突围,为游说秦伯提供了可能。

    C.烛之武不卑不亢,善于辞令。他抓住秦穆公心理,晓之以厉害,说辞里处处表现为替秦国着想,说服了秦伯撤军。

    D.介之推不求名利,品行高洁。介之推的母亲多次让介之推向晋文公求封赏,都被他拒绝,母亲只好独自归隐山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提到节假日,好像空气都是甜的。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2004年2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建议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取消黄金周,强化春节长假……201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改……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在我国法定全民假期的传统节日里,你的家乡有怎样的风俗,你和家人是怎么度过这些传统节日的,这些风俗和习俗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

    请以“家乡的传统节日”为话题,并结合自身实践及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