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徐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

  • 2、下列选项中,语句全都出自《论语》的是( )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

    ③圣人无常师(《师说》)   ④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始得西山宴游记》

    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A. ②③⑥

    B. ①④③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 3、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为巡船所物色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 求人可使报秦者

     

  • 4、下列句子按特殊句式进行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④金千斤,邑万家⑤大王来何操⑥若属皆且为所虏⑦孰与君少长⑧而卒惶急无以击轲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⑩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①②⑤/⑦③/④⑧/⑨⑥/⑩

    B. ③⑥⑩/①②/⑦⑧/④⑨/⑤

    C. ③⑥/①②⑤/⑦⑧/④⑨⑩

    D. ②⑦⑧/③④/①⑤/⑥⑨⑩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都市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 ④①②⑤⑥③ B. ⑥③⑤②④①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⑥③⑤④②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故乡的桥

    李树平

    我走过许多的桥。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古老典雅,扬州五亭桥秀丽俊逸,武汉、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观……然而,时时萦绕我心中的却是故乡的那座石拱桥。

    这是一座古老的桥,横架在古运河上,一头连着城市马路,一头通向广阔的田野水乡。也许是设计师一脉相承,这座古桥与赵州桥十分相似,高高的桥背,弯弯的桥身。桥洞边的石缝里,横逸出青草树枝,随风摇曳,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变幻的老人捋着长长的胡须,向人诉说着悠悠岁月。我不知它究竟造于何时,只知道我们村上和别的村上的人进城,都必定要经过它,登上它那高高的脊背,又总要扶着那石栏杆歇一歇脚,喘一口气,看一看远处的帆影,听一听艄公的号子声……

    我是经常随爷爷走过这座古桥的。一副挑担,吱呀吱呀;一条悠长的长满巴根草的泥土路。一个少年赤着脚跟在挑担老人的身后,不时轻快地雀跃,不时俯身采摘着青草野花。这就是儿时的我和爷爷。“要进城了。洗洗脚吧!”爷爷放下担子。桥下的水分外清凉,我坐在码头的石块上,把脚荡进水中,让人凉得直缩。洗罢,总是用脚使劲踢洒几下,再往裤管上擦擦,湿漉漉的脚穿上了干净的布袜布鞋。爷爷说:“这桥原来名叫‘政成桥’,还是宋朝时大侠白玉堂来这里的时候,给改名叫‘白家桥’,说是只要过桥人说‘这是白家桥’,就给免费吃一碗大肉面。从此,‘白家桥’就叫开了”……爷爷的故事又给这座古老的石桥增添了几分神秘,我侧身听着,爷爷本就苍浑的嗓音和着桥下哗哗水声一起在桥洞里久久回荡。远处传来了悠扬的钟声,爷爷说这是城里天宁寺敲响的晨钟。这时,从弯弯的桥洞里看去,那是一抹被阳光映红的霞,宽阔的水面上闪耀着粼粼波光。渐渐,河光波影,蓝幽幽地亮起来。

    一晃多少年过去,我早已跨过这座古桥,到外地读书,以后又在外地工作成家。自爷爷去世后,我常常想起故乡的桥。那是一个秋雨霏霏的早晨,我回故乡。一下汽车,当我以急切的目光搜寻到古桥身影的时候,却发现桥的四周挤着许多人,而且,大都显出一种异样的神情。我急步向前,一位工人模样的老汉挡住我,低声对我说:“要炸桥呢,请绕行吧!”

    “炸桥!”我的心一紧。停住脚步,凝望那茫茫秋雨中的古桥,我不由想起家乡那默默耕耘在农田里的老黄牛,也想起在农田里滚爬了一辈子、因辛勤劳作累弯了腰的我爷爷。我多想最后看一看古桥那苍老的身影,但随着的一声,我却闭上了双眼,泪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

    草青草黄,又一番春秋转过。一年后的春天,我再回故乡。古桥的原址上,一座气势宏伟、蔚为壮观的立体交叉桥矗立眼前!我疾步登上这座宽阔的大桥,却在记忆的深处仍执着地搜寻着古桥和古桥四周原有的印记和模样。近处,再也不见了那让我儿时洗脚的石板码头,再也不见了那条弯弯曲曲、曲曲弯弯通向远方的泥土路。远处,再也不见了河边那葱绿色的芦苇和大片的桑树林,再也不见了那黄灿灿撩人心脾的油菜花和紫红色如火如荼的红花草花。城市早已突破了原来那古有的城乡界线,马路、厂房和居民新村早已伸向桥的另一边,而且还在不断地延伸。只有桥下那不舍昼夜的古运河水,依然那样不停地向东方默默流淌、流淌……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的桥,既指古桥,也指后来出现的立交桥,而作者主要借写立交桥来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B.第二段依次写了古桥的位置、形态和桥边的风物,并指出了古桥连接城乡和对于当时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C.“炸桥”这一情节,通过写围观人群的“异样”和“我”的热泪盈眶,将人们对古桥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D.文章从古老的名桥、现代化大桥写起,再顺势写到故乡的桥,用笔自然而亲切。

    【2】“但随着‘轰’的一声,我却闭上了双眼,泪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作者为什么会热泪盈眶?结合原文分析。

    【3】在作者的笔下,故乡古老的石桥最终被气势宏伟的立交桥替代,这样的构思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借《诗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自己渴望得到贤才。

    (2)《登高》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有一句写了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用比喻写音乐,一会儿如黄莺,一会儿如咽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表现世间永远在变化,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自己登顶泰山后,看到红日跃出海面的壮美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8)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9)舳舻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老师是否一定要比学生更优秀的问题,韩愈在《师说》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苏轼用蛟龙与寡妇的行为来侧面烘托洞箫之声的感人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中他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⑶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用“___________”这两句,点明了上天对即将承担大任的人进行种种考验的目的。

    ⑷《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

    ⑸《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并提出受下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

    ⑺《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自己的来历,“______________”之后不再出去,与外面的人断了往来。

    ⑻《三峡》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三峡深秋幽深冷寂的特点。

    ⑼生活中怀才不遇的人常引用《马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慨叹知遇之人太少。

    ⑽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先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 苏洵《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⑶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写了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的和谐生活景象。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并希望贤才归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将天姥山和天台山做对比来突出天姥山的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用黄莺的鸣叫声来描写琵琶声婉转动听的诗句是“_____”,用冰泉来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的诗句是“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悲 秋①

    杜 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②。

    [注] 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②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2】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谦之,字道让,少事后母李以孝闻。及长,屏绝人事,专意经史,天文算历、图纬之书,多所该涉,日诵数千言,好文章,留意《老》、《易》。袭爵,释褐奉朝请,加宣威将军,转奉车都尉、廷尉丞。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诏令追捕,必得以闻。谦之乃伪枷一囚,立于马市,宣言是前诈市马贼,今欲刑之。密遣心腹察市中私议者。有二人相见忻然曰:无复忧矣。执送按问,具伏盗马,徒党悉获。寻诏除宁远将军,正河阴令。在县二年,损益治体,多为故事。好于赡恤,言诺无亏。居家僮隶,对其儿不挞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世无髡黥奴婢,常称俱禀人体,如何残害。以父舅氏沮渠蒙逊曾据凉土,国书漏阙,谦之乃修《凉书》十卷,行于世。凉国盛事佛道,为论贬之,因称佛是九流之一家。当世名士,竞以佛理来难,谦之还以佛义对之,竟不能屈。以时所行历,多未尽善,乃更改元修撰,为一家之法,虽未行于世,议者叹其多能。初,谦之弟道穆,正光中为御史,纠相州刺史李世哲事,大相挫辱,其家恒以为憾。至是,世哲弟神轨为灵太后深所宠任,直谦之家僮诉良,神轨左右之,入讽尚书,判禁谦之于廷尉。时将赦,神轨乃启灵太后发诏,于狱赐死,时年四十二。朝士莫不哀之。所著文章百余篇,别有集录。永安中,赠征虏将军、营州刺史,曰康,又除一子出身,以明冤屈。

    (节选自《魏书高谦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B.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C.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D.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褐”,可以指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开始担任官职,也可以指进士及第授官。

    B.“髡”,古代指剃去男子头发之刑;“黥”,古代指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髡黥”泛指犯法遭受刑罚。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依照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都是具有褒义的称号。

    D.“出身”,既可以指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也可指入仕为官。文中指后一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谦之多才多能,成就令人瞩目,他专心研读经史,对天文、算术也有涉猎;撰写的《凉书》刊行于世,重新修撰的历法被人叹服。

    B.高谦之心思缜密,为政讲究方法。在代理河阴县令时,他巧施计策,亲自观察市场中私下议论的人,使罪犯露出马脚,接着又把罪犯的同党全部抓获。

    C.高谦之宽仁善良,体恤家中奴仆。他当着他们儿女的面不责打他们,更不忍心残害;奴仆之中有生三个儿子的,就免去其中一个儿子的奴仆身份。

    D.高谦之含冤离世,结局令人哀叹。弟弟高道穆在处理刺史李世哲的案件时得罪了李家,他因此受到牵连,最终被灵太后下诏赐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之乃伪枷一囚,立于马市,宣言是前诈市马贼,今欲刑之。

    (2)当世名士,竞以佛理来难,谦之还以佛义对之,竟不能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君子若兰是儒家比喻君子美好品德的三种譬喻,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君子若玉重于美好品德的外现,强调君子品德像玉一样熠熠闪光;君子若水重于美好品德的实践,强调君子像奔腾不息的流水一样普惠社会;君子若兰重于美好品德的养成与坚守,强调君子即使在困难环境中也要像兰花那样独善其身”“不以无人而不芳

    如果把这三种譬喻进行不同的排序,可能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比如,有人把三者排序为君子若兰、君子若水、君子若玉,认为美好品德养成之后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自己的美好品德在造福社会中光彩闪耀。

    那么,你对这三种譬喻是怎样排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