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嘉为先言于秦王
B.乃为装遣荆轲 乃遂私见樊於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D.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顷之未发
2、对下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图:考虑
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辅助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D. 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完
3、(题文)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告诫 烦厌 与众不同 寻死觅活
B. 训熟 怪讶 沸反盈天 百无聊赖
C. 喧哗 悚然 诚慌诚恐 惊慌失措
D. 密籍 代劳 阴谋诡计 以逸待劳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古村落的内核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集中代表,也是我国乡村社会的重要文脉。冯骥才呼吁要避免古村落保护沦为“官员的政绩、开发商的资源”,可谓切中肯綮。
B.记者不要妄自菲薄自己,记者的稿子已经经过严格的审稿程序,如果有问题,那也是审稿审片人的问题,不能怪记者,要相信记者不会乱写。
C.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大力提倡“仁政”,并认为“仁”必须要以“礼”为规范,因此他日常的一举一动都力求按周礼去做,在家说话温和恭顺,与下大夫谈话时大放厥词。
D.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这种毁家纾难的行为与国内许多富豪漠视慈善事业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那年我从这里经过,到处还是一片荒野,曾几何时,一幢幢高大的楼房已拔地而起,昔日的景像再也见不到了。
B. 篝火熄灭后,我们正准备回帐篷里睡觉,忽然从树林深处传来凄厉的叫喊声,我们不禁毛骨悚然。
C. 我们正在操场上玩耍,这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上课铃声响了,那声音在教室里回响了好久好久。
D. 不要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若你过量开采,说不定哪一天,它就给你点颜色瞧瞧。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继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出圈后,《你好,李焕英》再度引燃观众热情。它们无疑收获了万千粉丝的满堂喝彩,更承载着时下观众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深层次需求。
《唐宫夜宴》是一支约5分钟的舞蹈节目,作品创新表达方式,将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一颦一笑。舞蹈背景运用5G+AR 技术,配以“妇好鸮尊”“千里江山图”“青铜牛尊”等八件国宝,唐朝少女们在国宝国画之中穿行起舞,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活起来的博物馆奇妙夜。节目一经播出,不仅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更带动了一波“博物馆热”——许多观众在节日期间走进身边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说《唐宫夜宴》胜在“创新”,那么《你好,李焕英》则妙在“真情”。导演、编剧兼主演贾玲历时数年打磨剧本,将对亡故母亲的思念倾注于创作、拍摄、剪辑全过程,让广大观众从“李焕英”身上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体验了一场亲情重温之旅。
在倡导“就地过年”的这个春节,一道道惊艳亮相的文化大餐,给不能回家的游子带来了精神慰藉。“走心”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永远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歌舞作品,粗制滥造者、哗众取宠者、低级媚俗者依然有之,有的圈内人总是抱怨票房低、作品受冷落,殊不知自己不用心不用情才是根源。如果只是单纯的舞蹈表演,《唐宫夜宴》的影响力肯定没有这么大;如果只是一味煽情,《你好,李焕英》也不至于引发如此广泛的情感共鸣。两部文艺作品的成功启示我们,新颖的表达方式与朴素真挚的情感是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两大法宝。最朴素的情感暖人心,最生动的表达更耀眼,兼顾里子和面子,就能抓住跨越年龄层次的心,让文艺作品叫好又叫座。
身处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文艺创作者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挑战——受众群体分化、“草根” 蓬勃发展,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对创作者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化,坚守民族之“根”、人民情怀的文艺作品,永远是观众的内心需求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相信,只要顺应中国观众的深情呼唤,从 5000 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养分中充分汲取,就一定能够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
(选自《从<唐宫夜宴>到<你好,李焕英>,博得观众喜爱的秘诀是什么?》)
材料二
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正显出空前的蓬勃生机,传统文艺创作、网络文艺创作、青春文艺、大众读物等多品种文艺创作如雨后春笋,竞相绽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满足了各界受众的需求,呈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景象。
人民是艺术与思想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创作唯一的源泉。作为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精神财富之一, 文艺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镜像,是人民大众的道德指引,是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具有构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职责。对于人民大众来说,他们需要文艺创造爱的表达,提供审美的享受;也需要文艺挖掘人生的意义,明晰人生的航向;更需要文艺来提升自我、陶冶情操。千百年来,正是因为文艺创作者正视并践行了自己对社会分工的职责,履行了对人类理性社会分工的承诺,各类文艺作品才得以生存和传世,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喜欢。
文艺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只是技巧和形式,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即便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也只能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不是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艺对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作用。所以文艺创作既要在作品中表现人的尊严和伟大、刻画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又要心里时刻装着最广大读者和观众,创作他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历史反复证明,最有分量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必然是关注人的存在境遇,展示民族的灵魂和心史的、直指人心的,必然是给人力量、给人温暖、给人启迪的。
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培育良好道德风尚、讴歌真善美、鞭笞假丑恶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是需要文学艺术勇敢地站出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坚定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表达他们的文化主张、价值诉求、理想愿景;要敢于激浊扬清,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代表的主旋律;要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非健康文化的诱惑,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沉醉于生产随看随丢的快餐式的文艺作品,甚至制作遭人唾弃的文艺垃圾;要目光宏大、志存高远,创作出不仅在当代产生影响,而且能够使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节选自《文艺创作要走精品之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宫夜宴》播出后,带动了一波“博物馆热”,因而引发网络议论。
B.贾玲将对母亲的思念倾注于电影中,朴素真挚的情感引发广大观众的共鸣。
C.我国的多品种文艺创作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丰富和满足了各界受众的需求。
D.人民是艺术与思想的母亲,是文艺创作唯一的源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作者将传统古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了一支创新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
B.不用心不用情是某些文艺作品受冷落的根源。
C.千百年来,各类文艺作品得以生存和传世,使得文艺创作者正视并践行了自己对社会分工的职责,履行了对人类理性社会分工的承诺。
D.文艺创作要心里时刻装着最广大读者和观众,创作他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3】根据材料内容,下面对文艺创作的描述不体现文艺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的一项是( )
A.老舍先生在作品中对底层人的生存境遇的刻画。
B.晋江网签约作家进行创作,可以“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
C.《我和我的祖国》中讲述了扶贫干部带领群众脱贫的故事。
D.纪录片导演称任何技法都比不过面对自我、生活和生命时流露出的真心。
【4】请综合两则材料内容,概括文艺工作者该怎样创作出让人民喜欢的文艺精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痛斥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从侧面表现箫声凄切婉转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了追求心中的美好品德至死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来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箫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之朝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大雪和旗帜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4)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广阔江面上千帆竞发的场面。
(5)《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诀别时,荆轲登车毅然离去,头也不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侧面描写与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述萧声。
(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鞠躬的景象。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的择师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①桑之落矣,____________。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___________。
②昔我往矣,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
④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
⑤榆柳荫后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①中,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小序写苏轼被贬黄州时偕友出游的情形以及创作此词的背景。
B.“竹杖”句写词人视竹杖草鞋轻捷胜过骑马,反映其平静悠闲的心态。
C.“山头”句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象,衬托出词人此时沮丧、郁闷的心情。
D.全词因自然现象,寓心中情,谈人生哲理,语言诙谐幽默,意蕴深刻。
【2】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而徐行”与“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词句中,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述。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锦,字彦章,连江人。景泰初,由乡贡授合浦训导。瑶寇充斥,内外无备。锦条具方略,悉中机宜。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城毁于贼,锦因形便,为栅以守,广设战具,贼不敢逼。满秩去官民曰:“公去,贼复至,谁御者?”悉逃入山。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驰驿之官,民复来归。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天顺六年,破贼罗禾水,再破之黄姜岭,又大破之新庄。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贼悉平,乃去栅,筑土城。盛及监司屡荐其才。成化改元,会廉州为贼所陷,乃以锦为试知府。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四年,上官交荐,请改授宪职,令专备钦、廉群盗。乃以为按察使佥事,益勤于政。十年赐敕旌异。久之,进副使。锦以所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西,设新寮营于南,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十四年,兵部上其抚辑功,被赉。锦在兵间,以教化为务。灵山尚鬼,则禁淫祀,修学校,劝农桑。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为人诚实,洞见肺腑,瑶蛮莫不爱信。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所在祠祀。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B.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C.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D.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贡: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常科的考生一般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另一个是乡贡。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B. 满秩:指的是官员按照任期、年龄领满俸禄。古代官员的俸禄根据年终考评确定。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俸禄减少乃至取消。
C.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与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
D. 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锦才华卓著,深受赏识。瑶寇泛滥,林锦洞悉形势,分条陈述方略,分析到位。受到巡抚叶盛的重视。
B. 林锦防守有功。暂代灵山县事时,林锦根据地形,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战争用具,对贼寇形成威慑,保得一方太平。
C. 林锦作战能力很强。天顺六年,他与贼寇在多地交战,屡战屡胜,斩首千余,被贼人掠走的百姓,也得以生还。
D. 林锦政绩显著,受人敬重。他为政勤勉,重视教化,在管辖区移风易俗,兴学重农,为人坦诚,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和信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2)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
14、(题文)以“谈‘一鸣惊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