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颂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B.归根说来,这种“词汇”和“文法”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C.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D.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2、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组是( )
A.被迫——自愿 巴结——谄媚 便利——方便 慷慨——吝啬
B.陈旧——崭新 逼真——失真 迟钝——敏捷 持久——短暂
C.稠密——稀疏 大度——小气 动荡——安定 分裂——团结
D.封闭——开放 高潮——低谷 张扬——隐瞒 果断——犹豫
3、下各组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组是
A.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C. 会盟而谋弱秦 以愚黔首。
D.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序八州而朝同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看见
B.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眼泪
C. 乃遂私见樊於期 私:私自、私下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回首读书时,你我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会议历经9天的艰苦谈判,却因为一个关乎民生保障的问题而功亏一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裱画徐
马犇
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小说中多处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对裱画徐高超的裱画技术加深认识。
C.小说文字不急不缓,运用叙述和议论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等多种手段,非常鲜明地塑造了裱画徐这个人物。
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看似从不同的方面刻画了裱画徐的形象,但是都充分展现了裱画徐的品格。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
【3】伏笔和照应使这篇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分条列举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
(2)《琵琶行并序》中将“月”和“水”这两种典型物象结合在一起,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孤独寂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3)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短歌行》中,曹操说“____________”,才是摆脱忧愁的好办法;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4)《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拜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书法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的结局。
(5)《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
(1)苏轼《赤壁赋》开头部分描写江面上清风拂面、波平浪静的二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中把愁情比作江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描写了理想的博爱的社会关系,那就是尊敬自家的老人要延及到别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要延及到别家的小孩。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2)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不同性格。子路的性格很直率,冉有也比较谦虚。公西华更谦虚,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 ,临难毋苟免。(《礼记》)
12、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泰山六首(其三)
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叙事,诗人登上日观峰,拨开浓浓云雾,似乎打开了神仙世界的大门,想象奇特。
B.诗歌五六句写景,黄河从西方奔涌而来,流入远山之间,“窈窕”绘尽其深远曲折之态。
C.“凭崖”两句写诗人凭崖远眺,天地悠然,以宽阔的天空反衬登高者的自卑渺小与无奈。
D.诗歌描写了诗人登泰山的经历,从登山到凭崖观景再到遇青童等,描写充满了故事性。
【2】诗歌在塑造诗人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以小舟涉鲸波出
C. 佯狂不知所之者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D.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其皆出于此乎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为五位平民百姓树碑立传的文字,综合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B. 文中把“今之高爵显位”的种种“辱人践行”与五人的慷慨赴死作对比,反衬出“今之高爵显位”的种种丑态。
C. 文中运用假设论证,把五人的英勇就义与五人寿终正寝作对比,突出五人为正义而死,死得其所。
D. 文段最后一句,点明作记的缘由和目的,同时揭示出“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一进步性的观点。
【3】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匆忙中,我们来不及将目光投注到与自己擦肩而过的人和事上。但只有凝视,你才能真正有所发现。刘墉还说:“一个脆弱的心灵不敢凝视美丽,因为他知道所有的美丽都会褪色,所有的生命都将逝去。”
根据你的理解及感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