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言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2、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庶民、苍生、氓等。
B.古代对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C.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五六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D.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3、下列句子与“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 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顷之未发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⑥臣请入,与之同命 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⑨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⑩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 B.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⑨/②⑩/③⑤/④/⑥⑦⑧ D.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电子屏幕看多了为什么会导致睡眠障碍呢?这个倒是和屏幕本身的特性有些关系。原来,大脑的松果体在夜晚来临时会分泌褪黑激素,帮助我们入睡。松果体受光线的控制, ,我们就不容易入睡了。电子屏幕会发出很多波长较短的光,比一般的室内灯光更容易刺激松果体,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这就是为什么说睡觉前刷微博不是一个好习惯的理由。
A. 如果周围环境太亮就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B. 褪黑激素的分泌因周围环境太亮受到抑制
C. 因周围环境太亮,故褪黑激素的分泌被抑制
D. 如果周围环境太亮,褪黑激素的分泌就会被抑制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束光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最后一抹余晖落下,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大概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火车夜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近乡情更怯,兴奋激动转眼间又成远离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去宣威,要路过村里。母亲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
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
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即便一句话也不说,却也温暖而坦然。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近些年,我隔三差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很多时候不为别的,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
即便电话里经常联系,但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原因在于,没个理由就跑回家去,每一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
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
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
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
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
正纳闷这是哪条路呢?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
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写“我”去宣威开会路过家乡而不得与母亲相见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意。
B.文章写“母亲总嫌时间过得慢”时,用了一个“常”字和两个“总”字的否定句,体现了哀怨的语气,表现出母亲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
C.文章多次提到母亲不愿意让“我”回家看望她,是因为“我”家境贫困,母亲担心路费太贵,来回的路上又耽搁时间而执意不让我探家。
D.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并多次运用心理描写,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想法与心理的变化:其中有后悔,有忐忑,有遗憾,也有矛盾。
【2】文章开头说:“我立刻就后悔了”,结合文中语句,分析其“后悔”的原因。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八段“我理解这时的沉默”一句中“沉默”的话外音。
【4】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5】文章的题目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7、根据提示填空。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___。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______________。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详察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描写男主人公看起来憨厚老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清人王夫之评价《诗经•采薇》中有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这四句诗是:“________,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_____,_____”。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描绘了遥远而轮廓模糊的村落,依稀有袅袅炊烟升起的两句是“______,_____。”
(5)曹操的《短歌行》中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欢宴宾客的典故来表达诗人招贤纳士的热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
(2)桂棹兮兰桨,_____。
(3)______,悠悠我心。
(4)淇则有岸,_____。
(5)_____,桃李罗堂前。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词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写重叠峰峦,再写汹涌黄河,化动为静,描摹出一幅潼关壮景。
12、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
唐·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桃花
唐·罗隐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常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中,为了写出桃花的娇美,吴诗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罗诗则用了衬托和用典。
B.吴诗开篇就直写桃花的繁盛娇艳,罗诗却先写桃花触碰人的衣襟而散发出袅袅香气。
C.吴诗用“灼”“融”二字写出桃花的美,与罗诗中的“间”“遮”有异曲同工之妙。
D.吴诗中的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美好愿望,这与罗诗中三四句的内容一致。
【2】这两首诗都以桃花为吟咏对象,但两诗中的桃花形象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乙)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日:“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泰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B.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C.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D.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指的是爵位,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天子以下,公爵最大。
B.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可译为“您",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C.文公,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夫等死后,按其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扬称号。
D.丙午,古代纪时法。以干支纪时,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搭配组合,循环纪时。
【3】下列对两个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拥有赵衰等五位德才兼备的好朋友。
B.重耳被晋献公所派宦者履鞮一路追杀,被砍掉了袖子,他最终逃脱,去了母亲的国家——狄国。
C.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报复自己,便请求离开,重耳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其疑虑。
D.重耳在流亡中主动请求联姻,结秦晋之好;后秦晋两国攻郑,秦缪公被郑说服,放弃攻郑,与郑结盟,秦晋联盟瓦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5】这两段文字都叙述了秦晋放弃攻打郑国的过程,试简要概括《左传》和《史记》对此在叙事特点方面的不同之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何为青年?青年何为?一百个人可能就有一百种答案。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不胜枚举的机会,但我们也更容易陷入迷茫,面对迷茫我们第一反应总是怎么办或探究为什么。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许海峰说:“青年是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有所作为。”
梁晓声说:“我们每个人都像烟火一样,都会有自己的绚烂时光,不必四处看,自己就是答案。”
2022年女足亚洲冠军队队员张琳艳说:“我的答案就在这片绿茵场上。”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会。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