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离骚》)(“朕”是自秦始皇起定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历代帝王沿袭下来:本诗中为第一人称代词,代指诗人自己,秦统一全国以后不能这样用。)
B.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孔雀东南飞》)(“卿”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和夫妻、朋友之间的爱称,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称谓。)
C.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古代一昼夜划分为十二时辰,“黄昏”和“人定”分别为十二时辰之一,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8时至20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0时至22时。)
D.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黄道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城,每个区域叫一宿,斗宿和牛宿各为二十八宿之。)
2、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以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进行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其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人物的出场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B. 《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其中祥林嫂再嫁深山时出格的反抗举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
C. 《老人与海》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只是一个命途多舛的渔夫,同时他也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小说表现了“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的主题。
D. 第一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既有展示中国清代大家族生活的《红楼梦》,也有表现现代社会中国妇女命运的《祝福》,还有塑造现代西方硬汉形象的《老人与海》,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人以人生的启示与精神的陶冶。
3、下列各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兵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金千金,邑万家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下面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孝悌”,善事父母为“孝”,尊敬兄长为“悌”。“冬之望日”(《与妻书》),“冬”即冬月,农历十一月,“望日”即农历每月十五。
B.书信是我国古代散文的重要文体,内容广泛,形式活泼。书信体散文抒情性强,往往情、理、事熔于一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与妻书》为中国古代书信散文之翘楚。
C.苏洵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散文家,名列唐宋八大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他被称为老苏。苏洵论文与欧阳修倡导的古文革新主张相吻合。
D.“五帝”,《史记·五帝本纪》中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合纵”,指秦国拆散六国的联盟。“连横”,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1)每当日想起当年,那些青涩的时光,那些甜蜜的梦想,那些辛酸的过往,心中总是充满着_______的忧伤。
(2)在这个问题上,我和你的想法倒是_______。
(3)艺术的创作,就是要鼓励作者的创造精神,要_______,追求多元化发展。
A.不可名状 不约而同 不拘一格
B.不可思议 不谋而合 不拘小节
C.不可名状 不谋而合 不拘一格
D.不可思议 不约而同 不拘小节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坛大师陈师曾:朽者不朽
陈师曾出生于一个官宦、翰墨世家,一门三代四杰。在少年时代,他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诗文、书法等方面的深厚功底,为他日后成为一个文人画家和文人画的宣扬者创造了条件。
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上,他前承吴昌硕,下启齐白石。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皆有涉及。他作画追求创新,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自成一格;风俗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松树凌霄图》是陈师曾47岁时的作品,虽然是仿前辈画家笔意,却是大家的手笔:构图奇崛而自然,松干、松枝简练而遒劲,松针率意而肯定,凌霄则寥寥数笔而画龙点睛,让坚挺的画面多了一缕浪漫的情怀……一个成熟画家的笔墨技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显示。
陈师曾35岁时拜师于吴昌硕门下,受其影响巨大。他通晓中西绘画的原理,主张中国画革新,但并不附和“西洋画科学,中国画不科学”的肤浅论调,坚决捍卫文人画传统,在坚守文人画这片土地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47岁时所作《佛手图》,整个画面简洁而不俗,题跋占据了重要位置,“佛手”却偏置于下方。观者能明显感觉到,这幅画的主题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这样解读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在《佛手图》的题跋中,他援引了龚自珍的《露华》,内容涉及佛教。是故,读者在欣赏这幅画时,还获得了许多“题外之音”,这就是陈师曾想要的效果。陈师曾不仅内蕴丰厚,而且文才非凡。人们常常感叹当代没有文人画,其实,不是没有文人画,而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罢了。
陈师曾不仅仅是山水、人物、花鸟画的大家,而且是中国漫画的拓荒者。1914-1915年间,他融会西法,首次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引入国画,绘出了惊动画坛的现代风俗画——漫画《北京风俗图》。这是一部“民俗图志”,市井街头常见的各色人物与风习尽收其中,可谓是民初北京“宣南”地区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具有鲜明乡土色彩的小品画。如绘一人力车之一角,仅见坐车者的脑袋,一老妇蓬首垢面,破衣破裤,右手执布帚,左手持香炷,逐车乞钱……漫画借助民间风俗题材,直面社会现实生活,寄寓人文关怀。其向下的眼光,对时局的关怀以及“伤今怀古”的复杂情感都皆寓于其中。漫画打破了晚清人物画囿于佛道、仕女、高士一类题材的局面,将民主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引入艺术,使艺术回归现实生活,这在中国近代人物画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清末艺术家潘语舱在题跋中曾言:“此册于游戏之中,寓警世之意”。后来,丰子恺等人的漫画,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陈师曾的启发和影响。
陈师曾在理论方面也有重大贡献。除了《中国绘画史》等专著外,他还写有重要的文论,如《中国画是进步的》《文人画之价值》。今天重读这些文章,对我们认识中国画、文人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民国初年北京画坛的领袖,陈师曾除了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创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外,他还是齐白石的伯乐和大贵人。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师曾的推荐和引领,也许中国近代美术史得重新书写。陈师曾对齐白石的艺术创作影响很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他艺术风格的形成。1917年,53岁的齐白石初到北京时,带着作品去请教陈师曾,陈师曾发现他的才华并对画作进行中肯而真诚地褒贬,还作《题齐濒生画册》诗一首。1922年,陈师曾应日本画家之邀赴日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由他携去参展的齐白石的画作深受好评,轰动中外,乡下木匠齐白石从此一举成名。
1923年9月,陈师曾为奔母丧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终年仅47岁。天妒英才,这样一位既有艺术天赋又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没有到达艺术的最高峰就离世了。梁启超在致悼词中称:“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损失,不过物质,而吾人之损失,乃为精神。”以梁启超的地位和眼界,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吴昌硕的题字是“朽者不朽”,这是对陈师曾艺术人生的最高评价。
(相关链接)①陈师曾(1876-1923),号朽道人。1902年,陈师曾同鲁迅、弟弟陈寅恪一道东渡日本留学。他既受到过传统文化教育,又受到了新学教育,并出国留学,曾任大学教授,这是只有近代文人才有的机遇,也是近代文人不同于古代文人的特点。陈师曾也正是这样一位带有一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特点的封建末代文人,又接受了一些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是在近现代之交比较典型的文人画家,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被梁启超誉为“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②陈师曾看了齐白石的《借山图》等画作后,题赠《题齐濒生画册》一诗:“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陈师曾出身名门,是拥有艺术天赋、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他博采众家之长,不仅师法明代沈周、清代石涛等前辈画家,还拜师于一代艺术大师吴吕硕门下。
B.陈师曾是吴吕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主张改革,但并不妄自菲薄、一味盲从西法,而是坚守中国文人画传统,进行文人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
C.陈师曾的《佛手图》,整个画面简洁而不俗,题跋占据了重要位置,“佛手”却偏置于下方。观者能明显感觉到,这幅画的主题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是对前辈画家作品的摹绘,却是大家手笔。
D.刚到北京的齐白石去请教陈师曾,陈师曾对他的画作进行了评价,并作诗相赠,希望他自创风格,不必求俗媚世,这对齐白石以后的艺术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师曾认为文人画要带有文人的气质、含有文人的趣味、表达文人的思想,《松树凌霄图》就是例证。
B.现在的文人画艺术水平不高,是因为现在的文人错误地认为文人画不需要讲究绘画技巧,只需要有足够深厚的诗文书法等方面的功底就可以了。
C.陈师曾的漫画将国画和西洋面技法融合,并借助民间风俗题材,直面社会现实生活,寄寓人文关怀。
D.陈师曾是民国初年画坛领袖,梁启超认为他的死对中国艺术界的影响比日本大地震于日本的影响更严重。
【3】吴吕硕为陈师曾题字“朽者不朽”,请说说这一题字的含义,并简要概括陈师曾的“不朽”体现在哪些方面。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复杂,实在难以入耳。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上承秋景之悲,下衔人事之哀,内涵多重悲意。
(3)李商隐在《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鲛人泪和蓝田玉典故描写出美好愿景的可望而不可及。
8、名句默写
(1)(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 !”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君之所知也。
(3)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5)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7)浊酒一杯家万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___,____”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澄碧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
(3)《烛之武退秦师》中点明烛之武的出城时间及方式的句子是“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面对强权在握的秦伯,首先指出秦郑并不相邻,攻打郑国将其据为秦的疆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写诗人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的句子是“_____”。
(6)《再别康桥》中,写诗人与康桥离别时,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______”。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认为婚后生活错不在己,于是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
⑵《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⑸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诗篇,即文中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⑻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短歌行》)
⑼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
⑽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其一)展现了李白到达理想彼岸的自信、乐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悲难”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情感。杜甫的《登高》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久客他乡、孤苦多病的悲难。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除夕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 两首诗都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但抒发感情不同,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王诗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B.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指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又”字表达诗人漂泊他乡的时间之长。
C. 王诗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金鸡报晓,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春节的欢乐气氛。
D.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E. 王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2】“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据濠州,时从平章韩政讨降之。攻张士诚升山水寨,引小舫绕敌舟,舟中多俯视而笑。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洪武元年,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从大将军定河南北,浚闸以通舟师,自临清至通州。下元都,与诸将分逻古北诸隘口。从大军取平阳,克崞州,获逃将王信等四十六人。取兰州,围庆阳。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庆阳平。徐达还京,令时将骑兵略静宁州,走贺宗哲。西边悉平。
三年进大都督同知,封济宁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为左副将军,副傅友德帅河南、陕西步骑伐蜀。自兴元进克阶、文,败蜀兵于汉州,遂克成都。明年副李文忠北征,分道入沙漠。迷失道,粮且尽。遇寇,士疲不能战。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袝祭功臣庙。
时能以少击众,沉鸷不伐。帝甚重之。子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嗣侯,为左副将军。平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敬坐死,爵除。
(节选自《明史·顾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B.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C.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D.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受汉文明影响的儒文化圈(现韩国、越南等)也有使用。
B.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谥:古代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也可有谥号,称私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时很有胆略,跟从太祖打仗,官职一路高升,做到了元帅。跟从大将军平定黄河南北,并疏通水闸,使水军从临清到通州通行无阻。
B.洪武五年,顾时协助李文忠北征,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粮食即将用尽,又遇敌人,顾时率麾下数百人击退敌人,并缴获其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
C.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洪武六年跟从徐达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D.顾时生前深得皇上器重,死后被追封为滕国公,牌位袱祭于功臣庙中。但是他的儿子后来受他的牵连被处死,爵位被剥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款式的产品盒子,具有随机属性。近年来,盲盒以其独特的卖点深受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不过,在“盲盒热”的同时,虚假宣传、质量参差、过度消费、攀比浪费等乱象也频频发生,对消费者尤其是部分青少年群体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来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为野蛮生长的“盲盒经济”敲响了警钟,为头脑发热的从业者与消费者送上了一服“清醒剂”。
你或者身边的人是否有“抽盲盒”的经历?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呢?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